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096篇 |
免费 | 7438篇 |
国内免费 | 23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5篇 |
儿科学 | 432篇 |
妇产科学 | 468篇 |
基础医学 | 1955篇 |
口腔科学 | 598篇 |
临床医学 | 6515篇 |
内科学 | 3438篇 |
皮肤病学 | 501篇 |
神经病学 | 807篇 |
特种医学 | 12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547篇 |
综合类 | 15284篇 |
现状与发展 | 9篇 |
一般理论 | 23篇 |
预防医学 | 4505篇 |
眼科学 | 291篇 |
药学 | 6436篇 |
251篇 | |
中国医学 | 24181篇 |
肿瘤学 | 12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7篇 |
2023年 | 1970篇 |
2022年 | 2940篇 |
2021年 | 3570篇 |
2020年 | 3697篇 |
2019年 | 2470篇 |
2018年 | 2034篇 |
2017年 | 2837篇 |
2016年 | 2719篇 |
2015年 | 2473篇 |
2014年 | 5802篇 |
2013年 | 4699篇 |
2012年 | 5046篇 |
2011年 | 5070篇 |
2010年 | 4153篇 |
2009年 | 3119篇 |
2008年 | 2616篇 |
2007年 | 2758篇 |
2006年 | 2157篇 |
2005年 | 1763篇 |
2004年 | 1403篇 |
2003年 | 1158篇 |
2002年 | 864篇 |
2001年 | 813篇 |
2000年 | 642篇 |
1999年 | 507篇 |
1998年 | 370篇 |
1997年 | 303篇 |
1996年 | 213篇 |
1995年 | 198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A-ILD)的中医证型特征和影响RA-ILD早发的风险因素。[方法]筛选RA-ILD住院电子病历,提取性别、年龄、吸烟史、症状、体征、RA中医证型、RA诊断时间、RA-ILD诊断时间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等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评价RA-ILD发病时间、病理学分型和早发影响因素。[结果]筛选130例,剔除11例,纳入研究119例,其中肝肾阴虚型54例、气血两虚型36例、风湿热郁型19例、风寒湿阻型10例。发病时间比较,全部病例平均发病时间约11 a,中位发病时间约7 a,平均和中位发病时间均呈风湿热郁型风寒湿阻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分型以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65.5%)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30.3%)为主,风湿热郁型(52.6%)和肝肾阴虚型(96.3%)UIP发生率高,风寒湿阻型(90.0%)和气血两虚型(55.6%)NSIP发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RA中医证型是RA-ILD早发(≤7 a)的影响因素,RA实证与虚证相比,RA-ILD早发风险增加约2倍(HR 2.972,95%CI:1.775,4.976)。[结论]RA中医分型与RA-ILD病理类型有一定对应关系,风湿热郁型和风寒湿阻型RA更易早发RA-ILD,该结论尚需前瞻性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期以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54例2期以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前列地尔,阿司匹林等扩管,抗血小板治疗及抗感染,并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虚寒型,瘀滞型,热毒型,气血两虚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局部溃疡给予局部外用中药,清创等对症处理。观察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住院治疗37.5 d,9例坏疽患者有2例因缺血症状加重截肢,3例足趾呈干性坏疽而自行脱落;有42例在住院期间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疼痛无明显改善;38例溃疡15例完全愈合,15例溃疡缩小,8例溃疡未见好转。出院时疗效为治愈17例,13例显效,17例进步,7例无效。总有效率87.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期以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期能够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二五四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3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能够有效促进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有效抑制红细胞的聚集,阻遏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舌脉象参数变化情况,探讨舌脉象参数变化在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对肺癌患者的舌象图片和关部脉图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患者的舌象参数、脉象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肺癌患者脉象参数中的PSR1明显增高(P0.05),PSR2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2个月肺癌患者脉象参数中的PSR1明显降低(P0.05),PSR2、PSR3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肺癌患者的脉象参数CSR1、CSR2、CSR3均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肺癌患者的舌象润燥指数、腐腻指数、裂纹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厚薄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2个月肺癌患者的裂纹指数明显降低(P0.05),厚薄指数明显增高(P0.05),润燥指数和腐腻指数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过程中,舌脉象参数的变化可有效反映肺癌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中医整体化医疗模式及临床路径在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海南省中医院接诊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整体化医疗模式及临床路径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健康教育达标率,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及情志调适、孕期自我监护、营养及休息。结果:整体化治疗后,SAS、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36.70±6.39、38.92±7.81)分vs(42.32±7.20、44.38±6.29)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6.66%(5/30)vs43.33%(13/30);观察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及情志调适、孕期自我监护、营养及休息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90.00%(27/30)、83.33%(25/30)、86.66%(26/30)、93.33%(28/30)、90.00%(27/30)]vs[50.00%(15/30)、66.66%(20/30)、70.00%(21/30)、63.33%(19/30)、73.33%(22/3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3.33%(28/30)vs70.00%(21/30)(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93.33%(28/30)vs66.66%(20/30)(P0.05)。结论:中医整体化医疗模式及临床路径在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保胎成功率,增进医护患3方沟通,监督,参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6.
77.
以SCIE平台为数据来源,从发文量、被引情况、语种、期刊、学科、机构、国际合作等方面,对SCIE平台收录的1996—2015年中国、日本、韩国发表的中医药领域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我国SCI论文的发文总量、被引总量大幅领先日本、韩国,篇均被引次数近年来与日本、韩国持平。超过97%的论文以英语发表。发文量Top 10期刊影响因子主要分布在1~3分左右,以替代医学、药理/药学、化学领域期刊为主。药理学/药剂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是中医药SCI论文发文量最大的领域,其发文量、被引次数高于替代医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综合性大学是中医药科研的重要力量,且论文篇均被引次数普遍高于中医药院校。中国的国际合作率低于日本、韩国。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高于非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我国中医药科研水平与日本、韩国接近,但在规模上更具优势。中药学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优势学科。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中医药院校的科研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医药科研国际合作率偏低,需要加强中医药国际科研合作实力。 相似文献
78.
79.
肾上腺腺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目前,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功能性肾上腺腺瘤亚型以及脂质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中取得初步进展,主要通过纹理分析、直方图分析等影像组学特征对肾上腺腺瘤展开研究,可有效评估肿瘤的异型性,可在临床决策上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结合的诺模图模型对功能性肾上腺腺瘤亚型具有良好的鉴别效果。现综述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策略的疗效预测、监测和预后评估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80.
Likourezos A Chalfin DB Murphy DG Sommer B Darcy K Davidson SJ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4,27(4):419-424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s) are intended to support clinical activity,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duce error. Reluctance to use EMRs may exist among clinicia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physician and nurse satisfaction with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EMR. We surveyed Emergency Medicine (EM) physicians and nurses at a large urban teaching hospital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EMR. The questionnaire assessed: 1) computer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2) perceptions regarding EMR use; and 3) concerns about impact upon quality of patient care. The clinicians find the EMR easy to use and a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the impact on their work. However, they report that the EMR has no positive impact on patient care. They report confusion in following the sequence of screens, and are concerned with the amount of time it takes to use the EMR and the confidentiality of patient information.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between physicians and nurses. Nurses, but not physicians, report that they are able to finish work much faster than before implementation (p < 0.05). We were unable to correlate computer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with satisfaction with an EMR. This survey suggests that EM physicians and nurses favor the use of an EMR and suggests opportunities for EMR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