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91篇 |
免费 | 501篇 |
国内免费 | 3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篇 |
儿科学 | 118篇 |
妇产科学 | 442篇 |
基础医学 | 1016篇 |
口腔科学 | 281篇 |
临床医学 | 1042篇 |
内科学 | 1256篇 |
皮肤病学 | 104篇 |
神经病学 | 210篇 |
特种医学 | 276篇 |
外科学 | 1268篇 |
综合类 | 1489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一般理论 | 5篇 |
预防医学 | 528篇 |
眼科学 | 381篇 |
药学 | 614篇 |
25篇 | |
中国医学 | 314篇 |
肿瘤学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1篇 |
2023年 | 364篇 |
2022年 | 478篇 |
2021年 | 550篇 |
2020年 | 397篇 |
2019年 | 293篇 |
2018年 | 214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186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411篇 |
2013年 | 622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499篇 |
2010年 | 390篇 |
2009年 | 412篇 |
2008年 | 366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360篇 |
2005年 | 338篇 |
2004年 | 274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20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手缺损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陈中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4):241-243
手是人类创造文明的重要器官,手缺损的重建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美容假手仅有装饰用途,工具手、Kruckenberg前臂分叉成形术因作用有限,现已少用。肌电假手为义肢市场主流产品,但其动作准确性有待提高;显微外科再造手有感觉功能,可代偿部分手功能,但外形欠佳。前臂残端移植一个足趾即再造手指控制的电子假手,使动作准确度提高,是现阶段一项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开展的同种异体手移植已成功报道10余例,由于免疫排斥反应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尚不宜作为常规手术推广,但一旦有效解决移植免疫问题,相信异体手移植将是手缺损重建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为组织化人工神经的制备提供干细胞资源.方法 无菌条件下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 jelly)分离并贴壁培养人UCMSCs,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四组细胞分别加入单纯培养液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生长因子诱导组(B组)、单纯黄芪诱导组(C组)和黄芪联合生长因子诱导液(D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检测NSE、NF和GFAP的阳性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UC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强阳性,CD106弱阳性,CD34、CD45阴性,符合人UCMSCs的特征;人UCMSCs经黄芪诱导后细胞表面GFAP、NSE均为强阳性表达.结论 人UCMSCs可以在体外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成功,黄芪可将人UCMSCs成功的诱导为神经样细胞,为组织化人工神经的制备和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6月收治的2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按骨科护理常规护理;2009年7~12月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除执行骨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脱位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估、计算,找出导致术后关节脱位的最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观察组6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对防脱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人工关节未发生脱位,对照组发生脱位1例。结论应用FMEA对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术后脱位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4.
同时应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治疗创伤性腰椎间盘损伤(附4例临床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融合及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损伤的远期疗效,对照该术式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4例由于急性外伤引起的L4/L5及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对病变节段分别采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手术全部经前路腹膜外切口。L5/S1采用椎间融合(自体髂骨 cage植入),L4/L5采用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随访4年,摄术后X线正侧位、动力位片,术后2年MRI检查,SF36问卷调查。同期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术后6、12、24、36及48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节段正侧位椎体间无移位,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非融合节段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年MRI显示有正常活动。同期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缓解,3例因症状加重实施手术。结论前路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稳定椎节,缓解腰椎不稳所致的疼痛。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可以有效地维持放射学稳定性,但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相似文献
75.
角蛋白人工腱膜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角蛋白(keratinsubstance,KS)人工腱膜材料用于预防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黏连的效果。[方法]Wistar大白鼠60只,随机分3组,每组20只,咬除T。:全椎板,造成2rnrnX8rnlffl大小的椎板缺损,加入不同处理因素,A组:空白对照组;B组:人工腱膜组;C组:白体腱膜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大体观察采用Rydell瘢痕黏连程度评级标准评分。完整取出T。:节段,包括椎旁肌。经HE染色后,镜下组织学观察采用改良Nussbaum标准行评分。同时切取2,4、8、12周人工腱膜组硬膜外瘢痕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所测数据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取a〈0.05作为统计显著差异的标准。[结果]KS人工腱膜材料无毒性和排异反应:A组的Rydell评分,改良Nussbaum评分高于B、C组(P〈0.05),B组C组比较无差别(P〉0.05)。B、C组与对照组比较,均能够明显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的硬膜外瘢痕形成。[结论]硬膜外瘢痕黏连主要来自硬膜后方的血肿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增殖。KS人工腱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物理屏障作用。将l(S人工腱膜放置在椎板缺损处,能够有效的防止纤维组织侵入椎管,预防硬膜外瘢痕黏连。在动物实验中,KS人工腱膜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黏连。 相似文献
76.
Activation of spinal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s and then the nitric oxide and the arachidonic acid pathways is important in pain transmission.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the NMDA receptor channel blocker ketamine, th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 L-NAME, and the cyclooxygenase inhibitor ketoprofen in nociceptive transmission using an in vitro neonatal rat spinal cord preparation. Supramaxim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dorsal root evoked the A-fibre- and C-fibre-mediated high intensity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in the ipsilateral ventral root. Low intensity stimulation evoked the A-fibre-mediated monosynaptic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MSR) superimposed on the low intensity EPSP. Both the low intensity EPSP and the high intensity EPSP contain NMDA-receptor-mediated components. Only ketamine and ketoprofen depressed the synaptic responses. Ketamine depressed all three spinal reflexes with IC(50) values (with 95% CI) of 10.80 microM (5.97 to 19.54 microM) for the MSR, 8.29 microM (4.53 to 14.17 microM) for the low intensity EPSP, and 5.35 microM (3.05 to 9.40 microM) for the high intensity EPSP. Ketoprofen depressed the low intensity EPSP and the high intensity EPSP only; IC(50) values (with 95% CI) were 354.5 microM (217.5 to 576.8 microM) and 302.7 microM (174.0 to 526.7 microM), respectively. Reflexes recovered after drug washout. Thes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ketamine and ketoprofen, but not L-NAME, depressed NMDA-mediated nociceptive transmission in spinal cord preparations from neonatal rats.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植骨气囊模型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探讨其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植骨气囊模型,在实验组小鼠气囊内注入磨损颗粒悬浮液,对照组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植骨后1、2、3周分批处死小鼠,取囊壁连同颅骨片组织行HE染色观察囊壁炎症反应、骨片边缘溶解情况,半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接受磨损颗粒的实验组在各时间点VEGF基因表达量及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2周时表达量最高(P<0.05);且实验组炎症反应、骨片边缘溶解情况及微血管数量也相应地明显于对照组。[结论]磨损颗粒在体内可以诱导VEGF的表达,VEGF在假体周围微血管的生成、炎性细胞浸润及骨溶解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巢刺激(ovarian stimulation,OS)和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来源的卵母细胞影响.方法 对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观察存活率,继续发育潜能及移植后的妊娠率并与COH来源的新鲜卵母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的存活率和继续发育潜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新鲜卵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冷冻组和OS冷冻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是25.0%(3/12)、20.8%(5/24)和33.3%(1/3)、12.5%(1/8).结论 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以应用于OS和COH来源的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对其继续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为组织化人工神经的制备提供干细胞资源.方法 无菌条件下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 jelly)分离并贴壁培养人UCMSCs,免疫组化技术检测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四组细胞分别加入单纯培养液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生长因子诱导组(B组)、单纯黄芪诱导组(C组)和黄芪联合生长因子诱导液(D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检测NSE、NF和GFAP的阳性表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UCMSCs表面标记CD29、CD44、CD105强阳性,CD106弱阳性,CD34、CD45阴性,符合人UCMSCs的特征;人UCMSCs经黄芪诱导后细胞表面GFAP、NSE均为强阳性表达.结论 人UCMSCs可以在体外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培养成功,黄芪可将人UCMSCs成功的诱导为神经样细胞,为组织化人工神经的制备和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