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570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同时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PACG患者29例(43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根据术前房角粘连关闭的范围不同分为3组:A组16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眼,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C组12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B组和C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平均12.7±5.4)mo.观察眼压、房角和视力等的变化.结果:A组16眼(100%)、B组14眼(93%)、C组2眼(17%),术后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正常.B组另1眼(7%)局部用药眼压控制正常.C组其余的10眼中,2眼(17%)局部用药眼压>21mmHg(<25 mmHg),8眼(67%)行滤过性手术治疗.所有眼术后房角均增宽,术前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大部分重新开放.38眼(8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180°,合并有白内障的PACG的眼压,并可改善其视功能.对于180°<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的患者,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获得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如果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钟珊  赖小玲 《微创医学》2011,6(3):201-203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0年11月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50例5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观察眼压变化、房角开放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结果眼压:两组眼压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房角开放情况:两组功能关闭的房角均有不同程度重新开放,治疗后24 h前房角开放范围>1/2周者,对照组9眼(32.14%),治疗组26眼(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力改善情况:治疗后24 h对照组视力变化不明显,治疗组视力0.08~0.4,较术前眼前手动-0.2明显提高。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使功能关闭的房角迅速开放,眼压下降,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对13例(13只眼)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晶状体摘除+玻璃体切割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 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84.6%眼压控制正常范围;术后61.5%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体半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前房浅并深浅不均,眼压高,视力影响大是其特点;可根据患者前房、晶体及视力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变化,并分析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单眼发病AACG患者27例54只眼,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以发作眼(27只眼)为实验组,未发作眼(27只眼)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按发作时最高眼压分为A1组(<60mmHg)、B1组(≥60mmHg);按病程分为A2组(<7d)与B2组(≥7d)。所有患者均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平均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均显著减小(P<0.01),而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显著增大(P<0.01)。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CG患者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细胞多形性改变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计量学改变与病程和眼压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史春  刘修铎  应坚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407-2408
目的:探讨倍频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患者不适合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患者13例13眼应用4g/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立即行倍频532nm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术前及术后15,30,60min测量眼压。

结果:患者眼压:虹膜成形术前平均60.6±8.8mmHg(1kPa=7.5mmHg),术后15min下降至平均37.4±7.3mmHg,术后30min平均26.2±6.6mmHg,术后60min平均17.1±5.3mmHg。所有患眼角膜水肿全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倍频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期PACG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本组60例82眼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82眼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得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房深度为2.0±0.3mm,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为4.4±1.0mm,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出现5眼角膜轻度水肿,3眼瞳孔散大,1眼虹膜萎缩,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A 组视力下降24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kPa)者22眼,房角粘连>180°21眼,视野缩小21眼,C/D扩大21眼;B组依次为10眼,5眼,4眼,4眼和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 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 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 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重  吴作红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30-1933
目的:研究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前后房角形态的变化,并评价此手术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观察2013-01/12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房角关闭≥180°(动态房角镜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9例79眼术前、术后1、6mo的房角形态、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前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网与虹膜间夹角500(TIA500)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房角粘连度、最佳矫正视力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术后1mo 58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6mo 56眼无需用药眼压控制正常。术后1、6mo与术前相比房角粘连情况、AOD500、TIA500、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除8眼视神经萎缩无改善,其余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

结论:对于单纯性瞳孔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病史较长、虹膜附着位置靠前的非瞳孔阻滞性及多种机制共存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则术后可能需要联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Purpose:Obt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 (PACD) still requires studies that provide measuremen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b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and that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Methods:In total, 201 ey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50 normal controls, 49 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 (PACS), 38 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 and 64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 eyes.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tructural features were measured by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 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Results:All PACD groups had smaller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 anterior chamber area (ACA), anterior chamber volume (ACV), angle opening distance at 750 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 (AOD750), trabecular–iris space area at 750 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 (TISA750), and angle recess area (ARA), as well as a larger lens vault (LV), than controls (all P < 0.001). The PACS and PAC groups had thicker iris thickness at 750 μm from the scleral spur (IT750) than controls (P = 0.017 and P = 0.002, respectively). Choroidal thickness (CT)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mong normal, PACS, PAC, and PACG eye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inner IT750 and increased CT in PACD eyes (P = 0.031, univariate analysis; P = 0.008, multivariate analysis).Conclusion:Thinner iris thick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T in PACD eye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