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Cancer therapy can be associated with both cardiac and vascular toxicity. Advanced multi-modality imaging can be used to stratify patient risk, identify cardiovascular injury during and after therapy, and forecast recovery. Echocardiography continues to be the mainstay in the evaluation of cardiac toxicity. Particularly, echocardiography-based strain imaging is useful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at baseline, and detection of subclinical left ventricle (LV) dysfunction during therap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serves a complementary role in the patient with poor echocardiographic or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ic image quality or in situations where a more accurate and precise LV ejection fraction measurement is needed to inform decisions regarding discontinuation of chemotherapy. New CMR techniques like T1 and T2 mapping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maging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pathological, and metabolic myocardi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or release of serum biomarkers. CMR may also be helpful in the evaluation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cancer therapy.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stress CMR,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ET are excellent imaging options in the evaluation of ischemia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erapi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cause vasospasm or accelerated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改良充气压迫法用于经桡动脉CAG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择期接受经桡动脉CAG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术后改良组以改良充气压迫法压迫桡动脉,常规组采用常规充气方法压迫桡动脉。比较两组压迫桡动脉2 h、4 h末患者肿胀溢水量及数字疼痛评分,压迫6 h后去掉压迫器时桡动脉穿刺点出血情况以及术后24 h穿刺侧桡动脉闭塞情况。结果改良组压迫桡动脉2 h、4 h末肿胀溢水量、数字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均0.01)。穿刺点压迫6 h后去掉压迫器时,改良组出血3例,常规组2例;术后24 h改良组桡动脉闭塞1例,常规组2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结论改良充气压迫法可减轻经桡动脉CAG患者术后穿刺侧肢体肿胀及疼痛,且不增加穿刺点出血及血管闭塞危险。  相似文献   
43.
徐桂玲  曲巍  于波 《临床荟萃》2015,30(3):280-28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AMI+VSP)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预后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65例 AMI+VSP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 AMI+VSP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占70.8%(46/65),非前壁心肌梗死占29.2%(19/6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2.7±11.3)mm,左心室射血分数(49.2±14.5)%,VSP 直径(9.4±6.5)mm;VSP 位于心尖及心尖附近占66.2%(43/65);AMI~VSP 总体时间平均为(7.2±3.2)天,溶栓组 AMI~VSP 时间短于未溶栓组(P <0.05);63.1%(41/65)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内科保守治疗44.6%(29/65),转外科手术55.4%(36/65);30天总体病死率58.5%(38/65),1年72.3%(47/65),手术治疗组30天病死率及 1年病死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AMI+VSP以发病急,病死率高为特点,外科手术较保守治疗更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适应性训练对术后患者舒适度及患者对卧床制动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将12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还予以强化适应性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睡眠情况、排尿情况及腰背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值、睡眠紊乱、术后排尿困难以及腰背疼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强化冠状动脉造影术前适应性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舒适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超声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30例大动脉错位患者全部进行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其中11例39个畸形有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心血管数字造影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2.3%(36/39);心脏超声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4.6%(33/39).这两种技术均能清楚显示心脏、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畸形;心脏超声对瓣膜病变敏感性高,心血管数字造影对大血管病变以及体肺侧枝循环的判断具有优势.结论心血管数字造影与心脏超声有机结合,能提高大动脉错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6.
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超声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等检查技术对34例大动脉错位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14例有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心血管数字造影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5.7%(12/14);心脏超声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8.6%(11/14)。两者均能清楚显示心室与大动脉连接部畸形;心脏超声对心内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心血管数字造影对大血管及其他心外结构的异常的评价更加准确。结论:心血管数字造影与心脏超声相结合,能提高大动脉错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7.
将32例心肌梗塞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捡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结果与左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DE捡出心肌梗塞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敏感性为93.5%,特异性100%;与左室造影对异常运动节段捡出的符合率为83.62%。2DE诊断室壁瘤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100%。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核素心室造影技术,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左心功能结果提示:LVEF、FF1/3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P<0.05。这些病人经口服卡托普利24~32周以后,LVEF、FF1/3、PFR、TPF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01。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探讨其早期诊断ACS的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122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4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4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40例,在患者入院即刻、发病6h、24h、1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F1 2、SFM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入院即刻F1 2、SFMC明显增高,(0.52±0.17)mmol/Lvs(1.36±0.22)mmol/L,(62.13±11.28)mg/Lvs(87.21±12.75)mg/L(均P<0.05);与UA、NSTEMI患者比较,STEMI患者F1 2、SFMC明显增高,(1.27±0.21)mmol/L、(1.29±0.18)mmol/Lvs(1.43±0.25)mmol/L,(83.72±12.10)mg/L、(86.14±13.61)mg/Lvs(93.05±12.53)mg/L(均P<0.05),而UA患者与NSTEMI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入院即刻F1 2、SFMC水平最高,经治疗后F1 2、SFMC逐渐下降,1周后降至正常。结论ACS患者处于高凝状态,F1 2、SFMC可作为早期诊断ACS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自1982年1月至1985年3月应用MARK—Ⅳ型高压注射器为200例心血管病患者做了517次以心电图R波触发相控注射造影。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12例。此法的优点是可选择性的在心缩期或心舒期注入造影剂,仅用普通用量之1/3~1/5即可显象十分清楚,减少了造影反应;避免心脏或大血管相互重迭造成的诊断困难;能多次小剂量注射反复显影,提高诊断精确度,并介绍了操作程序及计算方法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