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7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01篇
口腔科学   1744篇
临床医学   515篇
内科学   874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455篇
特种医学   258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70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262篇
  5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究口腔修复治疗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 70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接受口腔 修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口腔治疗,比较两组牙周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 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功能限制、生理性疼痛、社交障碍、心理不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进食疼痛消失时间、口腔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修复治疗应用 于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中可以更好的清除口腔疾病病灶,治疗效果确切,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D型人格分布特征,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109例患者进行斑块稳定性测定;采用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所占比例为39.4%,其中负性情感以及社交抑制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0.38±3.13)、(10.94±3.12)分。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型人格、负性情感维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D型人格及负性情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对D型人格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早期改善其斑块稳定性,帮助患者达到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86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1)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T2DM患者)96例;(2)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的T2DM患者)90例。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IGF-1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 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 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羟苯磺酸钙0.15mg·g-1·d -1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前 及实验8周后取血,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8周 后处死动物,取右颈总动脉,光镜和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右颈总动脉基质金属 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结果:8周后,模型组兔血管内膜具有典型 的AS斑块表现,治疗组兔血管内膜AS斑块病变轻微;2组兔颈动脉局部可见PAI-1和MMP-9蛋白表达,但治疗 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ET-1显著降低,NO、VEGF显著升高,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治疗组ET-1降低幅度大于模型组,NO、VEGF升高幅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减少血管壁局部组织中PAI-1和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血循 环中ET-1含量,升高NO、VEGF水平等改善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发挥抗AS斑块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血清micro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形成组及斑块未形成组(其中又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检测各组血清mir-34a、Sirt1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斑块未形成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斑块未形成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913,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2.90%、85.7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874,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1.40%、91.50%;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67,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1.00%、90.9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56,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7.60%、87.80%。结论 血清mir-34a、Sirt1水平异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脑梗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临床观察脂必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脂质代谢及斑块稳定性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脂必泰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脂必泰胶囊,分别在第3、6个月时对比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斑块稳态因素差异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脂必泰组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 0.05),且脂必泰组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 0.05),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肝损伤。结论:脂必泰参与冠心病药物规范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脂质代谢,有利于维持斑块稳定状态,且不增加肝脏代谢负担。  相似文献   
67.
吴圣贤教授对易损斑块的治疗,是在"脉生痰核"理论体系下,根据不同易损斑块的病机特点,分别归属为痰核毒化期和痰核腐化期的溃疡斑块。其中痰核毒化期以热毒为病机关键,以热毒壅盛证为基本证型,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以四妙勇安汤为主方加减治疗,以期清解热毒,稳定易损斑块,控制病情发展;痰核腐化期以虚毒为病机关键,以气虚毒损证为基本证型,治以补气解毒,方以自拟补气解毒汤为基础加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方法:将42例经尸检后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10例尸检正常冠状动脉标本进行抗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正常内膜、斑块帽区、核心区、肩区肥大细胞密度(细胞数/视野)分别为(1.2±1.7)、(2.6±2.1)、(3.1±2.4)、(7.2±3.9),斑块肩区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结论:肥大细胞参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并通过释放类胰蛋白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致龋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方法。分析牙菌斑中主要致龋菌数量与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的关系。方法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其中无龋(dm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组各15例。应用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PCR技术,对各组儿童牙菌斑中4种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对各组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龋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均高于无龋组(P<0.01),其中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数量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实时PCR技术可作为一种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应用于致龋菌的定量分析和龋齿活跃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斑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82例冠心病待排和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病变组,同期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弱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颈动脉粥样斑块对狭窄性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敏感性为71.7%,特异性为91.9%,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和73.9%,其准确性为81.7%。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