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6篇
  免费   2598篇
  国内免费   1768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25篇
妇产科学   149篇
基础医学   4536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2743篇
内科学   13089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神经病学   250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27篇
综合类   5829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2540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2324篇
  11篇
中国医学   1324篇
肿瘤学   53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697篇
  2021年   887篇
  2020年   924篇
  2019年   1019篇
  2018年   926篇
  2017年   1024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273篇
  2014年   1970篇
  2013年   2097篇
  2012年   1876篇
  2011年   2250篇
  2010年   1704篇
  2009年   1552篇
  2008年   1568篇
  2007年   1679篇
  2006年   1625篇
  2005年   1326篇
  2004年   1141篇
  2003年   1042篇
  2002年   909篇
  2001年   933篇
  2000年   765篇
  1999年   615篇
  1998年   518篇
  1997年   495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 cross-sec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a group of acute non-A, non-B hepatitis patients, as well as on a control group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order to assess both the prevalenc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avoring infection,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se factors in promoting evolution towards chronic liver disease. Exposures to unknown risk factors were present in 47.4% of acute non-A, non-B infections, followed by blood transfusions (17.9%), sporadic exposures (17.9%) and drug addiction (16.6%). Unknown as well as sporadic exposures showed a greater prevalence in control population if compared to non-A, non-B cases, while drug addiction was equally represented in the two groups, and blood transfusion nearly absent from control group. The risk of evolution to chronic liver disease was about 13 times greater in non-A, non-B group than in controls, with the greatest risk for drug addicts and the lowest for patients with unknown exposures. Among patients with known exposures, the lowest risk of chronic hepatitis was observed in post-transfusion and in sporadic cases, while the greatest was observed in drug addicts.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81例乙型肝炎病人的肝活检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HBsAg的阳性率达93.8%。电镜下,HBsAg细丝不仅有一般的管状细丝型,还有分枝管型和管泡型,而且CAH病人肝组织不易找到HBsAg丝(易见者仅9%),CPH,CLH则多数(79.5%)为易见及可见,二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3.
肝癌患者HBV血清学标志和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树林  邹菊贤 《医学争鸣》2002,23(3):258-260
目的 为了探讨肝癌患血清中HBV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 在427例肝癌患的血清中,HBV-M(+)为74.0%,HBV-DNA(+)为44.0%,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与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4.
ABO血型与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疾病关联分析方法对HBsAg和,抗-HCV阳性献血者与同期健康献血者的ABO血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O血型与HBsAg和抗-HCV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ABO血型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乙肝 )中的发病机制及sIL 2R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12例肝活检病人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病人血清sIL 2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 :血清sIL 2R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增幅随着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加大 ,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sIL 2R与血清白蛋白 (A)呈显著负相关 ,与血清脯氨酸肽酶 (PLD)、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连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肝功指标中的TB、DB、G、ALT、AST、AKP、γ GT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慢乙肝病人血清sIL 2R水平与A呈显著负相关 ,与PLD、CⅣ、LN、HA、PⅢNP呈显著正相关 ;sIL 2R的血清水平能反映肝脏组织学病变的程度 ,可作为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情况 ,每例患者均有血清学检测资料 ,另取 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 ,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 结果  15 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 HBV感染阳性率为31.8% (5 0 / 15 7) ,HCV感染阳性率为 5 1.0 % (80 / 15 7) ,其中 10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9.3% (42 / 10 7) ,4 5 .8% (49/ 10 7) ,5 0例胆管细胞癌 HBV、 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0 % (8/ 5 0 ) ,6 2 .0 %(31/ 5 0 ) ,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7.1% (2 9/ 10 7) ,14 .0 % (7/ 5 0 ) ,良性肝病组HBV、HC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 16 .7% (5 / 30 ) ,30 .0 % (9/ 30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感染、胆管细胞癌 HCV感染率高于良性肝病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87.8%(94 / 10 7) ,13.1% (14 / 10 7) ,胆管细胞癌 HBV、HCV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6 8.0 % (34/ 5 0 ) ,16 .0 % (8/ 5 0 )。 结论 原发性肝癌与 HBV、HCV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11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随机方法分成①对照组30例,应用普通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②丹参组3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ml含丹参、降香各1g)3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0ml中静脉注射1个月;③IFN组30例,应用IFN—α 3M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3个月;④联合组2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10%葡萄糖溶液300ml静脉注射1个月,IFN-α 3M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3个月。丹参组,IFN组和联合组保肝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四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肝功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检测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血清HA、IV—C、PCI—Ⅱ,部分病例进行肝穿病理检查。治疗开始后每月检测肝功能,3个月(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时检测血清HA、IV—C、PCⅢ及乙肝病毒标志,治疗后1年行肝穿病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清HA、PCⅢ、IV—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丹参组、IFN组、联合组血清HA、FCⅢ、IV—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IFN治疗可使血清HA、PCⅢ、IV—C有明显下降,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为目前有效的慢性乙肝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TTV感染与肝组织炎症程度 及与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并经原位 杂交证实;对TTV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液学生化指标,诸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 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γ 球蛋白(γ 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进行了比较。 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TV抗原(TTVAg)阳性15例,检出率为28.8%;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肝细 胞浆内,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偶见肝细胞核内有表达;TTV阳性表达细胞呈单个、散在或片簇状分布;TTVAg阳性的 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性肝炎的一些病理变化,如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 样变、灶性坏死、凋亡、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从15例TTVAg阳性病例中任选10例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 检测,结果8例阳性,二者符合率80.0%;同时对5例免疫组化TTVAg阴性肝组织进行TTV DNA原位杂交检测,结 果5例均为阴性,二者符合率100%;TTVAg阳性组ALT、AST、TBIL、γ G均值均高于TTVAg阴性组,ALB、PTA 均值均低于TTVAg阴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别构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羧基端截断的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研究其转录激活功能及对宿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3对寡核苷酸引物,以adr亚型HBV质粒pHBVDNA为模板,采用PCR法分别扩增HBVX基因、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用HindⅢ,KpnⅠ双酶切HBVⅩ基因;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MHBst78与MHBst155编码基因片段后,分别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质粒,分别用上述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酶切重组体显示所切下的片段大小均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及预计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HBVX基因、羧基端截断的HBV中分子表面蛋白MHBst78、MHBst155编码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BV转录激活蛋白HBx、MHBst78MHBst15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心先安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同秀  王自然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33-333,339
目的:分析心先安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相同的 基础治疗条件下,治疗组应用心先安2~5mg kg,加液静滴,每天2次。结果:心先安组;痊愈51例(75%),好转12例(17.65%),无效5例(7. 35%),总有效92.65%。对照组痊愈41例(60.29%),好转14例(20.59%),无效13例(19.12%),总有效80.8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x2=4.09,P<0.005)。结论:心先安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