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1篇
  免费   1343篇
  国内免费   929篇
耳鼻咽喉   201篇
儿科学   352篇
妇产科学   367篇
基础医学   2320篇
口腔科学   246篇
临床医学   1676篇
内科学   3294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1086篇
特种医学   9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716篇
综合类   2742篇
预防医学   608篇
眼科学   521篇
药学   1551篇
  11篇
中国医学   749篇
肿瘤学   123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594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1244篇
  2013年   1123篇
  2012年   1218篇
  2011年   1419篇
  2010年   1191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266篇
  2007年   1254篇
  2006年   1022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26篇
  197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2型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us-associated virus2,rAAV2)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观察其促进小型猪慢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放置血管缩窄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5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在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VEGF165(1×1012virus genome)或磷酸盐缓冲液。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心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6个月后,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LCX血流分级,应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5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基因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心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实验组VEGF表达水平较3个月时下降。基因治疗后6个月,VEGF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分别为(1404.06±250.48)/mm2和(167.81±36.29)/mm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6.88±344.79)/mm2和(116.56±34.48)/mm2](P<0.05);潘生丁负荷后心肌灌注成像显示VEGF组心肌灌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左心室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后外源VEGF基因的表达至少可持续3个月;rAAV2-VEGF165能够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并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及其切缘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实施TME的60例直肠癌患者直肠癌组织(Ⅰ)、直肠系膜远端切缘(Ⅱ)、直肠系膜周围切缘(Ⅲ)、盆筋膜壁层(Ⅳ)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进行VEGF检测;并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直肠癌组织中VEGF高度表达(54/60),肿瘤相对的盆筋膜脏层(直肠系膜周围切缘)中有VEGF存在(9/60),在直肠系膜远端切缘及盆筋膜壁层标本中未见VEGF表达.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高度特异性.VEGF表达与直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直肠远端系膜切缘及直肠系膜周围切缘不表达或表达为弱阳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作为支架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及携带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支架的抗内膜增生作用。方法:在14头微型猪的3支冠状动脉分别植入钴铬合金裸支架(CoCr-BMS)、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PCOS)和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LGA-SES)。分别在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共有12头动物存活,其余2头动物可能因麻醉剂相关的呼吸抑制而死亡。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新生内膜面积和晚期管腔丢失与CoCr-BMS组相近,而PLGA-SES组则明显低于CoCr-BMS组。组织形态学示3组支架段血管损伤积分、炎症积分及再内皮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冠状动脉支架模型中,PLGA涂层的支架设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携带雷帕霉素的这种支架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预防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藤黄酸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8法和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不同浓度藤黄酸(0.25、0.5、1.0及2.0 μmol/L)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藤黄酸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细胞周期转换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藤黄酸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酪氨酸磷酸化的作用,斑点结合检测藤黄酸是否在体外表皮生长因子结合进而影响其活性.结果 藤黄酸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DNA合成,藤黄酸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的演进,藤黄酸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酪氨酸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在体外并不与藤黄酸结合.结论 藤黄酸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的抑制进而抑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这种抑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制酪氨酸磷酸化引起的,而不是通过藤黄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一再灌注组(IR组)及治疗组,每组各9只。造模后6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6、24、48h和7d)经尾静脉注射脉络宁注射液(40g·kg-1·d-1),连用7d。注射体积为1.5m1。假手术组及IR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体积的等渗盐水。疗程结束后(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取材。电镜观测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结果①第14天疗程结束后,治疗组6、24、48h和7d亚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2±0.8、3.3.±0.5、3.5±0.8、4.5±0.8,均低于IR组评分5.5±1.1;而治疗组48h及48h以内给药亚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7d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6、24、48h和7d亚组)大鼠海马超微结构较IR组明显改善,其中6h亚组恢复最好。③治疗组(6、24、48h和7d亚组)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9.4±1.3)%、(17.6±1.3)%、(17.2±1.5)%和(12.6±1.6)%,均高于IR组的(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6h亚组VEGF的表达水平最高,为(19.4±1.3)%。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48h以内给药效果更好,可能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通过观察黄连素对2 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素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黄连素组.药物干预治疗8 w后,处理动物,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在实验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的方法制作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碰用实时荧光定啦PCR方法检测缺血后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染(Hpa/CD105、Hpa/GFAP、Hpa/BrdU)的方法进一步观察Hpa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后,与假手术组比较,HpamRNA于缺血后3d开始在缺血区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14d达到相对高峰(与1、3、7d和假手术组比较,P〈0.05—0.01)。VEGFmRNA和Ang-2mRNA在脑缺血后3d的表达亦明鼹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其中VEGF的表达水平持续增高,而Ang-2则随后降低:免疫荧光双染显示,Hpa在脑缺血后7d时主要表达于新生的微血管,14d时主要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表达:结论Hpa表达时间和表达位置的变化提示,Hpa参与了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的过程,推测Hpa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2型塘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内皮细胞猫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按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8例)、颈动脉增厚组(40例)和颈动脉斑块组(46例).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①颈动脉正常组血清ICAM-1,IL-6及CRP较对照组升高,颈动脉增厚组ICAM-1、VCAM-1、IL-6及CRP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斑块组ICAM-1、VCAM-1、E选择素高于颈动脉增厚组,上述指标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r=0.472)、ICAM-1(r=0.501)、VCAM-1(r = 0.484)、E选择素(r=0.289)、IL-6(r=0.425)及CRP(r=0.381)呈正相关.患者HbAlc与ICAM-1、VCAM-1、IL-6及CRP呈正相关.ICAM-1、VCAM-1、E选择素、IL-6、CRP间呈正相关,均P〈0.01或P〈0.05.结论 炎性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AM)、阿托伐他汀(AT)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影响及机制.方法 复制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分离颈总动脉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观察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待生长至70%~ 80%融合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苯磺酸氨氯地平,继续孵育24 h,细胞计数及Western印迹法用于分析VSMC增殖活性;伤口愈合实验及明胶酶图实验用于分析VSMC迁移活性.结果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狭窄,与AT联用增强其抑制效果;AM单独及与AT联合用药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PCNA、KLF5、MMP-9 的表达;AM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中PCNA、KLF5和c-Jun的表达;降低MMP-2和MMP-9的活性.结论 AM抑制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与其抑制VSMC增殖及迁移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内皮源性微粒是具有复杂的囊泡性结构,来源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源性细胞。它们在凝血、炎症、内皮功能和血管新生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干扰血管的动态平衡,促进血管相关性疾病形成。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内皮源性微粒水平增高,它们能作为反应内皮功能的生化标记物。内皮微粒被发现可以推进细胞生存、发挥抗炎效应、抗凝血过程、诱导内皮再生,因此内皮微粒是有害的观点受到挑战。这被称为内皮微粒在血管动态平衡中的矛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