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4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44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469篇
内科学   485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10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913篇
综合类   1398篇
预防医学   20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7篇
  6篇
中国医学   826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910篇
  2020年   872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673篇
  2017年   768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1022篇
  2013年   981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膝关节 Q 角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精密三维位移测读仪,研究分析了Q角的变化趋势,以及对髌股关节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角是一空间夹角,随屈膝角的增大而增大。力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所呈的平面夹角Qp也就是通常所指的Q角,在屈膝15°左右达最大,而在90°左右达最小。整个屈膝过程中,QP在5°-15°之间变化,变化幅度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6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1994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81例(95膝),男10例,女71例;平均年龄65.5岁(50—82岁);左膝35例,右膝26例,双侧同时置换17例;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18膝,后方稳定性假体62膝,活动衬垫15膝。[结果]本组平均随访42个月(14—108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80膝(84.21%),良:10膝(10.53%),可:3膝(3.16%),差:2膝(2.10%)。优良率94.74%。[结论]作者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正确的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术前让患者进行患肢髂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增强术后关节稳定性。结果20例患者平均关节活动度由80度提高到105度,平均KSS评分由46分提高到88分,术后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人,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的早期锻炼及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功能锻炼,是患者康复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64.
体重指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体重指数(BMI)对骨关节炎(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由同一组医生使用同一种假体对320例(520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按体重指数分为4组非肥胖组(BMI<25.0 kg/m2)、超重组(BMI 25.1~27.0 kg/m2)、肥胖组(BMI 27.1~30.0kg/m2)和病理性肥胖组(BMI>30.0 kg/m2),分别记录术前及随访时HSS膝评分、功能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伸直度数和并发症.结果术前超重组、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功能评分较非肥胖组低(P<0.05),但膝评分差异无显著性.通过平均28.3个月的随访,无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各组术后均明显提高,各组提高的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虽然超重组、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术后最大屈曲、伸直度数较非肥胖组小,但是改善幅度仍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和病理性肥胖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增高(P<0.05),在总共93例(181膝)中,有14膝(9.2%)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1膝(0.5%)感染,感染发生于术后10周内,与伤口并发症有关;2膝(1.3%)内侧副韧带损伤.超重组166例(258膝)中有6膝(2.3%)出现伤口并发症,无感染及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例.非肥胖组61例(81膝)中有1膝(1%)出现伤口并发症,无感染及内侧副韧带损伤病例.结论TKR是进展期OA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肥胖并不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障碍.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多,包括伤口愈合、感染、内侧副韧带损伤,应注意伤口缝合技术和保护内侧副韧带.  相似文献   
65.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各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中的相互关系,探索其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自1995年10月至2004年1月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143例。所有病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对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随访129例,随访时间6到2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于12周内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患肢稳定。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必须早期、全面、详细、明确,坚强的内固定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必须正确处理,术后应注意被动伸膝及CPM功能锻炼,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挽救膝关节功能,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6.
关节镜治疗股骨下端慢性骨髓炎合并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2005年7月,本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股骨下端慢性骨髓炎及慢性骨髓炎窦道与膝关节相通引起继发性的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2~73岁;左侧4例,右侧3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0年。均有反复膝关节肿痛,皮温增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和内侧髌旁人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相关参数和术后早期康复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将34例同期双膝TKA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人路。比较两组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需要松解的比例。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内侧髋旁人路比较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0±29.8)mL/us.(368.0±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us 50%,P〈0.05),术后l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1.8±0.3)d us.(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o[(3.2±0.8)d us(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o±20^o)us、(98^o±12^o),P〈0.05]。结论因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TKA后功能恢复早期,比内侧髌旁人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8.
浮膝损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0月到2006年9月收治的48例浮膝损伤,在积极治疗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基础上均早期予以骨折内固定,术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按Karlstrom评定标准,优3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1.7%。方法:浮膝损伤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均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尽早选择手术并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9.
Later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is a valid alternative treatment in the event of arthritis confined to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its indications, technique and short to medium-term results. A total of 159 Miller–Galante cemented UKA prostheses (Zimmer, Warsaw, Indiana) were implanted consecutively (131 medial and 28 lateral) by the same surge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28 lateral UKAs in 27 patients. Twenty-five implants in 24 patients (including a subject operated bilaterally) were followed up for 12–60 months. Three patients were discarded on account of to short a follow-up period.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knee scor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results of the lateral UKA patients. The HSS score improved from a pre-op mean of 59.92 (range 48–68) to 88.04 (range 71–95)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re was a positive increase in the pain, function and ROM components of the score. The lateral UKA prosthesis can be regarded as a sound alternative to total knee replacement. Correct patient selection on the basis of optimum surgical indications, however, is essential. No benefits of funds were received in support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