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2篇
  免费   1641篇
  国内免费   40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90篇
妇产科学   509篇
基础医学   133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41篇
内科学   1340篇
皮肤病学   69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4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8940篇
综合类   320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3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674篇
  13篇
中国医学   493篇
肿瘤学   222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778篇
  2020年   725篇
  2019年   740篇
  2018年   721篇
  2017年   752篇
  2016年   681篇
  2015年   829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515篇
  2012年   1341篇
  2011年   1625篇
  2010年   1247篇
  2009年   1240篇
  2008年   1109篇
  2007年   1133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957篇
  2004年   873篇
  2003年   708篇
  2002年   624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32篇
  1973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不同厂生产的头孢米诺钠治疗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和用药费用,从而指导临床更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方法:将6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分别给予静脉滴注进口的头孢米诺钠1g和国产的头孢米诺钠1g,bid,连续用药7d。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为93.8%,B组为90.6%,两组安全性较好;A组药费为1 820.0元,B组药费为1 030.4元,B组要比A组节省789.6元。结论:在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情况下,B组治疗泌尿系感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上尿路结石患者368例,平均年龄57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16例,结石大小(2.1±0.8)cm;肾结石252例,结石大小(4.6±1.4)cm,其中非鹿角形结石190例,结石大小(3.2±1.1)cm,鹿角形结石62例,结石大小(7.6±1.6)cm.均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或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对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例患者中单通道取石356例(96.7%),双通道12例(3.3%).一期取石344例(93.5%),二期取石24例(6.5%).总结石取净率为88.6%(326/368).平均手术时间73 min.一期取净结石者住院时间4~8 d,平均6 d.术后发热14例(3.8%);输血5例(1.4%);2例肾结石术后出血严重者经输血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治愈.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可重复取石,是治疗上尿路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73.
腺性膀胱炎三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腺性膀胱炎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8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别行膀胱药物灌注、经尿道电切、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随访观察症状缓解程度和膀胱镜病检结果 1年。结果  73例完成了随访调查 ,占 84.9%。三种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程度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膀胱镜病检复查 ,灌注治疗效果好于电切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效果好于电切治疗效果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比较灌注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 ( 2 2 /2 8)与综合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 ( 3 0 /3 4)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1.0 60 ,P =0 .3 0 3 )。结论 膀胱药物灌注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的膀胱镜病检复查 ,效果好于电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颈挛缩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后膀胱颈挛缩 (BNC)发生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减少该并发症的途径。 方法 :对 10 17例行TURP患者中发生BNC的 2 4例进行统计学分析 ,在手术方法、前列腺电切重量、单位时间前列腺组织电切重量、置管时间、高频发生器类型及有无糖尿病、尿潴留及前列腺炎等方面进行比较 ,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因素。 结果 :TURP术后BNC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病例 ,小前列腺、单位电切时间长、高频发生器功率大及术前前列腺炎患者易发生BNC(P <0 .0 5 ) ,而术前尿潴留、糖尿病及术后置管时间对BNC发生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结论 :小前列腺、前列腺炎及电流损伤是发生BNC的重要因素 ,患者的选择及熟练精确的电切技术可减少BNC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储尿期尿动力学特征及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阐明DC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蔗糖诱导制作大鼠DCP模型及利尿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膀胱感觉神经递质CGRP及其纤维改变;制备离体全膀胱,作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放免法测定逼尿肌舒张信号转导分子cAMP。结果 DCP8周时,膀胱壁尤其是粘膜下层的CGRP及其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离体膀胱测压显示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舒张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和利尿组,逼尿肌cAMP含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 ①DCP对膀胱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CGRP为主要递质的粘膜下层膀胱容量感觉纤维明显减少,膀胱顺应性改变是DCP的致病机制之一。②DCP早期即已发生储尿期功能障碍,并且可能是膀胱收缩功能损伤的因素。③非糖尿病性利尿状态(多尿)对膀胱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作用,但不是DCP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作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能较早发现DCP,有助于保护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76.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膀胱肿瘤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W形回肠代膀胱术 ,并对术式进行改进。结果 :36例手术时间平均 4 .2h。术后 31例随访 4~ 19个月 ,平均 10 .6个月 ,无严重并发症 ,均无瘤生存。患者一般于术后 3周自主可控性排尿 ,日间尿控率为 10 0 % ,术后 3、6、12个月夜间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 2 2 .5 %、11.1%及 6 .2 %。术后 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 (36 0± 30 )ml,最大尿流率 (13.6± 2 .6 )ml/s,剩余尿量 (11.5± 5 .8)ml,充盈期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尿道闭合压。新膀胱造影发现新膀胱呈球形 ,完全位于盆腔 ,未见输尿管反流。B超及IVU检查发现原上尿路积水 4例均明显减轻 ,其余未发现输尿管狭窄和上尿路积水征象。无高氯性酸中毒 ,肾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W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时间短 ,操作简单 ,创伤轻 ,并发症少 ;新膀胱容量大 ,内压低 ,顺应性好 ,功能接近于正常膀胱 ,保持原位排尿 ,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Ⅳ型胶原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Ⅳ型胶原在65例膀胱癌及19例非肿瘤性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复发、多发的关系。结果 Ⅳ型胶原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复发、多发无明显相关(P>0.05),非肿瘤性膀胱组织未见Ⅳ型胶原染色。结论 Ⅳ型胶原的表达与膀胱癌浸润和转移相关,对膀胱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9.
80.
A case of inflammatory pseudosarc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in a 35 year-old Japanese male is presented. This benign lesion can easily be mistaken for spindle cell sarcoma since it consists of rhabdomyoblast like elongated strap cells showing infiltrative growth, and whether it is benign or malignan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 this case, spindle cell proliferation extended among bundles of the superficial muscle layer. However, no abnormal mitoses, severe nuclear atypia or cellular pleomorphism could be seen, thus indicating inflammatory pseudosarcoma. Although the lesion was not completely resected, no recurrent disease has been clinically observed for two years following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Urologists and surgical pathologists must be able to detect this lesion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surgical procedures. Acta Pathol Jpn 42: 760 765,1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