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1篇
  免费   1448篇
  国内免费   724篇
耳鼻咽喉   67篇
儿科学   618篇
妇产科学   405篇
基础医学   1435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3502篇
内科学   4978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503篇
特种医学   15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733篇
综合类   329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52篇
眼科学   1063篇
药学   1241篇
  14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50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595篇
  2021年   781篇
  2020年   756篇
  2019年   688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688篇
  2016年   686篇
  2015年   750篇
  2014年   1354篇
  2013年   1385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374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149篇
  2008年   1176篇
  2007年   1167篇
  2006年   1094篇
  2005年   974篇
  2004年   798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66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69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26篇
  197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皮支蒂联合皮瓣修复足部慢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皮支为蒂的联合皮瓣修复足部慢性溃疡共18例,6例手术前创面先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成后再行联合皮瓣移植修复。足部术中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cm×13cm至1cm×17cm,设计的皮瓣面积为8cm×14cm至11cm×18cm。结果18例中,经疗效判断标准评定,优10例,良8例。其中17例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小面积坏死,经皮片移植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胫后动脉皮支蒂联合皮瓣对修复足部慢性溃疡,特别是足跟部创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作用.方法:采用撞击后静脉注射脂多糖的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创伤后ALI家兔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ALI组(复制ALI模型)和UCMSC组(伤前30 min静脉注射UCMSC 1×106个),每组8只.各组动物于伤后0、1.5、3和6 h测定血浆TNF-α含量;伤后6 h测定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补体C3a和C5a、白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值(W/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I组PaO2下降,其余各检测指标均明显升高,镜下见肺泡壁破坏,肺泡腔渗出和出血,肺组织TNF-α表达增强.伤前给予UCMSC能提高ALI动物的PaO2,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TNF-α及BALF中TNF-α[(0.72±0.70)μg/L比(1.82±0.60)μg/L]、C3a[(0.28±0.07)μg/L比(0.45±0.03)μg/L]、C5a[(0.08±0.01)μg/L比(0.19±0.03)μg/L]、白蛋白含量[(69.0±9.7)mg/L比(102.0±14.9)mg/L]和中性粒细胞计数[(229.0±21.4)×106/L比(298.0±36.8)×106/L],降低肺W/D,抑制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减轻肺泡的损伤程度.结论:UCMSC能减少ALI时组织及血浆TNF-α的含量,减轻肺泡损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早期创伤后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近节指背、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我院于2001年~2002年,应用掌背静脉逆行皮瓣修复近节指背、指腹软组织或皮肤缺损26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外观佳。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需植皮、易推广,为指近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正右侧侵犯为主的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多需要联合右半肝切除,可能会导致术后肝衰竭。近年来,计划性肝切除的策略备受关注,采用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的介入技术能诱导未来残余肝(future liver remnant,FLR)术前增生、降低肝衰风险~([1-3])。使用三丙烯酸酯明胶微球(tris-acryl gelatin microspheres,TAGM)作为末梢栓塞剂,联合近侧弹簧圈的PVE在国内鲜有报道。笔者单位1例尝试采用此技术治疗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原发病为胆道闭锁接受肝移植、术后后发生PVS的患儿14例,均经门静脉造影证实,并接受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或)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14例患儿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14例患儿共进行23次血管内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82.61%(19/23)。10例患儿经1~2次球囊扩张治疗后治愈,4例患儿球囊扩张治疗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未发生狭窄。14例患儿均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PVS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6.
存在门静脉血栓及癌栓的肝癌患者的肝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处理要点。方法 对10例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施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常规准备供者的髂静脉,供肝保留较长的门静脉;术中注意取尽受者门静脉内的血栓或癌栓,门静脉壁存在水肿、增厚、变硬者,尽可能切除这段门静脉;9例行低位门静脉对端吻合,1例行门静脉下腔静脉的对端吻合;术后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1例术后第6 d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术后因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另9例术后门静脉血流通畅,随访2~31个月,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感染,4例术后7、12、13、25个月肿瘤复发,其余4例无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或癌栓的肝癌患者,只要处理得当,采用肝移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溃疡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静脉溃疡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纳入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溃疡患者9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下肢静脉曲张但不伴静脉溃疡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近两年生活及工作方式、既往史及家族史等资料,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溃疡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5岁、下肢深静脉反流、高血压病、大量吸烟、重体力工作、下肢静脉血栓及外伤史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溃疡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积极治疗下肢深静脉反流、控制血压、戒烟及减少重体力工作对预防静脉溃疡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栓(PVT)的肝移植术中外科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肝移植患者2508例,共行肝移植2614次,其中253例术前并发PVT.并发PVT者的Yerdel分级为,Ⅰ级者104例,Ⅱ级者114例,Ⅲ级者29例,Ⅳ级者6例.根据具体情况对并发Ⅰ、Ⅱ级PVT者施行静脉血栓切除术、外翻血栓切除术或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并发Ⅲ级PVT者,18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11例行外翻血栓切除术;并发Ⅳ级PVT者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结果 218例并发Ⅰ、Ⅱ级PVT者中,32例行静脉血栓切除术,52例行外翻血栓切除术,134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均获得成功.29例并发Ⅲ级PVT者中,18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均获得成功;11例行外翻血栓切除术,其中5例获得成功,6例失败.6例并发Ⅳ级PVT者中,3例行外翻式门静脉内膜剥脱切除术,获得成功,3例取栓失败.253例并发PVT者肝移植术后6个月的存活率为93.7%,与同期无PVT的肝移植患者相比较(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PVT者可接受肝移植,术中应根据PVT的Yerdel分级情况,采取适合的外科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PPVA)。方法采用""型同种异体血管材料(上、下端套袖套,侧端旷置),以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模型。切除左肾,将左肾动脉与门静脉残端、肠系膜上静脉借同种异体血管材料连接。结果 PPVA组30只大鼠中3只术后死亡,模型成功率90.0%(27/30)。术后30d,PPAV组病理检查未见异常,门静脉通畅率为96.3%(26/27),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体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血管借助套入式缝合及袖套法建立大鼠部分门静脉动脉化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联合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13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其中53例行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31例因肝静脉闭塞,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再行分流术,对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腔内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下腔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右房压均明显增加(P<0.01)。13例患者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分流术后有3例出现胰腺炎,1例术后第10天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下腔静脉及分流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在介入治疗术后第3天起肿大的肝脾开始缩小(以锁骨中线与肋缘下交点至肝脏或脾脏远端的距离计),肿大的肝脏缩小2~7 cm(平均5.5 cm),肿大的脾脏缩小3~8 cm(平均5.8 cm),术后腹水消失时间为3~60 d(平均14 d)。1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3年),1例患者于2年后支架远心端出现狭窄,1例患者1年后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支架术后3年合并肝癌,1例患者1年后合并丙肝死亡,6例不孕症患者1年后5例得子。所有患者术后下腔静脉通畅,支架无移位,分流血管无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腔内治疗布-加综合征简便、安全,疗效较好,对肝静脉全部闭塞者需加行门体分流术。该方法为治疗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短段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