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5篇
  免费   1122篇
  国内免费   300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518篇
妇产科学   562篇
基础医学   863篇
口腔科学   310篇
临床医学   5405篇
内科学   1376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486篇
特种医学   2001篇
外科学   1934篇
综合类   388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116篇
眼科学   352篇
药学   1246篇
  59篇
中国医学   348篇
肿瘤学   58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842篇
  2020年   793篇
  2019年   635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728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666篇
  2014年   1611篇
  2013年   1378篇
  2012年   1406篇
  2011年   1355篇
  2010年   1115篇
  2009年   1088篇
  2008年   1108篇
  2007年   1010篇
  2006年   965篇
  2005年   740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513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33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74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70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45篇
  1975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了解安亭地区已婚妇女健康状况,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2005年10月,按上海市妇女所制定的妇科病体检标准,开展普查普治工作,由区妇幼所承担普查任务。检查项目包括妇科、乳房、阴道分泌物、宫颈脱落细胞及B超检查等。结果妇科常见病主要为慢性宫颈炎,其次为阴道炎。慢性宫颈炎中宫颈糜烂占首位,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发现50岁组巴氏Ⅱ级发生率占第1位。结论保障妇女身心健康,建议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及防病知识,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更年期保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2.
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腋臭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液臭的效果,寻找一种治疗腋臭的新方法。方法在腋窝毛发区皮下注入肿胀液80~100ml,经5mm大小切口将超声探头在腋部皮下组织快速移动,直到皮肤发红发热为止,再用负压抽吸被乳化的皮下组织加压包扎。结果83例受术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者76例(91.5%),有效5例(6.25%),无效2例(2.25%)。结论肿胀法超声抽吸术治疗腋臭,操作简单,不留瘢痕,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腋臭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更清晰地显示顽固性气胸的漏气部位和性质,为不能耐受手术者摸索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18例患者,先用76%泛影葡胺行胸膜腔造影,而后在局部注入少量粘连剂。结果:造影后发现多发性肺大泡8例,单发性肺大泡6例,肺大泡伴粘连带4例。病变分别位于左上肺,右上肺,中下肺野及叶间裂。注射粘连剂后,15例一次成功,3例第二次成功。随防6~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易掌握,无明显副作用。病变显示明显,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4.
Thirty women, 25 with incontinence and five asymptomatic volunteer control subjects, were evaluated urodynamically by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ultrasound cystourethrography. The ultrasound evaluation was found to be a helpful adjunct in diagnosis. In comparison with radiologic techniques it offers more safety, more comfort, more privacy, more viewing time, and less cost. Bladder and urethral morphology during voiding activity and the amount and direction of urethrovesical mobility are easily determined by utilizing ultrasound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25.
目的: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借此对胆囊炎进行诊断。方法:对临床上已经确诊的51例胆囊炎病例进行超声检查,并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针刺相关穴位,使胆囊收缩,在针刺后10 min2、0 min、30 min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测量相关径线,然后运用胆囊容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收缩前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收缩功能。随机抽取与病例组年龄范围相同的25例健康成年人,在针刺穴位胆囊收缩前后进行超声检查,计算胆囊收缩功能,以进行正常对照。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作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病例组针刺穴位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t<0.01)。结论:超声监测胆囊在针刺穴位后的收缩功能,可以对胆囊炎进行诊断,并且具有无损伤、痛苦小、病人易接受、可重复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治疗在血脂异常人群中的作用,观察其效果。方法:100例在体检中发现的血脂异常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生活方式治疗,对照组未进行生活方式治疗,两组均未使用药物降脂,随访6—9个月,平均7.6个月,复查血脂,以检测血脂结果是否达到目标值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血脂在达到目标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活方式治疗对血脂异常人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转移的X线钡灌肠表现。方法:104例胃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结肠转移或胃癌术后转移入院治疗的病例。分析钡灌肠初次发现大肠转移征象的年龄、发现胃癌原发病变距初次发现大肠转移的间隔时间、转移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病变造成的X线钡灌肠图像上的肠管变形和粘膜面的改变。结果:104例胃癌结肠转移,男67例,女37例。胃癌术前检查中发现结肠转移者32例,术后发现的大肠转移中,多数转移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占91.3%)。胃癌原发灶的肉眼形态BorrmannⅢ型(28例)和BorrmannⅣ型(65例)者占89.4%,组织学中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要成分者占91.3%。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80),其次为直肠(50)。转移灶可累及多节段肠管,其中横结肠中1/3段(47),横结肠左1/3(44),横结肠右1/3(39)和直肠腹膜返折之上(39)。X线显示肠管单侧变形者227处,双侧变形者96处。黏膜面表现为梳齿状黏膜纹聚集改变253处,颗粒结节状改变23处,外压性改变20处,弥漫性改变62处。结论:胃癌大肠转移的好发部位为横结肠和直肠,结肠黏膜面的梳齿状黏膜纹聚集为胃癌大肠转移的主要X线钡剂灌肠表现。  相似文献   
29.
超声引导穿刺置入微导管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微导管法在恶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例恶性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心包穿刺,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微导管),通过导管抽出心包积液并注入化疗药物.结果13例均成功穿刺并顺利置入微导管,引流积液400~780 ml,平均530 ml.治疗后3、12、24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2%(12/13),78%(7/9)和60%(3/5),无心包积液复发.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置入微导管法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微创、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0.
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 (JME), a common form of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has a distinct clinical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profile. Often JME is not recognized,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on the sufferers. We examine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missed diagnosis even in an epilepsy clinic. Of 70 JME patients, 66 (91.4%) were not diagnosed on referral and 22 (33%) were not initially recognized in the epilepsy clinic. The correct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after a mean of 8.3 +/- 5.5 years from disease onset and an interval of 17.7 +/- 10.4 months from first evaluation in the epilepsy clinic. Myoclonic jerks, the hallmark of the disease, were not usually reported by patients. Similarly, relevant questioning may not be included in the history. Absence seizures antedating jerks by many years, myoclonic jerks reported as unilateral,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occurring during sleep and focal EEG abnormalities are othe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not recognizing JME. Our study reemphasizes the need to have not only a correct seizure diagnosis but also a correct epilepsy-diseas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