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76篇
  免费   1434篇
  国内免费   584篇
耳鼻咽喉   684篇
儿科学   142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960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2696篇
内科学   5219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239篇
特种医学   3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11篇
综合类   462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026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1993篇
  27篇
中国医学   1042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853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879篇
  2015年   878篇
  2014年   1720篇
  2013年   1739篇
  2012年   1497篇
  2011年   1546篇
  2010年   1148篇
  2009年   1035篇
  2008年   901篇
  2007年   921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应用个体化营养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后的病情变化 ,评价个体化营养方案对病情的影响 ,阐明个体化营养方案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 80例COPD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应用个体化方案进行营养治疗 ,对照组采用普通膳食 ,观察营养状况、临床表现、病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治疗费用、并发症、呼吸衰竭发生率、死亡率、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营养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 <0. 0 5 ,实验组病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天数减少 ,治疗费用降低 ,与对照组比 ,差异显著P <0 . 0 5 ,实验组临床表现减轻 ,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 <0 . 0 5 ,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有所改善 ,差异显著P <0 . 0 5 ,实验组并发症、呼衰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比显著降低P <0 . 0 5。结论 个体化营养方案简便易行、科学、经济 ,患者易接受 ,应用该个体化营养方案对COPD患者实施营养支持 ,营养效果明显 ,能确切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2.
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模型肺内表达与分布的影响以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健康对照组 (n =8) ,COPD模型组 (n =1 2 ) ,氨溴索干预组 (n =1 2 )。采用熏吸香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 ,氨溴索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腹腔注射氨溴索溶液 4 0mg/ (kg·d) ,连续 4 0d。观察各组气道炎症的病理特点、超微结构特点、血气指标、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基因表达的相对含量。③结果 所建COPD模型的病理以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符合人类COPD的特点。氨溴索干预组肺泡平均内衬间隔、平均肺泡数、TNF α表达强度与健康对照组、COP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F =3.2 4~ 1 1 .1 1 ,q =4 .74~ 36 .2 2 ,P <0 .0 1 ) ;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亦有显著性 (F =3.30、8.79,q =3.5 0~ 8.6 9,P <0 .0 5 )。 ④结论 长期应用氨溴索对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COPD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特点。②方法 取32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痰细菌学培养,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③结果 32例病人共分离出菌株76株,阳性率71.7%,其中混合感染10例次。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58株,占76.3%;阳性球菌10株,占13.2%;真菌8株,占10.5%。常见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杆菌为主,GNB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④结论 COPD应用机械通气病人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34.
无创通气不同呼吸界面对COPD患者的生理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时不同呼吸界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生理学影响.方法 选择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时患者随机先后接受不同呼吸界面(面罩、鼻罩和鼻塞).动态观察不同呼吸界面时患者呼吸方式、血气分析和对呼吸界面耐受性等的差异.结果 (1)与自主呼吸相比,无创正压通气时三种不同呼吸界面均可改善患者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和呼吸频率(P<0.01),三种不同呼吸界面时的呼吸频率相似(P>0.05),但面罩时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比鼻罩时更高(P<0.05);(2)与自主呼吸相比,无创正压通气时三种不同呼吸界面均可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P<0.05),面罩和鼻塞时的PCO2比鼻罩时更低(P<0.05);(3)患者均可耐受三种不同的呼吸界面,但患者对鼻罩的耐受性比面罩和鼻塞更好(P<0.01).结论 本生理学研究证实了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动脉血气,面罩和鼻塞时的疗效更佳,而鼻罩时的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35.
Abstract Sever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successful weaning and extubation among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carbon dioxide recruitment threshold (PCO2RT) can be used as adjunct to conventional weaning parameters to predict early weaning and successful extubation. Twelve COPD patients who were ready to be extubated based on conventional weaning parameter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 n = 7) and group B ( n = 5). Group A were those patients with better weaning parameters and hence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extubation as compared to group B. Carbon dioxide apnoeic threshold (PCO2AT) was obtained by hyperventilating the patient using an increment of two breaths per min until apnoea occurs. At this point, the PCO2AT or the PaCO2 during said apnoeic period was recorded. A dead space of 150 cc is then added to the circuit until the patient starts to breathe as evidenced by the sensitivity trigger indicator. The PCO2 obtained at this period is termed PCO2RT. After weaning for 30 min on a T-tube, another arterial blood gas is determined and this is called the PCO2SB or the CO2 level after 30 min on spontaneous breathing. If the PCO2SB-PCO2RT difference is high with a sensitivity of 85.71% and specificity of 100% vs sensitivity of 57.14% and specificity of 60% using the conventional weaning parameters. Thus an increase in PCO2SB at 30 min T-tube is indicative of impending respiratory pump failure and that other causes of failure to wean must b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清醒及不同睡眠期血中血管活性肠肽 (VIP)质量浓度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 ,以 1 2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桡动脉内留置导管监测血压 ,同步进行夜间多导睡眠仪连续记录 ,并分别于睡前清醒时、非快动眼 (NREM)睡眠期、快动眼 (REM )睡眠期及清晨从桡动脉留置的导管内抽取血标本 ,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VIP。结果 :1 )睡前清醒时及清晨血VIP质量浓度与总睡眠时间和记录时间之比(TST/TRT ,睡眠效率 )成正相关 (r =0 .5 91 ,P <0 .0 5 ) ,与醒觉时间和记录时间之比 (Arousal/TRT)成负相关 (r =-0 .5 86,P <0 .0 5 ) ;以睡前清醒时作基础值 ,NREM期血VIP质量浓度的变化与快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之比 (Ⅰ +Ⅱ /TST)成负相关 (r=-0 .65 6,P <0 .0 5 ) ,与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总睡眠时间之比 (REM/TST)成正相关 (r =0 .70 5 ,P <0 .0 1 ) ,REM期血VIP质量浓度的变化与REM/TST成正相关 (r=0 .60 9,P <0 .0 5 ) ;2 )OSAHS患者清醒与不同睡眠期血中VIP质量浓度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 (AHI)成正相关 ,与血氧的有关指标无相关性。提示 :VIP可能参与OSAHS患者睡眠的调节  相似文献   
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驱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的改变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前驱呼衰)患者中枢呼吸驱动的改变;评价界定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试验对象为COPD前驱性呼吸衰竭、COPD尚未达前驱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0名.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常规肺功能,主要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评价;中枢呼吸驱动水平,以0.1 s口腔阻断压(P0.1)、校正中枢呼吸驱动(以每分通气量来校正,即P0.1/MV)和吸气阻抗P0.1/VT/Ti)等来评价.结果P0.1和P0.1/MV在COPD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P0.1/VT/Ti在COPD前驱呼衰组和未达前驱呼衰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P0.1,P0.1/MV,P0.1/VT/Ti与PaO2,FEV1%呈显著负相关(rs=-0.769,-0.495,-0.543;-0.747,-0.480,-0.526,P均<0.01);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rs=0.270,0.312,0.369,P分别为<0.05,<0.01,<0.01).结论COPD前驱呼衰患者呼吸储备能力减低,呼吸效率下降;P0.1,P0.1/MV,P0.1/VT/Ti等参数在推断患者神经-肌力输出水平与呼吸衰竭发生阈值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当COPD进展至前驱呼衰阶段,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到呼吸驱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而提示界定此阶段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陈敏  黄慧  吴东  吴斌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578-579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COPD患者瘦素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4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生长激素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氧疗、营养支持等。生长激素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RhGH,每晚1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1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肢臂肌围(MAMC)总蛋白,白蛋白值,瘦素水平,分析相关关系。结果治疗后rhGH组BMI、TSF、AMC.总蛋白,白蛋白值,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瘦素与BMI、TSF、AMC总蛋白,白蛋白值显著正相关。结论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和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 (UPT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的 4 1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 4 97次UPTBD治疗 ,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接受PTBD治疗共有 4 17例 (5 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 ,穿刺成功率达 93.2 % (4 36 / 4 6 8) ,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 2 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 ,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 /胆汁性腹膜炎 9例 ,胆道出血 8例 ,感染性休克 1例 ,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 6 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 ,与穿刺前相比 ,引流后 1周和 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 UPTBD是一项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低压状态下猪鼾症模型的建立及其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压环境对动物上气道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试验猪置于一个低压环境饲养6个月建立猪的鼾症模型,当出现类似鼾症临床症状和鼾症相似的咽腔压力波形时,再进行CT扫描影像学检查。并与正常状态饲养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猪咽后壁及软腭明显增厚,分别为(0.94±0.16)cm和(1.06±0.23)cm;对照组分别为(0.60±0.11)cm和(0.59±0.13)cm。模型猪的气管截面积在在前、中、后部分别为(1.49±0.12)cm2、(1.37±0.32)cm2和(1.00±0.21)cm2,其中以悬雍垂水平(后部)最为狭窄;对照组前、中、后部分别为(1.30±0.14)cm2、(1.57±0.32)cm2和(2.48±0.42)cm2。结论低压状态是鼾症的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低压状态可建立鼾症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