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6篇
  免费   1947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26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4347篇
内科学   81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1篇
特种医学   9199篇
外科学   1116篇
综合类   2662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353篇
药学   673篇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6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664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709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331篇
  2006年   1223篇
  2005年   1025篇
  2004年   821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靶心图上心肌灌注缺损区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重复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45和90d行^99Tc^m-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靶心图上勾画缺损区(在左心室靶心图中放射性计数低于40%的区域),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不同操作者所得ROI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2)治疗后45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前缩小3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治疗后90d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较治疗后45d缩小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肌的恢复有一定疗效,能够缩小梗死面积,且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AMI的疗效在移植后早期(45d内)即有体现。(3)面积百分比是观察心肌灌注变化的重要定量指标。结论 该方法对心肌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能准确定量;对评价AMI骨髓于细胞移植术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Le Fort型骨折的CT表现及其分型。方法对62例Le Fort型骨折患者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组分析。结果在62例中,Le Fort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8例,复合型35例(其中Ⅰ+Ⅱ型18例,I+Ⅱ+Ⅲ型7例,Ⅱ+Ⅲ型10例);55例同时伴发颌面部其他骨折。Le Fort型骨折在二维CT上表现为颌面部多发且杂乱的骨折,虽然在发现细小和深部结构的骨折方面优于三维CT成像,但难以作出Le Fort型骨折的诊断;三维CT成像能清晰立体地显示Le Fort型骨折的整体形状及走向,并可明确作出分型。结论三维CT成像是Le Fort型骨折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对细小骨折诊断不如二维CT。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探讨CT、MRI诊断对肾上腺病变的作用与价值。方法:MarconiMX8000 4层螺旋CT机,增强造影剂使用非离子型制剂,常规扫描及增强。应用西门子MAGNETOM1.5T磁共振机,增强造影剂使用Gd-DTPA制剂,常规T1WI、T2WI、脂肪抑制、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及增强。对25例经手术及病理资料诊断证实的肾上腺病变进行CT、MRI诊断回顾性分析。结果:可清楚显示肾上腺病变的侧别、数目、大小、范围及可能的性质。结论:CT是肾上腺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重要辅助及补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5.
主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主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真性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1例假性动脉瘤。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6.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PET和CT检查的成本效益比,寻找更低成本效益比的检查.方法采用决策分析法,对国内现有NSCLC患者PET及CT诊断效率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正确检出费用、正确分期费用和正确治疗费用.结果①就检出率而言,CT的成本效益比更低;②就分期准确性而言,CT的成本效益比仍较PET低;③就诊疗费用的成本效益比而言,PET较CT为低;④PET与CT相比,其优势在于诊断Ⅰ期的患者.结论CT适合NSCLC的筛选,而PET适用于临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性胃肠穿孔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例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分析与总结胃肠道破裂穿孔CT扫描的各种有价值的表现。结果:18例外伤急诊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空回肠与结肠穿孔各1,2,12,3例,其中空回肠为多处破裂,CT主要征象为腹腔散在积液征、游离气腹征、肠系膜与肠壁增厚模糊征、造影剂外溢征。结论:CT扫描在外伤性胃肠道穿孔急诊患者的检查中有定性诊断价值,综合分析各种征象,会明显提高CT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9.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钡灌肠和CT及MRI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钡灌肠(BE)、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经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39例行BE检查,31例行螺旋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54例。BE、CT和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9%、96.2%和97.1%;准确度分别为92.3%、83.9%和90.5%。CT和MRI对结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3.1%和82.9%。结论BE是结直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BE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BE加MRI是诊断结直肠癌的优选组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