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50篇
  免费   11305篇
  国内免费   8216篇
耳鼻咽喉   1471篇
儿科学   1782篇
妇产科学   2032篇
基础医学   12544篇
口腔科学   2294篇
临床医学   15808篇
内科学   16533篇
皮肤病学   3040篇
神经病学   3799篇
特种医学   4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5篇
外科学   9141篇
综合类   41455篇
预防医学   7375篇
眼科学   1686篇
药学   19030篇
  269篇
中国医学   10676篇
肿瘤学   9183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3938篇
  2023年   6569篇
  2022年   6861篇
  2021年   8122篇
  2020年   6390篇
  2019年   5001篇
  2018年   2608篇
  2017年   3764篇
  2016年   4170篇
  2015年   4467篇
  2014年   6132篇
  2013年   5935篇
  2012年   8143篇
  2011年   8716篇
  2010年   7970篇
  2009年   7912篇
  2008年   8630篇
  2007年   7876篇
  2006年   7241篇
  2005年   6929篇
  2004年   5775篇
  2003年   5134篇
  2002年   4089篇
  2001年   3671篇
  2000年   2719篇
  1999年   2292篇
  1998年   1885篇
  1997年   1743篇
  1996年   1574篇
  1995年   1414篇
  1994年   1183篇
  1993年   780篇
  1992年   648篇
  1991年   588篇
  1990年   492篇
  1989年   521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脂质体携带的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I)基因重组质粒注入山羊颞下颌关节(TMJ)上腔后,在TMJ髁突软骨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中的表达,为施行基因治疗TMJ骨关节病(OA)奠定基础。方法:将脂质体携带的sIL-1RI基因重组质粒分别注入6只山羊TMJ的关节上腔。注射后第2、4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抽取TMJ关节滑液,用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的蛋白表达量。采用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切取完整关节标本以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这些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在山羊TMJ的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及软骨下组织均有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山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等全身重要组织器官中未见表达。结论:脂质体携带的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可在山羊TMJ有效地表达,关节外组织未见表达,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骨保护蛋白(OPG)是骨代谢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构成一个关联系统,即OPG-RANKL-RANK系统,对于骨、软骨的形成、发育以及发病等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颞下颌关节对于维持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而骨、软骨结构又是颞颌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OPG-RANKL-RANK系统对于颞颌关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3.
腺样囊性癌在涎腺腺上皮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位居第二,腭部2例,鼻腔3例,上颌窦1例。1.2方法穿刺前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肿物位置、大小、硬度、活动度。穿刺时不需麻醉,对肿物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5ml一次性注射器,以45°角迅速刺入肿物,保持负压2ml多方位穿刺  相似文献   
74.
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中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肿瘤干细胞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细胞体外培养法,了解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的分裂、增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CC-2细胞表面CD44和CD24表达的差异性;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不同表型的ACC-2细胞后,以裸鼠成瘤试验了解不同表型ACC-2细胞的成瘤能力。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体外单细胞培养的ACC-2,仅有4.5%可持续分裂、增殖。CD44-和CD44 /CD24 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均无长期存活能力。不同表型的ACC-2动物成瘤试验结果显示,CD44 /CD24-亚群的ACC-2细胞最低成瘤接种细胞数显著低于常规ACC-2细胞,CD44-和CD44 /CD24 细胞则均无成瘤能力。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44 /CD24-肿瘤细胞具有分化为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细胞表面抗原为CD44 CD24-的肿瘤细胞仅占ACC-2肿瘤细胞的极少部分,这些细胞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为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的能力。ACC-2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成瘤能力源于CD44 / CD24-细胞亚群。未分离的ACC-2细胞与CD44 /CD24-ACC-2细胞在与细胞分化、凋亡、黏连、信号传导等有关的基因上存在差异。提示ACC-2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而CD44 /CD24-是ACC-2肿瘤干细胞必须兼备的表面标志。  相似文献   
75.
涎腺腺样囊性癌DNA甲基转移酶与抑癌基因甲基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通过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表达的检测,分析DNMT与ACC抑癌基因甲基化、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探讨DNMT在A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A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DNMT1、DNMT3b的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将观察结果与p16、RASSFlA、DAPK、MGMT、E.cadherin多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进行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DNMT1在ACC中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DNMT3b的阳性表达(P〈0.01)。②DNMT1阳性表达随发生甲基化的抑癌基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DNMT1高、低表达组与抑癌基因高、低甲基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ASSFlA基因的甲基化呈相关性(P〈0.01)。③DNMT1的阳性表达程度与ACC病理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1)呈正相关,实性成分越多、分期越晚,表达越高。④未发现DNMT3b与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结论DNMT1可能是ACC体内对维持抑癌基因甲基化起主导作用的甲基化酶,与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A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在AC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6.
77.
腭发育过程的信号调节复杂,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TGF-β-Smad通路是TGF-β信号调控的重要途径。下面就TGF-β家族在腭发育中的表达情况、其信号通路TGF-β-Smad的具体途径以及与腭裂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和全反式与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采用rhTNF-α或ATRA诱导72h后,光镜观察发现癌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呈新月状;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出现死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rhTNF-α与ATRA可诱导体外SACC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16蛋白与PCNA在染色与病理分型、神经侵犯、复发中的关系。 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例正常涎腺组织和 3 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p16蛋白及PCNA染色进行检测 ,并对患者进行 10年随访观察。结果 :3 6例腺样囊性癌中 ,不同病理分型癌细胞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CNA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有无神经侵犯癌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有无复发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CNA阳性染色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突变、缺失与腺样囊性癌病理类型有关 ,其表达水平反映肿瘤组织分化程度。p16蛋白及PC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肿瘤侵袭性和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付卫华  陈婷婷 《重庆医学》2021,50(2):323-327
胆固醇堆积是癌症细胞的普遍特征.肝X受体(LXRs)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和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是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分子,在糖代谢和炎症、免疫反应调节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XRs参与众多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进展病理过程,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LXRs在各种临床前肿瘤模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LXRs在肿瘤方面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