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3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33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术后48 h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其可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且并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处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NST-ACS患者276例,被分为联合治疗组(124例,PCI术前冠脉内给予硝普钠+替罗非班预处理)和常规治疗组(152例,常规PCI术前处理)。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术后心肌梗死血流分级(TIMI),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7.9%比2.4%)及术后24h血清cTnI峰值[(2.85±0.92)ng/ml比(1.98±0.91)ng/m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术前预处理可预防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发生,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AMI患者55例作为肾功能不全组,56例肾功能正常的AMI患者作为AMI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肾功能不全组于穿刺成功后开始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AMI对照组全量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间住院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MI对照组比较,肾功能不全组3支病变比例(21.1%比43.60)、术后肌酸激酶峰值浓度[(1863.1±86.7)IU/L比(2371.5±126.3)IU/L]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TIMI3级血流率、校正的TIMI计帧数和Blush3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下降幅度及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剂肾病:AMI对照组无发生,肾功能不全组有3例发生(0%比5.45%,P〈0.05)。结论: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比例高,半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能有效再灌注心肌,降低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增加,但需警惕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术后应加强监测与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经抽吸导管内注射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06例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52例)和单独血栓抽吸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随访30d,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两组TIMI血流,术前两组T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TMP3级率较单独抽吸组明显高(76.2比68.5,P〈0.05)。两组30d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LVEF、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急诊PCI中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抽吸导管内注射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周庆秋  吴云 《药学研究》2018,37(6):365-36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 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及PCI治疗,未进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2周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脑钠肽(BNP)。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观察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峰值及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PCI+替罗非班,PCI及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一抽一推(抽吸血栓,推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再灌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因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其中32例为导管抗栓组,均是经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并推注Ⅱ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国产欣维宁)后IRA血流已达TIMI3级者;另28例为静脉抗栓组,是经使用血栓导管抽吸,同时经静脉通路推注II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即刻冠脉IRA血流也达到了TIMI3级者。观察两组术后即刻的MBG分级,以及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一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峰值,术后1.5h心电图sT段恢复(STR)比率,化验术前及术后1周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术后10—14d(择期PCI之前)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及主要心『lIL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冠脉造影MBG分级:2级所占比例导管抗栓组低于静脉抗栓组(P〈0.05),而3级所占比例导管抗栓组则高于静脉抗栓组(P〈0.05)。发病10-14d检查心脏超声指标LVEDd值导管组明显小于静脉抗栓组(P〈O.05),而LVEF值导管抗栓组则明显高于静脉抗栓组(P〈0.05)。术前CK—MB、NT—proBNP、hs—CRP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心肌酶CK—MB、cTnT、NT—proBNP、hs—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导管组均优于静脉抗栓组。术后消化道出m及MACE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在进行急诊导管血栓抽吸即刻从中推注1Ibm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即用“一抽一推”法能较好地恢复心肌再灌注,减轻心肌损伤,近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给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和对照组(直接给予急诊PCI),比较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对血流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的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术后TnI、CK—MB酶峰值分别为11h和10h,对照组为17h和16h,治疗组心肌酶酶峰较对照组提前。TIMI分级结果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中应用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名,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30天射血分数(EF),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试验组术后2h、4h、8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分钟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天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00%(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