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4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46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88篇
口腔科学   493篇
临床医学   1390篇
内科学   40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1205篇
外科学   8319篇
综合类   2749篇
预防医学   591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1071篇
  15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75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1498篇
  2013年   1359篇
  2012年   1266篇
  2011年   1359篇
  2010年   1047篇
  2009年   1091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773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536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体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骨科领域,目前,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多种骨相关疾病。为指导其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并提高疗效,了解它对正常骨组织的影响和对骨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非常重要。现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就体外震波对骨和骨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0岁.因跌伤致右髋部疼痛7 d,于2007年2月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入院查体:BP 21.9/12.3 kPa,神志清醒,说话流利,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下肢外旋短缩畸形,右髋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双下肢无明显肿胀,Homans征阴性.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应用磷酸镁骨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粘接固定家兔胫骨平台骨折,探讨其治疗效果、粘接和降解机理。方法:20只家兔分为两组,第1组15只,第2组5只,通过开放截骨法建立家兔双侧胫骨平台骨折模型。第1组:实验组用MPC骨水泥固定,对照组用“L”形钢板固定。第2组:实验组也同样用MPC骨水泥固定,而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电解质检查,探讨MPC骨水泥治疗骨折的效果、对体内电解质的影响、粘接和降解机理。结果:6周后实验组都获得稳定的骨折愈合,没有发现骨折错位及延迟愈合,MPC骨水泥逐渐被吸收,对体内电解质无明显影响,其对骨折的治疗和钢板固定组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空白对照侧均出现骨折错位、畸形愈合。通过对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发现其粘接机理为镶嵌固定,并通过溶解而逐步降解。结论:MPC骨水泥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能降解,对体内电解质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水泥,可以用于骨折的粘接固定。  相似文献   
124.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25.
肖筱武  田心义 《中国骨伤》2004,17(6):357-358
胫骨平台骨折为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于高能量创伤,治疗较棘手,并发症多。从1995-2002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超膝关节塑形夹板固定配合跟骨牵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69例,术后辅以积极的功能锻炼,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6.
加压空心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培刚  张晨阳 《中国骨伤》2008,21(9):692-693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术后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致残率较高,仍是骨折治疗中的一个难题。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用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7.
朱轶  邹剑  张长青  朱让腾 《中国骨伤》2007,20(10):625-626
过去对于肱骨髓内钉并发症的报道较多[1],但对其并发症产生原因研究却较少。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6月68例在我院使用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并发症的初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产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36·8岁(1856岁)。其中56例为外伤性肱骨骨折,12例为肱骨骨不连。外伤性肱骨骨折患者中,48例为闭合性骨折,其余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5例,Ⅱ型2例,ⅢA型1例)。骨不连患者中,10例曾有手术史。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及1例骨不连患者存在桡神经麻痹。1·2手术指征手法复位不满意、多于两  相似文献   
128.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998-2004年,共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病例28例,其中桡骨远端粉碎骨折7例,骨不连21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组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1.3岁。其中石膏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4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导致骨折再移位2例,克氏针内固定导致再移位1例。骨不连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4~70岁,平均55.7岁。其中采用普通钢板固定7例,三棱针固定7例,克氏针加钢丝固定2例,单纯克氏针固定2例,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 比较经皮TriGen髓内钉(美国Smith Nephew公司)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瑞士AO/SYNTHES公司)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更为合理的方法。方法 分析本院2001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采用经皮TriGen髓内钉固定;B组35例,采用PFN固定。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至出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价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PFN固定相比,经皮TriGen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降低了手术风险,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