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76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5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郤书颖 《河南中医》2016,(1):138-13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2.
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临床观察慢乙肝口服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并以此来探讨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理论基础即"经气学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提供新的疗法和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18~5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分别于治疗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乙肝三系定量(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与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黄芪针穴位(足三里)注射组较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更能显著提高患者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气学说"是慢性肝病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皮部(腧穴)-经气-药气"是"经气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74.
刘建荣  孟娥  岳伟 《中国针灸》2007,27(4):267-26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旨在提高对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手法训练、脑细胞活化剂应用综合治疗方法,与单纯手法训练、脑细胞活化剂应用对照组相比较。结果:经3~4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优于单纯手法训练。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 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 m 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χ~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7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规律。方法:利用《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检索“不月”“月事不来”“闭经”“血枯”等30个关键词,筛选并提取针灸治疗闭经的处方条文,对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对针灸治疗闭经的选穴方案进行频次统计、社团分析、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202条穴位处方条文,其中27条为复方,余为单穴方,共涉及38个腧穴,268频次。治疗闭经使用频次排前15位的腧穴:中极、血海、水泉、阴交、气海、关元、照海、带脉、腰俞、中髎、气冲、太冲、三阴交、合谷、会阴。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中极、血海、合谷、照海、气冲、气海、阴交。结论:针灸治疗闭经的取穴具有规律性,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性,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籍针灸文献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
内关穴位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奕 《中国针灸》2002,22(4):6-14
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80.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究,从中枢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穴的刺激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经穴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非穴;不同经穴的治疗效应不同;病症相关经穴的效应优于非相关经穴,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但部分研究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分析及凝练提升,需要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