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1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265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05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2242篇
口腔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1365篇
内科学   3565篇
皮肤病学   1232篇
神经病学   276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847篇
综合类   1725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108篇
药学   644篇
  3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387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1041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656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630篇
  2006年   592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51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病机,为实现运用调养体质的方法防治SLE、改善预后和防止复发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10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体质等调查.[结果]108例患者中,女105例,男3例,女性患者构成远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以青中年患者构成相对较高,一般多发生在21 ~ 40岁之间;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多见;年龄大小对阳虚体质、湿热体质的患者有显著性影响(P<0.05),病程长短对阳虚体质的患者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在9种体质中,多见相兼体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的发病人数较多,年龄大或病程长患者多见阳虚质.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标志物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AOPP)在狼疮肾炎( LN)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及其与LN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LN患者29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为eGFR≥60 mL/(min·1.73 m2)组16例、eGFR<60 mL/( min·1.73 m2)组13例。同期选择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1例(对照组),测定各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UPQ)、eGFR;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的AOPP、丙二醛( MDA)、抗dsDNA抗体;运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表对LN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进行评分。结果 LN组患者CRP、ESR、24hUPQ、抗dsDNA抗体、AOPP、MD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4、eGFR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eGFR<60组ESR、MDA较eGFR≥60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AOPP、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24hUPQ均较eGFR≥60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OPP与MDA呈显著正相关(r=0.942,P<0.05),与抗dsDNA抗体呈显著正相关(r=0.982,P<0.05),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653,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298,P<0.05)。结论 LN患者血清AOP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肾功能损害而进一步升高,可作为一种评估LN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 AOPP与LN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8例LN患者(LN组)和79例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非L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nuA和ds-DNA抗体,并进行比较.两组标本行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患者血清中AnuA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69%和67.86%,非LN组阳性率分别为44.21%和51.39%,LN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LN组(P<0.05).LN组与非LN组和AN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uA和抗dsDNA抗体可作为诊断SLE的指标,其与SLE患者发生LN密切相关.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诊断SLE和LN.  相似文献   
174.
Interleukin 17(IL 17)isanewly discoveredcytokineassociatedwithinflammationandautoimmunediseasesandisderivedfromactivatedCD4 + Tcells Thecytokineiscomposedofcovalently boundhomodimerswithamolecularweightof32kDa Mouse ,ratandhumangenomescontainasinglecopyoftheIL 17gene ;itsexpressionistightlyregulated SomebiologicalactivitiesofIL 17wereclarifiedrecently 1,2  Inapreviousstudy,wefoundthattherewasincreasedexpressionofIL 17i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C)andrenaltissue ,andthatIL 17…  相似文献   
175.
目的:评价复方生地合剂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at:选择阴虚内热型SLE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以糖皮质激素作为基础用药,治疗组给予复方生地合剂,对照组给予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免疫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和5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抗ds-D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4.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生地合剂对SLE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且能降低SLE的活动度,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关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抗CD40配体(CD40L)抗体、抗血小板生成素(TPO)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ma)抗体、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中分布及其作用。方法收集SLE合并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SLE血小板正常各6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该4种抗体,比较各组之间各抗体水平及抗体的阳性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细胞学涂片检查常规进行。结果4种抗体的浓度与血小板数目存在不同程度负相关,血小板减少组抗体的阳性率高于血小板正常组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至少能够检测出其中一种抗体阳性的占73%,同时检测出该4种抗体约为13%。4种抗体同时阳性或阴性的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抗CD40L抗体、抗C-mpl抗体、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ma抗体、TPO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可能是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之一,尚有其他因素参与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7.
孙燕玲  刘敏 《中外医疗》2012,31(20):15-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过程中并发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50例并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更昔洛韦0.25g静脉滴注q12h及TDP灯局部辅助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阿昔洛韦粉针剂0.25g加生理盐水20mL局部湿敷后局部照射,每天2次,对照组同时局部涂擦阿昔洛韦软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时间、疗效、预后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及时运用全身及局部抗病毒治疗,配合TDP灯照射治疗,效果较好,阿昔洛韦粉针剂运用于局部抗病毒治疗,疗效好,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研究抗α烯醇化酶抗体[抗ENO1(enolase 1)抗体]水平与狼疮性视网膜病变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SLE患者,分为SLE合并和不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两组,同时以年龄匹配且不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健康志愿者作为阴性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抗ENO1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同时收集前两组SLE患者活动性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分析抗ENO1抗体水平与其他SLE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现了多种视网膜病变,占比排名前三的是视网膜出血(14/32,43.75%)、棉絮斑(8/32,25.00%)和视网膜静脉阻塞(3/32,9.38%)。在32例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有13例(40.63%)出现了两种及以上的视网膜病变。SLE合并狼疮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抗ENO1抗体水平和...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36例肝硬化伴SI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52例)与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伴SIRS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的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27.68±4.84)g/L和(2647.12±1 057.18)U/L,均低于存活组(t=0.007,P<0.01;t=0.017,P<0.05);死亡组血肌酐(Cr)、空腹血糖水平、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75.40 μmol/L、5.43 mmol/L、8.10×109/L、24.00 mg/L和1.20 μg/L,均高于存活组(Z=0.000、0.000、0.009、0.012和0.013,P均<0.05);此外,死亡组的中性粒细性百分比、肝性脑病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Child-pugh C级比例、败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多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6.73±14.02)%、28.85%、34.62%、44.23%、34.62%、73.08%和90.38%,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9、x2=28.950、42.810、18.260、16.680、41.177和78.440,P均<0.05).成组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结果有意义的因素为:Cr>165 μmol/L (OR=6.590,95%CI:1.907~22.778)、消化道出血(OR=29.207,95%CI:4.506~189.290)、CRP>25 mg/L (OR=9.757,95%CI:1.732~54.969)、PCT>1 μg/L(OR=20.350,95%CI:2.617~158.264)和多部位感染(OR=30.760,95%CI:2.934~322.572).结论 Cr>165 μmol/L、消化道出血、CRP>25 mg/L、PCT>1 μg/L和多部位感染是肝硬化伴SI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0.
目的:了解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结缔组织病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50例伴SIRS未合并感染的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0例伴SIRS的细菌感染患者,在临床出现炎症表现24 h内测定血清PCT值.结果:伴SIRS的细菌感染组PCT值高于伴SIRS的未合并感染CTD患者(1.3±0.3)ng/ml vs(0.3±0.1)ng/ml.PCT对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80%.结论:PCT值在患结缔组织病并SIRS时一般不升高,但合并细菌感染时PCT水平可明显增高,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