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在诊断宫腔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选取病例24例,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采用造影剂SonoVue静脉注射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变造影模式的差异,利用造影软件绘制病变与肌层的时间强度曲线并得到造影参数值,最后将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宫腔占位性病变的造影表现各不相同,造影参数中基础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静脉超声造影对宫腔占位性病变有良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53.
六氟化硫等高分子低溶性气体有各种材料核膜包裹的造影剂,以SonoVue为代表,由于SonoVue内含高分子低溶性惰性气体,又以磷脂等多种表面活性物质成薄而柔软的壳膜,有极好的稳定性,因此也称其为第二代新型造影剂。由于其特殊的药理学及声学特性,结合特殊的超声检测技术,产生了一种新的显像模式一对比增强超声(CEUS)^[1]。它可明显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技术水平,应用价值可与核医学、对比增强CT和MRI相当。  相似文献   
54.
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病理确诊为胃癌的4例患者先后行口服中草药制剂、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及静脉注射SonoVue胃壁超声造影,获取超声造影图;在盲法原则下,由9名超声专科医师对上述超声造影图像的癌灶胃腔面清晰度、癌灶溃疡能辨度、癌灶隆起能辨度、癌灶浸润广度、癌灶浸润深度、胃腔梗阻程度6个指标分别进行观察和评判;对评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口服SonoVue胃腔超声造影对胃腔疾患的诊断价值.结果:口服SonoVue法获得的胃癌声像图整体视觉效果优于静脉注射SonoVue及口服中草药法;口服SonoVue法显示癌灶胃腔面清晰度、癌灶溃疡能辨度、癌灶隆起能辨度、胃腔梗阻程度4项指标的变异最小,静脉注射SonoVue法显示癌灶浸润广度和癌灶浸润深度变异最小.结论:口服SonoVue胃腔造影显示胃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声像图质量整体优于口服中草药制剂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应用低、高频超声造影对比观察浅表病灶微循环灌注程度,探讨应用高频超声造影评价浅表病灶微循环灌注程度的缺陷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先后应用低频、高频超声造影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甲状腺腺瘤(3例)、甲状腺癌(5例)、颈部转移癌(5例)、乳腺癌(7例)、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等6种23例浅表病灶,利用ACQ软件对配对的低、高频造影声像图的峰值强度(PI)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6种浅表病灶(腮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颈部转移癌、乳腺癌及睾丸精原细胞瘤)微循环灌注强度的高频超声造影PI值均显著低于低频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高频超声造影评价浅表病灶的微循环灌注强度可能低于其真实强度,临床上可在高频超声观察完浅表病灶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后,改用低频超声造影评价其微循环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56.
超声造影剂诊断腮腺肿块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诊断腮腺肿块的价值。方法采用百胜DU-8高频造影剂探头,注射声诺维1.2 mL,连续实时观察2.5 min,观察和分析注射造影剂后肿块的填入时间、增强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和填充面积。结果造影剂信号呈强回声光点,以闪烁方式显示,大部分时间散在分布;7例造影剂信号填入不足病灶1/3,5例信号1/3~2/3,4例信号超过2/3,1例信号在包膜处,1例信号不显示。填入时间为4~29 s,增强时间为2~45 s,峰值时间为8~45 s,持续时间为34~150 s。持续时间>2.5 min有4例。造影剂信号的填入模式:从肿瘤的周边部向中心性充盈集中至峰值,随后信号强度持续一段时间逐渐减弱。结论超声造影剂可有效地增强肿瘤血管的对比,提供更为丰富的肿瘤血管的灌注、分布情况和流动情况。注射1.2 mL造影剂能满足检查浅表器官肿块持续2.5 min以上。  相似文献   
57.
声诺维造影剂量与肝占位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诺维(SonoVue)使用剂量与肝占位造影图像质量的关系。 方法使用Sequoia 512彩超仪,观察2.0ml、1.2ml、0.6ml声诺维剂量对20例健康志愿者、30例肝实性占位病变造影结果的影响。 结果0.6ml声诺维可清晰显示肝脏的大血管灌注,0.6ml可显示1.5cm以下的肝占位,1.2ml可显示直径介于1.5~5.0cm之间的肝占位、2.0ml可显示5.0cm以上肝占位。 结论恰当的声诺维剂量与肝超声造影图像的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8.
BACKGROUNDDue to a thicker abdominal wall in some patients, ultrasound artifacts from gastrointestinal gas and surrounding tissues can interfere with routin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precluding its ability to display or clearly show the structure of a hernial sac (HS) and thereby diminishing diagnostic performance for esophageal hiatal hernia (EH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imaging using an oral agent mixture allows for clear and intuitive identification of an EHH sac and dynamic observation of esophageal reflux. CASE SUMMARYIn this case series, we report three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suspected EHH, including two females and one male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7.3 ± 16.4 years. CEUS was administered with an oral agent mixture (microbubble-based SonoVue and gastrointestinal contrast agent) and identified a direct sign of supradiaphragmatic HS (containing the hyperechoic agent) and indirect signs [e.g., widening of esophageal hiatus, hyperechoic mixture agent continuously or intermittently reflux flowing back and forth from the stomach into the supradiaphragmatic HS, and esophagus-gastric echo ring (i.e., the “EG” ring) seen above the diaphragm]. All three cases received a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EHH by esophageal manometry and gastroscopy. Two lesions resolved upon drug treatment and one required surgery. The recurrence rate in follow-up was 0%. The data from these cases suggest that the new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may greatly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EHH.CONCLUSIONCEUS with the oral agent mixture can facilitate clear and intuitive identification of HS and dynamic observation of esophageal reflux.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体外靶向SonoVue微泡与人绒毛膜癌细胞(JAR细胞)的结合特性、结合率及靶向微泡的稳定性,为在体研究肿瘤细胞抗原的超声定位显像奠定基础。 方法用SonoVue微泡与兔抗人HCG抗体作用制成靶向造影剂、然后分别与JAR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作用,比较各自的结合率及冲洗前后的结合率。 结果SonoVue微泡与兔抗人HCG抗体的结合率为67.6%;JAR细胞与靶向SonoVue微泡的花环形成率为(84.3±5.5)%,明显高于ESC的花环形成率(11.4±1.5)%(P〈0.05);靶向SonoVue微泡与贴壁生长的JAR细胞结合率为(85.8±3.3)%,冲洗后结合率为(82.4±3.7)%(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JAR细胞与靶向SonoVue微泡的结合率为81.0%。 结论在体外靶向SonoVue微泡与JAR细胞特异性结合力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望实现靶向显影。  相似文献   
60.
SonoVue超声造影在移植肾周血肿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常规超声对部分移植肾肾周血肿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者漏诊,SonoVue为新一代超声对比剂,易于对血肿区域作出明确诊断.目的: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对常规超声,包括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移植肾肾周血肿进行检查,验证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在移植肾肾周血肿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 01/2008-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完成.对象:就诊的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65岁.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束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选取清晰显示二维超声可疑血肿区和部分或全部移植肾的切面进行SonoVue超声造影.临床怀疑但二维超声不能明确诊断肾周血肿的移植肾患者,选取清晰显示移植肾四周的切面,造影过程中可以扇形或平行扫查对移植肾4周进行全面观察.对比剂推注即刻开始计时,持续观察并同时储存图像,回放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肾及周围区域超声造影成像,监测对比剂回声的灌注情况.结果:6例移植肾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均能立刻得出明确诊断:4例诊断为移植肾肾周血肿,其中2例经临床引流治疗证实,2例临床随访直至血肿吸收;2例诊断为无移植肾肾周血肿,并经半年临床随访确诊.结论:利用SonoVue的超声造影成像,可以对常规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移植肾肾周血肿迅速作出明确诊断,是对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尤其在"明确诊断常规超声可疑的肾周舡肿"以及"避免常规超声漏诊"两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