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23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1篇 |
儿科学 | 60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473篇 |
口腔科学 | 411篇 |
临床医学 | 345篇 |
内科学 | 90篇 |
皮肤病学 | 74篇 |
神经病学 | 45篇 |
特种医学 | 518篇 |
外科学 | 1061篇 |
综合类 | 424篇 |
预防医学 | 119篇 |
眼科学 | 31篇 |
药学 | 35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40篇 |
肿瘤学 | 3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20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280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260篇 |
2011年 | 309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27篇 |
2007年 | 214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X线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与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 6例病变位于股骨 2例 ,胫骨 2例 ,桡骨 1例 ,肱骨 1例。骨质呈囊状膨胀性改变 ,内见粗细不等骨小梁影 6例 ,伴有骨嵴 3例 ,边缘不同程度硬化 6例 ,软组织肿胀 4例 ,未见钙化和骨膜反应。结论 长骨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以骨内具有骨小梁结构的囊状膨胀性改变 ,瘤壁硬化 ,无钙化及骨膜反应是该病的主要X线表现 ,而“根须”状肿瘤性骨小梁形成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2.
手前臂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手及前臂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方法 2001年5月~2003年11月,对8例前臂及手部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缺损,二期采用肌腱移位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范围为9 cm×15 cm~12 cm×38 cm,异体肌腱移植最多6条. 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外形好,异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胸腹部带蒂皮瓣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及前臂背侧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及伤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软组织张力测试对颈痛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诊断颈痛痛点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及量化指标,即生物力学张力测试法(BMT)。方法:采用自制的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系统对颈痛患者局部痛点及正常人群无压痛点进行定量检测,用BMT作出诊断;并用目前颈痛痛点诊断方法(CDM)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诊断学试验。结果:软组织张力测试诊断颈痛痛点的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6.7%,Youden指数为56.7%,符合率为81.1%;阳性预测值为72.4%,阴性预测值为85.3%,阳性似然比为5.43,阴性似然比为0.32。结论:局部软组织张力测试诊断颈痛,能准确鉴别颈痛痛点与正常测试点,达到客观化诊断颈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与蒂部设计微型瓣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1年8月,对17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或肌腱外露患者,采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5 cm× 3.0 cm~4.0cm×2.0 cm.术中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设计微型瓣,微型瓣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为2.0 cm× 1.5 cm~1.0 cm× 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第2掌背动脉皮瓣出现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4.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9mm,平均7.6mm.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设计应用微型瓣可有效地防止蒂部血管受压或血管网破坏而影响皮瓣的血运,是一种预防掌背动脉皮瓣术后血供障碍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30例双颌前突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进行拔牙治疗.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上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5 mm,上唇突点平均内收3.8 mm,下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5.8 mm,下唇突点平均内收5.6 mm,上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21 mm,下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67 mm,鼻唇角由治疗前的平均86.7°变为平均103.7°.上下前牙切端移动距离、上下唇突距、鼻唇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有效地内收上下前牙,从而有效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36.
37.
近年来凭借大数据及深度学习使得以纹理分析(Texture Analysis)为代表的影像组学迅猛发展。随着纹理分析方法及影像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应用,近年来纹理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研究,为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分级与疗效预测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医学影像依据。本文总结了纹理分析的常用方法、流程,并对软组织肿瘤的研究现况进行调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给予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局部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局部皮瓣修复手术,术后均未出现皮瓣血运不良、创面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皮瓣成活率为100%;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7.28±0.51) d;术后6个月愈后皮肤瘢痕色泽评分为(0.68±0.62)分、血管分布评分为(0.74±0.64)分、厚度评分为(0.80±0.65)分、柔软度评分为(0.98±0.66)分;术后1年患者对修复效果非常满意17例、满意28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为90%。结论 采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成活率较高,美容修复效果较好,患者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86例104指指尖离断患者进行再植,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2~64岁,平均26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12h,断指缺血时间2.5~12h,术前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4种再植方法:①吻合双侧指固有动脉,指根部结扎一侧指固有动脉的断指再植,37指;②动-静脉转流方式的断指再植,27指;③只吻合指动脉的断指再植,24指;④去表皮囊袋法再植,16指。结果:86例104指,成活102指,伤指成活病例中75例(92指)获得随防,时间6~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2例,良19例,差4例。结论:依据显微镜下清创所见离断指尖动脉损伤状况,选用不同的再植方式,有助于扩大指尖再植适应证,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扩张颞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6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应用扩张颢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治疗.治疗过程分三期进行.一期:根据面部瘢痕的大小和形状在同侧头部放置皮肤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二期:待扩张头皮组织量达到要求后,取出扩张器,形成颞浅血管蒂的头部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三期:二期术后2周,开始对移植皮瓣进行激光脱毛,一般4~6次治疗后皮瓣毛发消脱干净.结果 6例7块皮瓣完全覆盖面部皮肤缺损,血供良好,全部存活,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激光脱毛效果肯定.经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厚度等方面较匹配,面部轮廓、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扩张颞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是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