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584篇
内科学   5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7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4篇
中国医学   3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该文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关系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恢复的规律。方法35例发病后6周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进行12周的步行速度评测。步行速度测量方法采用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方法。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大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呈近似双曲线函数关系Y=A-B/X(R2=0.97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恢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相似文献   
82.
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卒中偏瘫后伴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穴位注射香丹,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25%,两组疗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配合香丹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具有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3.
近红外光谱仪在脑卒中瘫痪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对脑血流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后瘫痪康复的机制,客观评估脑卒中后瘫痪的结局。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观察2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9例无脑部疾病者4项不同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局部脑血流变化,结果:运动时可见脑血流随时间而上升,。在运动末达到峰值,休息时逐渐下降,主动运动引起的局部脑血流比被动运动增加更明显,肢体近端运动引起的脑血流变化明显高于肢体远端运动。对照组左侧肢体与右侧肢体运动时引起的脑血流血流血氧变化无明显差异,病例组患侧肢体运动时比健侧血流增加更多。结论:脑卒中后患肢的主动运动比被动运动更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状况,脑卒中后早期NIRS观察运动相关的脑血流变化可以提示预后,运动疗法可改善患侧大脑的侧支循环和局部微循环,达到神经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6个月内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3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康复组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在入组前、发病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在发病1个月时,康复组的修饰、用厕、穿衣三项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3个月时,除上述能力进一步存在组间差异外,转移、行走、上下楼三项能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6个月时,除大便控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干预有利于大多数患者的ADL项目的改善。  相似文献   
85.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Ⅱ期的稳定性卒中患者28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靶向性训练和PBWSTT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FAC由治疗前0.37±0.14提高到治疗后3.9±1.2、FMA由治疗前21.8±6.3提高到治疗后42.5±7.6、FIM由治疗前33.8±3.3提高到治疗后86.8±9.6;对照组FAC由治疗前0.38±0.28提高到治疗后2.6±1.1、FMA由治疗前19.1±5.6提高到治疗后32.6±5.2、FIM由治疗前32.3±4.8提高到治疗后73.8±7.8。试验组FAC、FMA积分及FIM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有利于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  相似文献   
86.
本文首先分析巨刺法治疗偏瘫的效应基础在于健侧取穴、促进患侧,与联合反应的效应本质一致,提示联合反应是巨刺法治疗偏瘫的神经生理机制。然后在认识联合反应的概念、基本特征、偏瘫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的基础上,对于针灸巨刺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疗效、刺激强度,临床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药熨配合中医推拿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康复护理。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总有效率为70.4%,干预组为94.4%,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A、B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A组再加用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3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5),且A组更高于B、C组,B组更高于C组(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生物反馈不仅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9.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双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5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双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发育法训练患侧上肢,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的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UE、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双侧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