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586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7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73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4篇
中国医学   3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磨砂板、滚筒、插孔等一般作业疗法;实验组在一般作业疗法基础上给予肩关节等速运动训练。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Brunnstrom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可能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77例脑卒中伴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38例)和治疗2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1组加用舒筋颗粒1号,治疗2组加用舒筋颗粒2号,疗程28d。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揭盲结果为治疗1组为治疗组,治疗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舒筋颗粒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3.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的相关因素,预测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方法: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经临床和CT或MRI确诊入院治疗。评估内容包括躯干和下肢运动能力(MO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包括病史和检查在内的20余项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运动能力(MOA0)和治疗前ADL(ADL0)分别为(18.77±12.78)个月和(58.71±3.22)分;治疗后运动能力(MOA1)和治疗后ADL(ADL1)分别提高到(27.34±14.26)个月和(74.86±3.02)分,均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OA0与年龄、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合并吞咽障碍、弛缓性瘫痪、觉醒障碍等因素呈负相关,与痉挛性瘫痪、吸烟、发病后住院时间及ADL0等因素成正相关。影响MOA1预后的自变量包括发病到康复入院时间、弛缓性瘫痪、患肢腱反射的程度等负性因素,以及MOA0、痉挛性瘫痪等正性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越轻,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运动能力恢复越快。伴有肌张力低下的弛缓性瘫痪是运动能力恢复的阻碍因素,而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的痉挛性瘫痪,由于重视了抗痉挛治疗,反而成为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4.
摘要 目的:探索在肌电控制机器人协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康复训练中,有关肘关节电生理﹑动力学﹑运动学等多项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为脑卒中评估提供更加全面的定量评估方法。 方法:本研究募集了8例偏瘫患者,对其分别进行了20次肌电控制机器人辅助的肘关节康复训练,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肌电信号,肘关节力矩信号和角度信号。 结果:训练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测值显著大于训练前(P<0.05),Ashworth量表值显著小于训练前(P<0.05);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C)实验中,肘关节屈曲与伸展的MVC力矩显著大于训练前(P<0.01);三头肌的力矩-肌电比显著大于训练前(P<0.05);在无辅助跟踪运动中肘关节运动角度和目标角度均方根误差(RMSE)显著小于训练前(P<0.05)。 结论:肌电控制康复机器人肘关节康复训练从关节力矩、肌肉效率、运动精度等多个方面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以上参数从多角度定量反映了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具有应用于临床运动功能评估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王国祥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73-1975
目的:比较与分析不同取穴方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诱发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脑中风后遗症并伴有单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1人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对偏瘫肢体的痉挛侧和非痉挛侧进行电针治疗方法,以诱发肌电图中的H波和M波的变化,作为反映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客观指标。结果:(1)患侧肢体Hmax振幅(7.61±1.23)和H/Mmax比值(0.86±0.19),明显高于健侧Hmax振幅(4.66±1.23)和H/Mmax比值(0.55±0.11)(P<0.01),Mmax振幅无明显差异。(2)针刺刺激非痉挛侧经穴后,Hmax振幅随即由5.32mv降低至1.68mv,刺激停止后并立即未恢复到针刺前水平。(3)针刺后的痉挛侧和非痉挛侧的H/Mmax比值都明显下降,与针刺前比较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非痉挛侧的H/Mmax比值低于痉挛侧。结论:针刺非痉挛侧肢体的穴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痉挛侧肢体的穴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交互抑制的反射活动,对异常活动的脊髓α运动神经元产生了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王美玲  蔡运火  赵洪卫  李希芝  陈芳 《中草药》2024,55(10):3399-3403
目的 探讨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116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7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苏合香丸,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index,BI)评分及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BI评分及FMA下肢评分、总分以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而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CGRP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BDNF、CGRP、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苏合香丸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社区脑血管病致偏瘫病人生活调查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社区中脑血管病致偏瘫60例病人生活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心理及社会状况、康复现状和生活自理能力等。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和指导,实施护理干预。方法以街道为单位,整群抽样东莞市石龙古城镇长住居民中因脑血管病致偏瘫的病人共60例,采取入户访谈、询问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1个月病程基本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3个月病程基本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4例。结论通过各种护理干预后病人肢体功能有所提高,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和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8.
Background: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 are at risk of hip subluxation. Over time, subluxation can lead to dislocation, deformity and pain. Hip surveillance in the form of an X-ray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this 'at risk group' can identify early subluxation. Early subluxation can be treated, preventing hip dislocation in many cases. Hip surveillance in CP commenced in Tasmania in 1992.
Aims:   To audit the hip surveillance data to date, perfor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understand the emerging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p subluxation in CP and update hip surveillance guidelines.
Methods:   New guidelines were written and distributed, and an audit of the previous 12 years performed by review of medical files and X-rays.
Results:   Two hundred and eighteen children had been involved in the hip surveillance programme. Fifteen cases of dislocation were recorded in this time. The incidence of subluxation and surgery, as well as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 level, was recorded.
Conclusion:   Data from Tasmania showed a similar incidence of hip subluxation according to GMFCS level, and frequency of different surgical interventions as other recent audits. Some children with minor subluxation improved without orthopaedic intervention once weight bearing occurred, which had not before been appreciated. Migration percentage alone is not adequate to fully describe the outcome of hip subluxation. More appropriate measures of outcome in terms of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CP need to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了解儿童交替性偏瘫(AH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介绍我院收治的1例难治的儿童交替性偏瘫患儿的临床特点,检索国内外10年内的相关文献。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性的偏瘫,睡眠后缓解,可有其他发作性症状,如发作性肌张力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认知障碍等。氟桂利嗪是最常用的药物,托吡酯片、阿立哌唑也可用于治疗本病。结论本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0.
脑血管病导致残障后康复护理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血管病残障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以期达到减轻病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方法:采用床上体位摆放、变换体位、肢体功能锻炼、按摩等,及早对患者进行残障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减轻了病残损害程度,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给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