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63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394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163篇
  1篇
中国医学   46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挺  夏冰  李春  罗燕 《医药导报》2006,25(10):1016-1018
目的评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1995~2005年)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的文献,纳入中药与传统西药治疗措施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 Man 4.2软件。结果共纳入23个RCT试验。短期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比对照组的疗效好,8个RCT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有效率(92.8%)高于口服柳氮磺吡啶组(89.9%),3个RCT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有效率(93.1%)高于庆大霉素加皮质激素灌肠组(71.6%),4个RCT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有效率(94.2%)高于柳氮磺吡啶加皮质激素组(74.9%)。中药灌肠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虽显示中药灌肠疗法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近期临床疗效指标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疗法,但因无评价远期疗效的试验,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2.
史小琴  钱瑶 《陕西中医》2020,(2):210-212,2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中药灌肠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CRRT治疗,研究组采用CRRT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尿量恢复时间、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肾功能、尿KIM-1、NGAL水平,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尿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肾功能、尿KIM-1、NGAL水平,SOFA、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尿KIM-1、NGAL水平,SOFA、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CRRT联合中药灌肠能够促进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的恢复,降低尿KIM-1、NGAL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32例为治疗组,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4.3%,P<0.01。结论:开塞露灌肠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王淑君  刘卫红  张晓坚  张国伟 《中国药房》2008,19(21):1637-1639
目的:建立苦榆顺达灌肠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苦参、蛇床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722~0.36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0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苦榆顺达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声介入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1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术后行2~3个疗程的中药保留灌肠,10~15d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41例患者共穿刺45次,无器官损伤、腹腔内出血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配合完成中药保留灌肠2~3个疗程。随访结果:1个月治疗有效39例(95.1%),3个月治疗有效40例(97.6%),最长随访2年者无复发。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为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提供了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心理护理、围术期护理和用药护理是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6.
急性重症胰腺炎生大黄两种治疗途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华  李必瑾  乔艳 《河北医学》2008,14(12):1397-1399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高位灌肠不同途径给予生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S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在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胃管注入生大黄。B组给予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观察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肠功能恢复、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灌肠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胃管注入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途径能有效地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4例给予中药内服并保留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9%,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治愈率为39.3%,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52例,利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内膜及输卵管开口,在直视下行输卵管插管回压推注美蓝和疏通液体,同时在腹腔镜下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造口、内异病灶电灼术。术后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随访受孕情况。结果:52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有效率为74.5%。治疗后受孕率32.7%。结论: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可大大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30.
The effect of budesonide, 1, 2, and 4mg/l00ml in daily enemas, on active distal ulcerative coliti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rednisolone disodium phosphate enemas, 25 mg/100 ml, in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group-comparative trial. A total of 146 patients with active disease were treated for 2 weeks. Data from 139 were valid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Bowel habits, proctoscopy findings, and histologic pictures were evaluated, and plasma Cortisol was determined for measurement of influence on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ctoscopy findings improved within all treatment groups. The improvement of these effect variables tended to be less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lowest dose of budesonide, 1 mg/100 ml, than after the other treatments. Plasma Cortisol did not change in any of the budesonide groups, whereas a mean reduction of 30% (P = 0.07) was observed after prednisolon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budesonide enemas of 2 mg/100 ml constitute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prednisolone enemas for top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ulcerative col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