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4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SH)患者脑室镜手术前后以血清、脑脊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主要指标的全身及局部炎症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例TSH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内体温,血清白细胞,脑脊液IL-6、IL-8、TNF-α水平,并随机抽取8例颅外病变术前病人进行对照。结果TSH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明显(P〈0.01),血清炎症因子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TSH患者经脑室镜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轻微,局部炎症反应加重。硬膜下腔局部炎症反应及手术干预是促进顽固性TSH吸收闭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鞍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鼻蝶入路单纯肌肉填塞法治疗的11例鞍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 女性6例, 中位年龄48岁(范围:23~75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6例, 头晕4例, 性欲减退1例, 意识障碍1例, 视力障碍7例和混合性垂体功能障碍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均可见鞍窝扩大, MRI增强图像显示鞍内蛛网膜囊肿囊壁未见强化, CT图像可见鞍底受压变薄。9例患者囊肿向鞍上扩展, 鞍隔受压呈"弓形", 7例囊肿向上压迫视交叉。患者均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开囊肿壁, 充分引流并填塞肌肉。观察患者术后症状、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鞍区MRI图像可见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发生颅内感染1例, 电解质紊乱2例, 给予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术后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6例, 部分缓解5例;垂体内分泌功能完全恢复2例, 明显改善者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0~40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囊肿部分复发, 因未出现新发症状, ...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外径4mm0°硬性脑室镜(德国Rodolf公司)治疗20例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其中侧脑室16例,三脑室4例,术中根据囊肿的部位、囊肿与脑室壁的粘连情况、室间孔及中脑导水管是否闭锁分别施行囊肿切除、囊肿造瘘、囊肿造瘘+透明隔造瘘或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内镜下脑室囊肿造瘘术12例,其中2例室间孔闭锁同时行透明隔造瘘,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内镜下囊肿切除8例,其中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出血、感染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20例随访3~6个月,平均5个月,20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神经内镜下共治疗32例巨大脑室脑积水患者,其中25例行经额入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行经额小脑上池囊肿造瘘术,5例行枕下入路内镜下后颅窝囊肿切除、囊腔枕大池造瘘,1例行经枕下入路导水管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1-4年,32例具有行走不稳、尿失禁、智商下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者中,26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未继续进展.6例术前存在高颅压症状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除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巨大脑室脑积水并非内镜手术治疗禁忌,凡影像检查确定为导水管梗阻所致的巨大脑室脑积水,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手术方法 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Objective

Hydrocephalus due to neurocysticercosis usually shows poor prognosis and shunt failure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Neuroendoscopy has been suggested as treatment, but the indications remain unclear.

Methods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radiological diagnosis of hydrocephalus due to NCC, treated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September 2006, were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 excluded patients with tumors or those in whom diagnosis was not confirmed (histology/positive ELISA in CSF). Neuroendoscopy was offered as the first line of treatment. Shunt failure rate and Karnofsky index at 12 months were assessed.

Results

Eighty-six patients (47 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 38 (9–79)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them, 36.1% had a shunt before endoscopy and 97.7% had a Karnofsky index <80. We did not find the parasite in 18.6%, extraction was achieved in 79%, and in 87.2% an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 was performed.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43 months (1–72). Shunt failure was seen in 6.6% of patients with ETV in comparison to 27.2% in those without ETV. A hazard ratio of 0.22 (95% CI, 0.05–0.93) for shunt failure after ETV was calculated. At 12 months, 20.9% had a Karnofsky index <80.

Conclusion

Early extraction of parasite plus ETV might allow improving outcome and reducing shunt failure. Limitation of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by parasite antigens and improvement of CSF dynamics could be an explanation for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57.
神经内镜下侧脑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侧脑室、第三脑室的重要解剖学结构,为神经内镜下治疗脑室病变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成人尸头分别采用冠状缝前侧脑室前角、三角区及后角3种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观察脑室结构并测量数据。结果 (1)侧脑室前角入路可清晰显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室间孔的Y形结构,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2)冠状缝前穿刺点到侧脑室、室间孔距离为(28.7±2.6)mm、(55.1±2.8)mm,侧脑室前角到室间孔距离为(30.8±2.3)mm,室间孔长、宽径为(5.6±1.4)mm、(3.2±1.1)mm,中间块长径、宽径为(6.3±1.8)mm、(3.4±1.2)mm。(3)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入路可以观察到侧脑室体部结构及脉络丛。结论 (1)冠状缝前侧脑室前角入路是处理侧脑室、室间孔区及第三脑室病变的理想入路;(2)侧脑室后角入路是治疗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病变的理想入路;(3)侧脑室三角区入路应用价值低。  相似文献   
58.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方法。方法: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对11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做了血肿及其包膜的切除手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血肿包膜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6~12个月随访血肿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具有定位准确、术野清晰可视,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时间<6 h,50例)和早期组(发病时间6~24 h,46例)。2组患者均在3D-slicer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手术,对比其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颅内感染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人数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多于早期组,重度残疾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在术后第7、14天脑脊液中NSE的含量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早期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脑出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HIC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与开颅组,每组54例。观察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后3周的GC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预后分级差异。 结果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时内镜组中意识清醒及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数量多于开颅组,重度意识障碍及深昏迷或脑死亡的患者数量少于开颅组;且术后6个月时内镜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的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式相比,神经内镜技术提高减少了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在手术治疗HICH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