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8篇
  免费   1054篇
  国内免费   646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205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1411篇
口腔科学   518篇
临床医学   1128篇
内科学   1728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845篇
特种医学   3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74篇
综合类   241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60篇
眼科学   339篇
药学   5599篇
  24篇
中国医学   837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413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1231篇
  2012年   1028篇
  2011年   1010篇
  2010年   851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398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175篇
  1983年   165篇
  1982年   146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100篇
  1979年   68篇
  1978年   47篇
  1977年   33篇
  1976年   29篇
  1975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李正  陈民 《西部医学》2006,18(2):147-149
目的探讨透析液钠浓度、透析液温度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规律血透患者中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5例患者,均经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 低温透析,观察各组患者体重、超滤量、体温、Scr、BUN,并计算BUN下降率(URR)、血钠;透析中动态观察病人的血压,并计算平均动脉压(M AP),记录患者透析中的不良反应。结果透析后体重、超滤量、URR、血钠在4种透析模式间均无明显差异;低温组、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透析后体温降低;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均较标准透析组M AP有所提高(P<0.05),以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提高最明显;可变钠、低温、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低血压发生次数较标准组减少,以可变钠 低温组减少最明显;可变纳、低温透析、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均较标准透析组不良反应低(P<0.05),以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不良反应最低。结论标准透析、可变钠透析、低温透析和可变钠 低温透析模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没有差别;但可变钠、低温和可变钠 低温透析模式M AP较标准透析模式提高,而低血压及不良反应较低,尤以可变钠 低温透析组明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与苦参素抗病毒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每日1次静滴,连用4周后口服护肝宁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4周后改用苦参素注射液,每日1次静滴,再连用4周后,改服苦参素胶囊200mg,3次/d,两组疗程均5个月。分别观察治疗1、2、5个月肝、肾功能,乙肝三系与HBV-DNA定量。结果:两组资料显示,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7.6%,对照组25%;两组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转换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药序贯治疗能发挥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互补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而持久,有助于减轻肝硬化活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黄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96-1896,1906
目的 总结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 10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阿魏酸钠0.15/d和常规治疗一疗程,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效。  相似文献   
994.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以干扰试验测定。结果本药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15EU/ml,在3.333-0.400mg/ml的浓度范围内,不干扰细菌内毒素试验。结论细菌类毒素凝胶法较家兔热原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易行厦重现性好等优点,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法。  相似文献   
995.
王战胜 《中原医刊》2006,33(15):22-23
目的探讨不同张力液体对神经系统危重症患儿的血清钠及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血清钠检查值将46例危重神经系统患儿分为两组:低钠血症组(22例)和正常血钠组(24例),前者用1/2~1张液,后者用1/5张液体,之后1~4d每天测血清钠1次,并做G lasgow评分1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电解质情况及神经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低钠血症组应用1/2~1张液体4d后血清钠由(124.2±2.9)mmol/L升到(142.1±8.1)mmol/L,P<0.01,G las-gow评分由(8.0±0.8)分升高到(9.9±2.4)分,P<0.05,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正常血钠组应用1/5张液体4d血清钠由(139.2±4.1)mmol/L下降到(129.6±6.2)mmol/L,P<0.05,导致医院内获得性低钠症,G lasgow评分由(11.5±2.1)分下降到(10.6±1.6)分,P<0.05,神经系统症状渐趋恶化。结论神经系统危重症患儿早期应用1/2~1张液体,可以防止医院内获得性低钠血症,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996.
头孢曲松钠结晶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头孢曲松钠属于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抗菌药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介绍头孢曲松钠的发展现状、制备工艺及各种操作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差热分析法测定头孢唑林钠的分解温度和分解热;采用激光法测定头孢唑林钠在不同配比的水-乙醇、水-丙酮、水-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采用指数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最后测定头孢唑林钠在水及水与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冷却结晶介稳区数据,为头孢唑林钠的工业生产提供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用前馈(BP)神经网络对过碳酸钠合成工艺进行研究,筛选新的复合稳定剂。方法采用液相法合成过碳酸钠,测定其活性氧含量并考察合成条件。结果在原料体积比1.0∶1.0~1.0∶2.4、反应温度-15~20℃、反应时间10~100 min、稳定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1%~1.8%时,具有3层的BP神经网络可较好地体现过碳酸钠合成规律,对其合成结果由较高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延长反应时间和增加稳定剂用量对收率影响不大,而反应温度和原料配比对收率影响显著。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当反应时间85 min、反应温度15℃、稳定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95%、原料体积比为1.0∶1.8时收率和活性氧含量最大,实验值是收率为98.0%,活性氧含量14.50%,网络预测值为收率为98.274%、活性氧含量14.58%。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以蒸发光散射为检测器(ELSD)测定复方氨基葡萄糖片中硫酸软骨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三乙胺溶液(10∶90∶0.1)为流动相,ODS色谱柱为色谱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硫酸软骨素在1.5~21μg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3个不同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3%,98.29%,98.95%,重复性实验的RSD为0.15%。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00.
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左旋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3因素3水平(碳酸钠的含量0,5%,10%;黏合剂的种类MC,HPMC和PVP;浓度2%,5%,8%)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片芯处方筛选,并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考察了制剂的稳定性。结果:确定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黏合剂、10%碳酸钠为稳定剂的处方,恒温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试验6个月,含量及有关物质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法制备肠溶片的处方工艺简便,易于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