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55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29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229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453篇
  2篇
中国医学   736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原因与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已正式批准使用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包括早期的血源疫苗和目前普遍使用的重组疫苗,按标准方案实施一个免疫程序后确有一定比例的接种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滴度不能达到保护水平即10U/L,在健康人群中该比例波动在2%~15%之间。这些无应答者对乙肝病毒(HBV)仍然易感,一旦感染仍可发病或成为病毒携带者。对其原因及机制的研究已取得很多重要发现,为该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2.
为了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发病机制 ,为了进一步解释原发性脑干损伤所出现的休克症状。采用病例报告及对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方法。对 2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伤后即深昏迷、低血压 ,经反复腹穿、胸透进行观察。结果 :休克症状是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典型症状。结论 :在伤后出现深昏迷、血压下降、头部 CT检查环池、四叠体池消失时 ,且抗休克治疗效果不佳就应考虑此疾患  相似文献   
943.
944.
This study had two goals. The first was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intraperitoneal and extraperitoneal bladder injury to pelvic fractures. To determine that 10 patients with bladder rupture and no pelvic fracture were compared with 24 patients having both bladder injury and pelvic fracture following blunt trauma. In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s, extraperitoneal bladder ruptures were more common (15 of 24) than intraperitoneal tears. An extraperitoneal rupture was unlikely in the absence of a pelvic fracture (1 of 16). It thus appears that the compressive force that deforms and fractures the pelvic bones and ligaments exerts a shearing force on the bladder base resulting in an extraperitoneal injury. Intraperitoneal bladder rupture was more common (7 of 10 patients) without pelvic fractures and most likely resulted from sudden compression of a distended bladder. The inebriated patient appears to be at increased risk for intraperitoneal rupture. The second goal was to determine if the vector mechanism causing pelvic injury determines the frequency and type of bladder laceration. Toward that goal 127 patients with pelvic fracture and no lower urinary tract injury were compared with 24 patients suffering a combined pelvic fracture and bladder rupture. Based on the radiographic pattern of pelvic fracture, we fou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of bladder injury with lateral compression, 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 vertical shear, or complex pelvic fractures.  相似文献   
945.
噻唑烷二酮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抒清  洪万东  黄智铭 《医学综述》2007,13(10):766-768
近年来研究认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TZD)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其可降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减少肝脏细胞的脂肪沉积,抑制炎症。本文就TZD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46.
352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20-21
目的分析总结352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的受伤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问题。方法回顾我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颅脑损伤的基础和临床治疗应用进行探讨。结果对颅脑损伤的发生与机制、伤情与诊断、治疗与预后等因素相关密切。结论明确受伤机制,准确定位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合理选择手术病例,控制并发症是成功救治颅脑损伤、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7.
何雄斌  崔明 《医学综述》2008,14(14):2118-2121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是2000年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明显减少转移灶的发生,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对BRMS1基因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就BRMS1的基因结构、蛋白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用机制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48.
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卫干  刘靖 《医学综述》2008,14(21):3307-3309
本文概述了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内容涉及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因子异常分泌等,并提出应将作用机制研究与中医基础理论紧密联系,揭示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整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49.
在当前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紧张的状况下,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健康促进应对联动机制,集中相邻或周边行政区域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和队伍,形成健康教育协作区,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0.
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组织的缺血及预适应或缺血再灌注的细胞保护方面。研究发现,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该通道的分子结构、在神经系统内的分布、调控机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原理、以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