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12篇
  免费   3852篇
  国内免费   1188篇
耳鼻咽喉   71篇
儿科学   870篇
妇产科学   366篇
基础医学   3086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6907篇
内科学   11911篇
皮肤病学   661篇
神经病学   2199篇
特种医学   15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399篇
综合类   4607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473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6910篇
  88篇
中国医学   1241篇
肿瘤学   1235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1218篇
  2022年   1768篇
  2021年   2490篇
  2020年   2640篇
  2019年   2320篇
  2018年   2081篇
  2017年   1778篇
  2016年   1597篇
  2015年   1690篇
  2014年   3006篇
  2013年   3420篇
  2012年   2215篇
  2011年   2485篇
  2010年   1941篇
  2009年   1852篇
  2008年   1825篇
  2007年   1711篇
  2006年   1515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088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717篇
  2000年   521篇
  1999年   575篇
  1998年   486篇
  1997年   529篇
  1996年   465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411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331篇
  1990年   269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99篇
  1987年   184篇
  1986年   165篇
  1985年   189篇
  1984年   171篇
  1983年   116篇
  1982年   91篇
  1981年   114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53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51篇
  1976年   43篇
  1975年   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分析2004—2019年河南省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分析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为雷公藤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内2004年1月—2019年5月有关雷公藤制剂不良反应报告203例。回顾性分析此203例患者ADR/ADE的时间、性别、年龄、既往史分布、用药原因及合并用药情况、剂型、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结局。结果 203例发生ADR/ADE的患者中,以2017年比例最高(13.30%),其次为2018年(10.34%);季度分布上1~3月发生率最低,年度/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6.39%、46.31%,以45~64岁年龄层发生率最高(47.29%),但性别与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例患者中,4例既往有过敏史、8例有吸烟史、3例有肾病病史、2例为妊娠期女性、4例饮酒史。片剂剂型比例最高(90.15%)。ADR/ADE发生时间以用药后2~6 h比例最高,其次为用药后6 h~1 d。药物使用时长<1周、1~3周、>3周的构成比分别为71.43%、17.24%、11.33%。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比例(25.12%、24.14%)最高,其中91.13%为单药治疗,8.87%为联合用药。胃肠损害比例(54.68%)最高,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84%),用药部位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内分泌紊乱罕见,构成比分别为0.49%;在临床表现上,以恶心、呕吐出现频次最高。203例患者中181份报告类型为一般,22例为严重;其中结局为痊愈、好转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8.13%、39.41%,仅1例未好转,构成比为0.49%;未见ADR/ADE所致的死亡事件。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雷公藤制剂的不良反应观察,了解雷公藤制剂所致的ADR/ADE的临床规律及特点,严格遵循说明书适应症及剂量操作,最大限度降低雷公藤制剂ADR/ADE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982.
于培  李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8):1638-1641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替洛尔片,6.25~1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肌酸激酶(CK)和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8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是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主要免疫抑制药物。尽管CNI极大的改善了移植患者预后,但该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经常发生。CNI所致的疼痛综合征(CIPS)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钙调磷酸酶生理功能的中断有关。患者常表现为双下肢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主要对CIP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65岁以下患者10 mg/次,65岁以上患者5 mg/次,1次/d,每周给药5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强力定眩片,4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及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6.6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听力障碍、眩晕、平衡障碍、头痛、耳鸣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血流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统计云浮市人民医院2017-2019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例数,探讨ADR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云浮市人民医院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相关的ADR的病例,统计发生ADR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ADR发生的时间、ADR的类型、ADR涉及的具体表现等。结果 2017-2019年本院共上报抗菌药物ADR 97例,共涉及11种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其中严重ADR 8例,上报的ADR给药途径绝大部分为静脉给药,经停药对症治疗后基本上都能好转,仅1例未见好转。结论 作为本地区最大的三甲医院,收治患者众多,抗菌药物使用量大,但本院的抗菌药物ADR上报例数相对少于国内同样规模的医院,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对人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ADR值得引起重视,应加强ADR的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986.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chemical compound, S-Nitroso-N-Pivaloyl-D-Penicillamine (SNPiP), for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non-neuronal cardiac cholinergic system (NNCCS), a cardiac acetylcholine (ACh) synthesis syste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vagus nerve releasing of ACh as a neurotransmitter.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how SNPiP could influence cardiac function positively, and whether SNPiP could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under various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NPiP-injected control mice demonstrated a gradual upregulation in diastolic function without changes in heart rate. In contrast to some parameters in cardiac function that were influenced by SNPiP 24 h or 48 h after a single intraperitoneal (IP) injection, 72 h later, end-systolic pressure, cardiac output, end-diastolic volume, stroke volume, and ejection fraction increased. IP SNPiP injection also improved impaired cardiac function, which is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db/db heart, in a delayed fashion, including diastolic and systolic function, following either several consecutive injections or a single injection. SNPiP, a novel NNCCS activator, could be applied as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the upregulation of NNCCS and as a unique tool for modulating cardiac function via improvement in diastol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987.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造影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CT室进行增强扫描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碘造影剂种类、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0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81例发生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6例,男女比例为0.76:1;涉及药品包括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克沙醇、碘佛醇等常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以碘普罗胺和碘海醇为多。皮试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7例,正常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54例。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损害;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无死亡病例。结论CT增强扫描应用碘造影剂时,用药前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必要急救准备,用药时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时早期识别与干预,以提高碘造影剂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88.
卫红涛  沈素  邸宣  崔璨  廖音  宋尧 《中国药物警戒》2020,(4):202-207,213
目的检索与分析短期应用氯喹/羟氯喹(CQ/HCQ)可能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今CQ/HCQ引起的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的相关文献,设定单次服药至服药3个月内出现的ADR情况,分析CQ/HCQ可能引起的ADR及容易诱发AD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280篇,最终纳入42篇。其中心脏ADR共7篇10例,主要为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4例、Q-T间期延长4例;其中3例死亡,7例停药后恢复,服药1 g/d以上出现心脏毒性更快。视觉相关ADR文献4篇5例,其中应用CQ的1例,为单次用药后出现视力下降。HCQ的4例,出现黄斑病变1例,视物模糊1例,结膜充血2例。出现视物模糊与黄斑病变的患者停药后未恢复。皮肤ADR纳入21篇,严重的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急性或泛发性脓疱病10例。其他严重ADR共10篇,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系统ADR。结论CQ/HCQ可引起严重ADR,对既往有心脏疾病、合并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应进行严密监测,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合理剂量,还应考虑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肝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与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89.
目的了解某院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盐酸氨溴索注射剂不同给药途径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行心脏手术的心外科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作为试验组,并按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雾化组和静脉联合雾化组(简称"联合组");未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给药途径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率、重插管发生率、总呼吸机使用时间、纤支镜吸痰率、好转率、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916例患者,其中静脉组180例、雾化组104例、联合组524例、对照组108例。PPCs在心脏手术术后的总发生率为94.2%,不同给药途径组的PPCs发生率(P=0.977)无统计学差异;呼吸机使用时间仅对照组与联合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其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8);重插管率除雾化组无重插管病例,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静脉组(6.0%)、联合组(6.1%)和对照组(11.1%)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08)。不同给药途径组的愈后好转率(P=0.320)无统计学差异;对于ICU停留时间,静脉组、雾化组和联合组的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对于纤支镜吸痰率,雾化组(0.0%)<对照组(0.9%)<静脉组(4.4%)<联合组(7.6%);对于总住院时间(P<0.001),中位住院天数对照组(15 d)<静脉组(19 d)<雾化组(21 d)≈联合组(21 d)。结论不同给药途径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对患者的术后临床结局影响无明显差异,需设计前瞻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