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7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350篇
耳鼻咽喉   358篇
儿科学   70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420篇
内科学   226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55篇
特种医学   139篇
外科学   1346篇
综合类   74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10篇
  2篇
中国医学   451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韩英 《中国新药杂志》2012,(6):581-583,595
虽然质子泵抑制剂(PPI)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抑酸时间不足、患者依从性差等挑战仍然存在。近期,美国FDA批准了一种新的PPI药物右旋兰索拉唑(dexlanso-prazole,日本武田公司开发,商品名:DexliantTM),目前主要用于糜烂性食管炎急性期及维持期的治疗,以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烧心症状的控制。该药物采用独特的双层缓释技术,可以维持更长的作用时间,达到更好的抑酸效果,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抗反流治疗对咽异物感伴有咽喉反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门诊以咽异物感自评超过3分,患病1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反流临床表现量表(RFS)评分,对RSI超过13分及RFS超过7分的患者进行抗反流治疗,以能持续治疗8周以上为有效观察对象,共104例。分析入组患者反流各症状发生率、反流临床表现各体征发生率,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104例咽异物感患者多有反流症状清嗓动作(92/104,88.46%),主要反流体征为后连合肥厚(97/104,93.27%),红斑/充血(89/104,85.57%),喉内黏稠分泌物(87/104,83.65%),喉室阻塞(73/104,70.19%)等,经抗反流治疗,有效61例,有效率为58.65%;RS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RF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8,P>0.05)。 结论 咽异物感伴反流症状的患者,通过反流治疗是有效的。对于有咽异物感的患者,经过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考虑是否有咽喉反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与声带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的声带息肉患者32例,采用36通道ManoScan360TM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和Zephr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minal impedance combined with pH-metry,MII-pH)便携系统进行监测,观察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事件及反流物性质,并与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声带息肉组较对照组平均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松弛恢复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均缩短,食团内压最大平均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4、2.624、2.310和-2.397,P值均<0.05).声带息肉组咽喉反流发生率为40.6% (13/32),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50.0%(16/32).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咽喉酸反流次数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0.5[0.0;3.5]和0.0[0.0;0.0]次,酸反流时间分别为0.1[0.0;1.7]和0.0[0.0;0.0]min,酸清除时间分别为3.5[0.0;53.5]和0.0[0.0;0.0]s,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8[1.6;31.3]和1.8[1.1;4.1]分,总计液体反流次数分别为46.5[25.3;69.0]和32.5[20.0;36.3]次.声带息肉组咽喉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酸清除时间、DeMeester评分及总液体反流次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1、2.767、2.767,2.344及1.980,P值均<0.05).结论 声带息肉部分患者存在食管上、下括约结构与功能障碍,存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反流事件以立位酸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与喉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BM和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起至时间从建库到2015年5月止,收集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与喉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模型并合并效应量OR值,并评价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喉癌组胃食管反流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68, 95%CI(1.94,3.70),P<0.000 01]。 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是喉癌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但是,考虑到研究间的异质性,还需设计更好的研究来进一步证明本Meta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7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耳鼻喉科两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发病率逐渐增高,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随着对这两种疾病研究的深入,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回顾近几年研究二者的相关文献,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结论,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机制,并分析OSAS与LPRD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寻两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蠡  林绍贤 《河北医学》2008,14(3):287-28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莫沙必利5mg,3次/d,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法莫替丁20mg,2次/d,莫沙必利5mg,3次/d,口服,于治疗后2、4、6周观察胃烧心、反流、反酸、非心源性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于6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食管炎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6.67%,96.67%,对照组治疗2、4、6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63.33%,66.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C-D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达92.86%,84.61%,66.70%,对照组治疗6周后内镜下A、B级食管炎治愈率分别为40.00%,30.77%,C-D级食管炎治愈率为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7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39-941
目的:在中医学藏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系统模型。方法:通过临床研究为模型建立提供资料,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系统分析。结果:致病因素为输入信息,疾病症状为输出信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子系统为中心,精、气、血、津液为信息媒介,构建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系统模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以脾为主,五脏一体"的疾病系统。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丁香降气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药组织IL-8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5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13只,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在光镜下观察食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和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IL-8和CXCR-1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病理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8含量及IL-8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IL-8含量及IL-8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食管组织CXCR-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香降气方能改善RE大鼠食管黏膜的病理状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炎性细胞因子IL-8的含量、减轻食管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方法 检索1994-2014年中医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提取辨证分型、用药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Crosstabs方法分析各证型、方剂、药对出现频次.结果 共纳入文献350篇,常见6种基本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胃虚寒证;共使用方剂109个,中药143种.GERD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湿热证以半夏泻心汤居多;肝胃郁热证常用左金丸;痰气交阻证以半夏厚朴汤为主;中虚气逆证以旋覆代赭汤为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半夏-黄连、黄芩-黄连、芍药-甘草、柴胡-白芍等共19对.结论 中医药治疗GERD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期女性GERD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确诊GERD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将患者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根据月经情况又将女性组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组2个亚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女性组NERD所占比例较男性组高,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诉的发生率也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中围绝经期组、非围绝经组反酸发生率均低于男性组(P<0.05);围绝经期组弱酸反流次数与非围绝经组和男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GERD多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内镜、24 h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是诊断围绝经期女性GERD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