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L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纳入研究的病例采用自制锚钉进行固定,分析病例临床资料,统计数据,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47例自制锚钉置入过程顺利,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损伤,手术时间70~140(94.2±8.3)分钟,出血量160~600(263.4±65.6)m L。术中未输血,术后未出现感染及异物排异反应。切口均为1期愈合。术后随访过程颈椎X片及CT显示"开门"程度满意,未见锚钉松动、脱落以及颈椎不稳、椎板塌陷现象。18个月行脊髓功能JO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自制锚钉应在颈后路ELAP术中操作简单,安全性可靠,临床"开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知网、万方、维普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与不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统计各研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轴性疼痛发生率、颈椎活动度、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术后2年内颈椎曲度指数等指标。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取95%,对于二分类变量型数据选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对于连续性变量型数据选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作为合并统计量。通过Revman 5.3.0进行分析,评价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结果:最终共11篇文献,90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改良组手术时间[SMD=1.06,95%CI(0.20,1.92),P=0.02]较长,术中出血量[SMD=0.56,95%CI (0.40,1.09),P=0.04]较多,但术后1年VAS评分[SMD=-1.39,95%CI (-1.98,-0.80),P=0.00001]、NDI [SMD=-0.51,95%CI (-0.69,-0.33),P0.00001]、术后1年轴性疼痛的发生率[OR=0.42,95%CI(0.26,0.67),P=0.003]均小于传统组。改良组术后1年颈椎活动度[SMD=0.85,95%CI(0.64,1.06),P0.00001]大于传统组,术后1年cSVA[SMD=-2.33,95%CI(-3.84,-0.81),P=0.003]小于传统组;两组间术后1年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OR=0.44,95%CI(0.18,1.06),P=0.07]和术后1年JOA评分[SMD=0.09,95%CI(-0.22,0.40),P=0.58]无统计学差异。改良组术后2年颈椎曲度指数[SMD=0.96,95%CI(0.68,1.24),P0.00001]大于传统组。结论: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单开门术式在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保护颈椎活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矢状位序列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传统组而言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也更多。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对比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治疗几类常见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55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病情分为4组,其中46例获得随访,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椎管矢状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比较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0~31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无死亡,无感染,无再关门等并发症,2例术后早期出现肩部不适感,2例出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做相应处理后症状减轻至消失。术后各组JOA评分均有提高,椎管矢状径增加(0.005),各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扩大了颈椎管的容积,直接减除颈髓神经压迫,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治疗常见颈椎病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前路治疗与后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MCSM 35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或颈前路分节段减压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日本外科协会(JOA)评分、脊髓功能改善情况、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和对照组增大,对照组较术前减小(P< 0.05,P<0.01).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 前路或后路治疗MCSM均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状态,且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佳,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两种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7例采用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B组8例采用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7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术后7d、3个月、6个月的CT检查评估椎板的骨吸收、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种方式均可对肿瘤进行良好的暴露和完整切除。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8.1±2.9个月,B组为8.6±3.0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花费均小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7d、6个月的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1例患者术后 趾感觉过敏,1周后消失;A组1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时,A组7例患者回植椎板均未完全骨融合,B组8例患者肌蒂侧椎板均完全骨融合;A组7例观察到骨吸收,B组8例未发现骨吸收。结论: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花费降低,并在减少骨坏死、骨吸收和加速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6.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应用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临床资料。手术中对椎板截骨架起回植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改良。分析此术式对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情况,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探讨手术适应症。结果根据肿瘤位置,手术行椎管扩大成形2~6节段,平均3.5节段。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6例,硬膜下肿瘤22例,髓内肿瘤10例。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10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JOA评分从术前(8.6±2.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14.1±2.6)分,平均改善率为82.5%±9.4%,优良率达76.3%。所有患者成型椎板复位固定情况良好,骨性融合情况良好。成形节段椎管腔矢状径较术前增加1~4 mm,平均3.2 mm。无并发症出现,未见脊柱不稳定病例。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椎管内肿瘤显露和手术效果良好,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能减少手术并发症。主要适用于椎管内大型较长节段肿瘤、恶性肿瘤及预计不能全切除的肿瘤,尤其适用于儿童。  相似文献   
97.
C3–6 laminoplasty preserving muscle insertions into the C7 spinous process is reportedly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equency of postoperative axial neck pain. However, no prospective study has reported medium-term outcomes of C3–6 laminoplas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medium-term outcomes after C3–6 laminoplasty. Subjects comprised 31 patients with cervical myelopathy who underwent C3–6 laminoplasty preserving all bilateral muscles attached to the C2 and C7 spinous processes and were followed for ≥5 year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data were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Neurological status was assessed using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Axial neck pain was graded as severe, moderate or mild. 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progression of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 we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serial lateral radiographs. Mean JOA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10.6 before surgery to 14.7 at the time of maximum recovery, and slightly declined to 14.3 at final follow-up. In six patients who developed late deterioration, these conditions were unrelated to the cervical spine. As of final follow-up, only one patient (3.2%) had complained of axial neck pain persisting for 5 years. Although progression of OPLL was found in 63.6% of patients, none had experienced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due to this progression. At final follow-up, sagittal align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 was more lordotic than before surgery. Medium-term outcomes of C3–6 laminoplasty were satisfactory. Frequencies of persistent axial neck pain and loss of cervical lordosis after surgery remain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or ≥5 years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制备新鲜羊颈椎标本10具,分成两组,每组5具。A组,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B组,保留颈后韧带复合体联合微型钛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两组先分别测完整标本状况下弯曲、左右侧屈及轴性旋转的生物力学数据。A组、B组制成手术模型标本后再分别测上述生物力学数据,与完整标本对比。结果:A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抵抗左右侧屈(P<0.05)及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B组术后在抵抗前屈载荷及左右侧屈载荷时与完整标本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对抗轴向旋转载荷时稳定性较完整标本下降(P<0.05),但较A组差异小(P<0.05)。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结合微型钛板固定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其颈椎标本在对抗侧屈及轴性旋转载荷方面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纯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99.
Wang XY  Xu HZ  Chi YL  Lin Y  Huang QS  Mao FM  Ni WF  Wang S  Xu H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526-529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开门手术后脊髓减压程度的预测及方法.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25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的MRI图像.根据脊髓前方的压迫程度可分为0~4分;其中>3分(3和4分)表明有脊髓压迫,<3分表明脊髓无压迫.在开门节段上位椎体下终板做一水平线与脊髓前方成一交点,在开门节段下位椎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62例采用羟基磷灰石陶瓷应用于MSCS后路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实施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MSCS62例,均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根据手术步骤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术前、术中进行有效护理配合,6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62例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130~400ml,平均210ml。除3例有羟基磷灰石碎裂外,未发生材料宿主反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治疗MSCS后路手术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少;术中护理配合简便,容易掌握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