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观察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骨植骨术对颈椎矢状面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4年6月接受C3~C7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自体棘突植骨且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共57例,年龄62.2±7.4岁(44~73岁),其中后纵韧带骨化症24例(男15例,女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男20例,女13例)。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枕骨入射角(OI)、枕骨斜率(OS)、枕骨倾斜角(OT)、上颈椎前凸角(C0-C2角)、下颈椎前凸角(C2-C7角)、颈椎前凸角(C0-C7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VA)、颈椎活动度(ROM)和T1倾斜角(T1-Slope)。对所有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颈髓功能评分,计算改善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3.6±9.3个月,其中56例患者术后1年时植骨明确融合。术前JOA评分10.9±2.7分,末次随访时为14.1±2.1分,较术前平均增加3.2±2.4分(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53.1±21.7)%。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OI、OS和OT无显著性差异(P0.05);C0-C2角、C0-C7角、C2-C7 SVA、T1-Slope均显著增加(P0.05);颈椎ROM显著降低(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I值与对应的C0-C2角有显著相关性(r=0.542,P=0.014;r=0.479,P=0.027)。结论 :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自体棘突骨植骨术后枕颈部矢状面无明显变化,但颈椎前倾,上颈椎前凸角度增加,颈椎活动度降低,T1倾斜角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术前K线对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C-OP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行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C-OPLL患者1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K线结果将患者分为K线(+)组和K线(-)组,分别包括99例和5...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或颈椎间盘突出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经手术治疗患者,选取其中35例3个节段...  相似文献   
124.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两种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7例采用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B组8例采用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7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术后7d、3个月、6个月的CT检查评估椎板的骨吸收、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种方式均可对肿瘤进行良好的暴露和完整切除。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8.1±2.9个月,B组为8.6±3.0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花费均小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7d、6个月的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1例患者术后 趾感觉过敏,1周后消失;A组1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时,A组7例患者回植椎板均未完全骨融合,B组8例患者肌蒂侧椎板均完全骨融合;A组7例观察到骨吸收,B组8例未发现骨吸收。结论: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花费降低,并在减少骨坏死、骨吸收和加速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5.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自行消失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后,颈椎间盘突出自行消失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脊髓型颈椎病新的致病学说。方法:自1994年6月~1998年5月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患者行临床及MRI检查。结果:8例患者,术后4~13个月,平均5.8个月复查时,颈椎MRI检查发现,其术前MRI显示的颈椎间盘突出影像消失,相应部位硬膜、脊髓无压迫。结论:(1)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出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刺激突出间盘周围组织,产生炎症性反应;(2)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或颈椎管狭窄,致硬膜外腔压力增高,导致硬膜外静脉回流障碍,出现硬膜外静脉瘀滞、怒张。上述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又一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26.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morbidity of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DS), in elderly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rgical results and preoperative DS.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outcome of laminoplasty for CSM with DS. A total of 49 elderly patients (>65 years old) who eventually had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SM were evaluated. A slippage displacement of more than 2.5 mm at least at one level was classified to have a positive DS on flexion/extension radiographs (DS group). A slippage displacement less than 1.0 mm was considered a negative DS (non-DS group). Seventeen patients who had slippage of 1.0–2.5 mm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The DS group (n = 15) included cases with DS at preoperation, while the remaining cases (n = 17) belonged to the non-DS group. The flexion/extension radiograph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range of mo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at 3 years after the operation. Of all elderly patients, 30.6% had D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clinical results. The range of motion of all cervical spines (DS group and non-D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imited.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ew postoperative DS appeared in four patients, of which two were from the DS group and two from the non-DS group.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does not influence surgical results in elderly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后路手术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导致颈脊髓病需再次手术的患者资料,通过总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进展的再次手术治疗策略及其疗效,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术后进展的再次外科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在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中,选取既往因后纵韧带骨化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次手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责任节段及手术入路,采用前方入路减压者12例,采用后方入路扩大减压者5例。采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脊髓功能。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症状持续时间,脊髓高信号,是否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临床因素与术前JOA评分及术后JOA改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ANOVA方差分析;手术前、后的JOA改善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随访时间60~348个月,平均137.5个月。手术均顺利完成,首次手术和再次后路手术各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再次手术时,前路手术有2例、后路有1例发生硬膜撕裂致脑脊液漏,无感染发生。不同临床因素与术前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无显著相关性。首次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患者的JOA评分从术前9.4±4.1升高到12.8±2.8,有显著改善(P<0.01),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导致颈脊髓病后又出现下降,再次手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显著改善(P<0.05)。再次手术的远期改善率较第一次术后的首次改善率和再次手术后6个月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改变制定的再次手术减压策略,能显著改善后纵韧带骨化进展导致的脊髓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微型钛板间隔固定和全节段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其中A组28例行间隔微型钛板固定,B组20例采用全节段微型钛板固定,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JOA评分、术后开门角度、术后固定节段和不固定节段的门轴侧愈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2~32个月),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获得满意的恢复,两种固定方式在神经症状改善率、术后开门角度、术后固定节段和不固定节段的门轴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微型钛板间隔固定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与全节段固定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9.
1989年以来作者在椎板单开式成形术的基础上,同时施行神经根管扩大术,切除钩椎关节骨赘,使之同时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本术式治疗45例,其中包括7例颈段外伤后颈髓损伤而导致不完全瘫痪的患者,45例获6个月~4年,平均20.4个 月的随访,其中优28例(62.2%),良13例(28.9%),改善3例(6.7%),恶化1例(2.2%).优良率91.1%.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颈椎管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8例发育性和45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JOA的标准,严重(0~4分)19例,重度(5~8分)36例,中度(9~12分)18例,采用颈椎板双开门。采用特制线锯纵割棘突,中央嵌入梯形珊瑚人工骨,粗丝线固定,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用石膏领外固定3个月。术后3~6个月复查SEP、X线平片、MRI及临床变化,随访时间1~4年,平均2.3年,3例失访。结果 SE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植入珊瑚人工骨融合良好,椎管中矢状径扩大4~6mm。随访70例,按JOA的标准,严重者19例,术后优15例(78.9%)、良4例(21.1%);重度33例,术后优28例(84.8%)、良5例(15.2%);中度18例,术后优13例(72.2%)、良4例(22.2%)、不变1例(5.56%)。全组总有效率98.5%。结论 该手术方式对颈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