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7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24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38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38篇
内科学   511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75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科学   559篇
综合类   773篇
预防医学   27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819篇
  5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7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后循环脑梗死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抗凝、静脉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资料,发病时间为12~72 h。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抗凝治疗组(30例)、静脉溶栓组(20例)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联合治疗组,1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治疗24 h和治疗7 d时的效果。结果 3种方法治疗24 h和治疗7 d的疗效比较,静脉溶栓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抗凝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抗凝治疗组和静脉溶栓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病情危重,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采取各种联合治疗,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给予IVIG的基础上,按照激素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43)、小剂量组(n=39)及无激素组(n=21).比较各组患儿临床...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定量观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前后左心室功能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变化,并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静脉注射美托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PHILIPS-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用药前和用药后10分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n=33)和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组(n=26)患者左心室功能各指标,并监测用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患者用药后较用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流出道(LVOT)明显增宽(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明显下降(P<0.05),EF值无明显变化(P>0.05);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组患者用药后较用药前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用药后较用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注射美托洛尔能够快速改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降低压力阶差,明显降低两组的血压、心率,影响其血流动力学;而对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组患者无明显作用,对两组的收缩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用针状切开刀为主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PST)在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治疗性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作回顾性评价。方法954例常规ERCP病例中,70例患者在实施ERCP治疗操作中,当常规方法不能使胆系显影或胆道深部插管困难时,即用标准切开刀(经胰管)和针状切开刀行乳头预切开,观察预切开的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常规ERCP诊治成功884例92.6%,失败70例中用各种针状预切开术,成功率达88.5%,使用各种针状预切开术后使ERCP成功率提升6.6个百分点,使成功率由92.6%提升达到99.2%。两者差别显著(P〈0.001)。常规ERCP的并发症为8.69%,无内镜相关死亡。新式预切开术组并发症为10%,且与常规ERCP组相比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介绍的针状切为主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及粘膜桥切断技术和开口上移技术在治疗性ERCP遇到深插管困难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可明显提高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5.
996.
数字化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在静脉肾盂造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数字成像系统、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成像技术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Iconos R200数字化多功能X线诊断系统,对240例病人进行IVP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影,图像经计算机处理、爱克发(Agfa)激光相机成像,并与随机抽取的240例传统IVP对照比较。结果:数字成像、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影IVP,肾实质、肾盂肾盏、肾盂输尿管辖接部及输尿管各段显影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8%,96.3%,96.3%,93.8%,P>0.01。结论:数字成像、多体位、多角度实时摄影IVP在泌尿系病的显示率明显优于其他IVP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磷脂对甘草酸二铵小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磷脂对甘草酸二铵及甘草次酸小肠吸收的影响。建立大鼠原位单向肠灌流及伴有肠系膜插管的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灌流液及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表观通透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建立大鼠灌胃后肝门静脉取血模型,测定门静脉血浆中药物浓度,以对灌流结果进一步验证。甘草酸二铵和甘草次酸均能跨肠壁吸收,其Papp分别为0.36和5.73 cm·min-1,加入磷脂后,Papp分别提高到0.68和7.98 cm·min-1。磷脂使甘草酸二铵本身的吸收略有增加,但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但对其肠道菌群代谢物甘草次酸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采用雾化吸入、静脉滴注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30例。雾化吸入组的患儿给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静脉滴注组的患儿则予以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静脉滴注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为(3.39依1.18)d,湿啰音消失时间为(6.71依1.09)d,发绀消失时间为(1.19依0.50)d,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为(1.08依0.82)d,住院时间为(8.09依2.27)d,吸痰次数为(3.17依1.06)次,均明显短于静脉滴注组患儿[(4.63依1.52)d、(8.42依1.68)d、(2.43依0.57)d、(1.82依0.88)d、(9.84依2.51)d、(4.61依1.4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优于静脉滴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9.
刘金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97-1098
目的探讨在妊娠剧吐输液治疗中应用24G留置针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妊娠剧吐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24G留置针,对照组按常规使用7号钢针,调查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1 d内重新穿刺率、输液速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 d内重新穿刺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输液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24 G留置针为妊娠剧吐孕妇进行输液治疗能降低重新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病情和家长意愿,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确诊为典型川崎病(KD)的104例患儿分为乌司他丁组(甲基强的松龙+乌司他丁,n=46)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组(n=58)。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的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热退时间,再次治疗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3周时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沉的变化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时冠状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 h乌司他丁组患儿体温均正常(100%),正常率高于IVIG组(83%)(PPP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KD没有增加冠状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并能大大降低住院费用;与IVIG治疗相比,在KD急性期能更好的控制患儿的实验室指标,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