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3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79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557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922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816篇
内科学   2856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1563篇
综合类   125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36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019篇
  4篇
中国医学   447篇
肿瘤学   35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736篇
  2021年   916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9篇
  197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青海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我省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分布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卢戈氏碘液片法检查肠道原虫;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蠕虫卵;肛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12岁以下儿童);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线虫幼虫。结果 调查20个县(市)32个调查点中的3485名中小学生,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8.77%。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9.24%,蛲虫25.04%,鞭虫0.92%,结肠内阿米巴7.12%。蓝氏贾第鞭毛虫5.65%,溶组织内阿米巴0.52%,哈氏内阿米巴0.34%,微小内蜒阿米巴3.53%,布氏嗜碘阿米巴0.89%,人芽囊原3.07%。海东农业区学生感染最高(69.53%),青南牧区最低(37.40%)。感染2种以上寄生虫者占22.95%。  相似文献   
92.
93.
急性胃肠炎指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多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甚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可能与感染、炎症、肠道菌群、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代医学治疗胃肠炎虽能控制病情,但易致胃肠损伤,存在不良反应。中医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急性胃肠炎属中医“泄泻”“霍乱”范畴,其中湿热内蕴型为其典型病机之一。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是张机治疗湿热下利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化湿、厚肠止利之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该方治疗胃肠炎的机制主要与防止病原体侵害、减少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黏膜屏障、抑制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功能等有关。结合胃肠炎的发病机制,对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胃肠炎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胃肠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和造模组(n=48),采用“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将造模组随机分成6组:即模型组,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组后开始给药,灌胃剂量为1 mL/100 g,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相应的受试物,连续给药6周。测定血脂四项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胃肠激素,即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A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液调节激素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和心房利尿钠肽(ANP),以及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结肠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水孔蛋白(AQP)3、胃AQP4的表达位置及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胃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升高(P<0.001),HDL-Ch水平降低(P<0.05),血清MTL、GAS水平降低(P<0.001,P<0.01),VIP升高(P<0.001),ALD、ADH升高(P<0.05,P<0.001),ANP水平显著降低(P<0.001),TP、ALB水平降低(P<0.001,P<0.05)。结肠绒毛、胃黏膜出现大量脱落情况,结肠AQP3荧光强度降低,胃AQP4荧光表达增强,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参苓白术颗粒组、健脾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h水平呈下降趋势,HDL-C水平升高,MTL、GAS显著升高,VIP水平显著降低,ALD、ADH水平降低,ANP显著升高,结肠、胃组织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肠AQP3荧光表达增强,胃AQP4荧光强度减弱,结肠、胃组织Occludin表达水平增强。结论:健脾祛湿方可降低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有健脾祛湿之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Occludin、AQP3、AQP4的表达,保护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达到促进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水液代谢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寇柏鑫  于前  闫妍  邱野  翁丽丽  肖春萍 《中草药》2023,54(8):2488-2501
目的 探讨当归六黄汤的抗阴虚甲亢作用,阐释传统汤剂合煎和单煎的差异。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当归六黄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治疗阴虚甲亢疾病的相关靶点,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构建阴虚甲亢大鼠模型,评价当归六黄汤合煎和单煎对阴虚甲亢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率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揭示合煎和单煎对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筛选获得当归六黄汤方中102个活性成分,检索出与阴虚甲亢有关靶点116个。富集分析获得871条GO条目和158条KEGG相关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675条、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77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  相似文献   
96.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is known as a progressive paralysis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degener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motor neurons, and has an average survival time of three to five years. Growing evidence has suggested a bidirectional lin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neurodegeneration. Here we aimed to report one female case with ALS, who benefited from washed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WMT), an improved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 through a 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e during a 12-month follow-up. Notedly, the accidental scalp trauma the patient suffered later was treated with prescribed antibiotics that caused ALS deterioration. The subsequent rescue WMTs successfully stoppe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with a quick improvement. The plateaus and reversals occurred during the whole course of WMT. The stool and blood samples from the first WMT to the last were collected for dynamic microbial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We observed the microbial and metabolomic changing trend consistent with the disease status. This cas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shows the direct clinical evidence on using WMT for treating ALS, indicating that WMT may be the novel treatment strategy for controlling this so-called incurable disease.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功能屏障、肝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医组(n=78)和辨证组(n=79)。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辨证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解毒方灌肠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疗效、28 d病死率、血清学指标。结果:辨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及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促进腹痛、腹胀的缓解,保护肠功能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补中益气汤调控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TAT3)/STAT3信号通路对气虚发热证大鼠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每组10只。气虚发热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用于建立气虚发热模型,第18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5 d,气虚发热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ELISA法检测CD4+、CD8+、补体C3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放免法测定乙酰胆碱(Ach)、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疣微菌门、互养菌门菌落减少,螺旋体门、埃普西隆杆菌门菌落增多情况(P<0.05)。补中益气汤可改善气虚发热所致的血清CD4+、C3、IgM、IgG水平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血清CD8...  相似文献   
99.
“人卧血归于肝”是睡眠与“肝”藏象功能的重要关联,也是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具体体现。现基于“人卧血归于肝” 梳理睡眠与“肝”藏象的必然联系,总结睡眠障碍对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指出睡眠障碍通过中枢调控系统引发进食异常从而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并通过其诱发的免疫反应加重肝脏代谢紊乱和肝脏炎症,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引发糖脂代谢异常并增加肝脏脂肪堆积。除此以外,睡眠障碍还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肝脏脂肪变性。故以“人卧血归于肝”的理论引出睡眠对于肝脏疾病的重要作用,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肠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肠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过度生长的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介质可诱导肠道炎性反应和胆汁酸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IFALD)。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肠-肝轴的概念以来,肠-肝轴紊乱在IFA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肠道-肝脏之间的"对话"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稳态平衡的关键,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在IF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首次提出肠-菌-肝轴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强调肠道菌群是肠-肝轴中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IF患者肠道和肝脏损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菌-肝轴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IFALD的发病机制和改进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