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1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330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841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290篇
内科学   1867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310篇
外科学   1744篇
综合类   1789篇
预防医学   2473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783篇
  8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目的分析经同侧腹直肌易位造口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乙状结肠造口旁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经同侧腹直肌易位造口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远期疼痛发生率及切口疝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0、16.67%及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43.33%及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5.079、5.192,P=0.020、0.024、0.02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31.05±12.11)min、(38 946.06±1 019.75)元均高于对照组(96.91±10.54)min、(18 492.19±572.3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7、95.802,P均<0.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分别为(33.14±8.06)ml、(1.26±0.51)d、(3.59±1.17)d均低于对照组(69.28±9.18)ml、(2.27±1.02)d、(5.44±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4、4.851、3.996,P均<0.001)。 结论经同侧腹直肌易位造口在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乙状结肠造口旁疝患者手术情况及住院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疝复发。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合并十二指肠瘘(DF)的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5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胆外科连续收治的155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其中合并DF患者的临床特点、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以及临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55例IPN患者中,15例(9.7%)合并DF。15例合并DF的患者中,起病到出现DF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9(1~12)个月;2例行单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13例采取PCD+微创入路腹膜后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治疗;2例行PCD+MARPN的患者死于无法控制的脓毒症和大出血;13例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瘘口自然愈合,瘘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5(0.5~3)个月;无开放性手术治疗者。1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2~36)个月,均存活,无感染和DF复发。与140例无DF的IPN患者比较,IPN合并DF患者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但病死率及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专业的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心,采用微创手术结合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是治疗IPN合并DF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23-26
目的研究感染患者的维生素D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检测急诊病房收治的308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等指标;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对感染组患者的血清25(OH)D与CRP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8例患者中有175例为感染患者,主要为肺部感染。25(OH)D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的水平分别为[13.0(9.0)]μg/L和[15.0(10.0)]μg/L,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感染患者血清25(OH)D和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不同感染部位的患者也分别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未发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反映炎症强弱的CRP并不相关,对于病情严重程度无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7-150+154
目的 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方法 南昌地区以整群抽样法抽取2019年1~6月感染科180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另抽取非感染科护理人员180例为对照组,以SAS、SDS评分法调查两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观察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得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生育情况严重影响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后经干预措施制定与落实,可见观察组护理人员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职业暴露、婚姻状况、生育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在编与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感染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显著低于非感染科。为感染科护理人员行本文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指数,消减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102-106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重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耐药菌的增长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8年1~12月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菌株构成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纳入分析的菌株共1557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05株、铜绿假单胞菌168株、肠杆菌科细菌538株、屎肠球菌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1株、肺炎链球菌252株、流感嗜血杆菌30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分别为63.8%和67.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8.6%和22.6%;肺炎克雷伯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9%;阴沟肠杆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3.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26.1%,未发现万古霉素非敏感株;肺炎链球菌中230株分离自儿童患者,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2.6%和7.8%,22株分离自成人患者,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4.5%和9.1%;流感嗜血杆菌中246株分离自儿童患者,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6.5%,63株分离自成人患者,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47.6%。结论临床常见重要病原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重视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和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6.
167.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佐巴坦治疗肾移植患者中重度肺部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5例肾移植患者应用哌拉西林/他佐巴坦治疗中重度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存活,1例死亡。哌拉西林/他佐巴坦治疗的有效率是91.43%,细菌清除率为92.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主要是血肌酐轻度升高,但1周后逆转正常。结论 对于肾移植后的中重度肺部感染应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和联合治疗措施,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和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8.
背景:围手术期发热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关节术后感染尤其是假体周围感染可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骨科医师对其患者术后发热仍难免特别担心。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特点和趋势,以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潜在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7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每例患者术前1 d至术后10 d每天的最高体温,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是否输血、麻醉方式、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类型等。 结果:351例(50.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术后发热。在发热患者中,第1次发热症状最常出现在术后第1天(204例,占所有发热病例数的58.1%),手术当日(55例,15.7%)和术后第2天(62例,17.7%)次之。整个住院期间的最高体温最常出现在术后第1天(168例,47.9%)、第2天(125例,35.6%)。25例(3.6%)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事件,术后发热与感染事件、输血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丢失、麻醉方式等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感染事件中,呼吸系感染最易引起术后发热。 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热与感染事件、输血明显相关,而连续发热、超过39℃的发热尤其需要引起医师对术后感染的警惕。  相似文献   
169.
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采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的13例(14膝)进行分析。结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功能及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改善67.0%、52.3%和34.4%,手术优良率为84.6%(11/13)。无一例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效果满意,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70.
胆道术中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及其对 1 4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 3年来胆道手术中获取的胆汁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  32 5例胆汁标本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占 84 .3% ) ,其中大肠艾希氏菌 4 7例 (占 2 0 .4 % ) ,肠杆菌属 38例(占 1 6 .5 % )最多见。对革兰氏阴性菌较为敏感的有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菌必治和复达欣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敏感。结论 胆道外科感染主要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严重感染时须用广谱抗生素 ,结合外科引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