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464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613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84篇
  2篇
中国医学   486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实验组患者则加施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整体治疗效果与镜下观粘膜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镜下观粘膜炎症(15.0% vs.37.5%)、粘膜水肿(7.5% vs.27.5%)、粘膜充血(5.0% vs.22.5%)、溃疡(2.5%vs.17.5%)与糜烂(0 vs.12.5%)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3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挺  夏冰  李春  罗燕 《医药导报》2006,25(10):1016-1018
目的评价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1995~2005年)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手工检索发表与未发表的文献,纳入中药与传统西药治疗措施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 Man 4.2软件。结果共纳入23个RCT试验。短期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比对照组的疗效好,8个RCT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有效率(92.8%)高于口服柳氮磺吡啶组(89.9%),3个RCT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有效率(93.1%)高于庆大霉素加皮质激素灌肠组(71.6%),4个RCT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有效率(94.2%)高于柳氮磺吡啶加皮质激素组(74.9%)。中药灌肠治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研究所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虽显示中药灌肠疗法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近期临床疗效指标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疗法,但因无评价远期疗效的试验,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32例为治疗组,2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4.3%,P<0.01。结论:开塞露灌肠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两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4.
王淑君  刘卫红  张晓坚  张国伟 《中国药房》2008,19(21):1637-1639
目的:建立苦榆顺达灌肠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苦参、蛇床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722~0.36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03%(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苦榆顺达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改良切开引流术一次性治疗感染性皮脂腺囊肿的疗效.方法 126例感染性皮脂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切开引流的基础上,清除囊壁,修剪皮缘,再配合用3L医用输液贴粘上平整对齐的皮缘.比较两组的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和复发率.结果 20天后,实验组治愈55例,观察组治愈42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292元,观察组为352元.实验组无复发,低于观察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治愈时间、医疗费用和复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术在治疗感染性皮脂腺囊肿中不仅可以缩短治愈时间,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急性重症胰腺炎生大黄两种治疗途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华  李必瑾  乔艳 《河北医学》2008,14(12):1397-1399
目的:对比研究经胃管和高位灌肠不同途径给予生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S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在综合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胃管注入生大黄。B组给予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观察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肠功能恢复、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灌肠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胃管注入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大黄高位保留灌肠途径能有效地控制急性重症胰腺炎,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阐明改良桃胶的不同配伍(用量、填充剂)对复杂成分均衡释放的影响.方法 以喘平方为模型药,改良桃胶为缓释辅料,采用体外释放度结合HPLC法,测定喘平缓释片的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释放度,计算累积释放曲线斜率(K)值,评价指标成分间是否均衡释放.结果 不同配伍考察中,当填充剂为淀粉、淀粉/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MCC)时,各指标成分K值接近,实现了均衡释放;而与糊精、MCC配伍时,K值差异较大,无法均衡释放.随着改良桃胶辅料用量的增加,释药时间延长,指标成分的K值基本一致,达到均衡释放.结论 不同填充剂与改良桃胶配伍,会影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不同处方用量的改良桃胶,会影响药物的释放时间,但不影响其均衡释放.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口在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l月间我科收治髁状突低位骨折患者32例,3例行单纯颌间结扎,29例患者经改良腮腺切口行骨折断端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纯颌间结扎患者,术后开口、咬合恢复良好,内固定患者术后3例出现面瘫,2例出现涎瘘,经对症处理3月后复查均恢复。结论改良腮腺切口可充分暴露术区,治疗下颌骨髁状突低位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但需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39.
清洁灌肠或药物保留灌肠都应该提倡用右侧卧位代替传统的左侧卧位。通过解剖部位、物理流体力学、临床实践、实验室观察等,对比左侧和右侧两种卧位的优劣。认为右侧卧位的临床实效和患者的感受,都明显优于左侧卧位。故应改革此百年陋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理想高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保留灌肠方法。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无并发症的患者40倒,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灌肠)20例。比较改良保留灌肠法和传统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根据灌肠后的便意感,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灌肠10min后的脉率,灌肠的依从性等评价指标,两组灌肠效果比较,经过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较传统的保留灌肠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