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9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 ow nasal cannula,HFNC)作为初始氧疗,与传统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COT)相比是否可以降低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并改善其他临床结局。方法自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人员于急诊抢救室筛选出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的患者,并进行评估,纳入符合条件的急诊抢救室急性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患者210例,1∶1随机分配至HFNC组或COT组,分组后立即接受HFNC或COT治疗1 h。主要指标包括24 h内气管插管率,次要指标包括本次就诊总气管插管率、升级呼吸支持比率、患者治疗后去向、重症监护室时间和住院病死率等。计量资料根据数据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对60天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HFNC降低了就诊24 h内气管插管率(4.8%vs.14.3%,P=0.019),减少了患者被迫升级氧疗的比率(34.3%vs.53.3%,P=0.005),但不影响本次就诊的总气管插管率(χ2=0.463,P=0.509)。在急诊抢救室期间,HFNC使更多的患者达到目标指脉氧饱和度(90.5%vs.78.1%,P=0.02)、呼吸频率降至24次/min以下(68.6%vs.49.0%,P=0.004),但不影响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和60 d存活率(P>0.05)。结论在急诊科初始应用HFNC可降低24 h内气管插管率,降低就诊过程中氧疗措施升级率,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422.
423.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入PACU的全麻老年患者262例,男110例,女15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低氧血症定义为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30 min时的氧合指数≤300,根据PACU内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两组: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将单因素分析后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105例(40.1%)患者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年龄明显增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明显增多,ASAⅢ级、合并高血压、术前SpO2<95%、术前压疮风险评分11~17分、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俯卧位、术中输血、术后入PACU体温<36℃的比例明显升高(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3.475,95%CI 1.781~6.781,P<0.001)、术前SpO2  相似文献   
424.
目的探讨间歇性控制通气后低氧预处理(HPC)在开颅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颅内单发动脉瘤患者40例,按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HPC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H组缺氧使其SpO2降至90%,随即复氧使SpO2回升至100%后持续通气3min,重复3次。记录每次缺氧耐受时间,并在每次干预结束时及术中相应时刻抽取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测血气。C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H组在干预过程中若有严重缺氧和CO2蓄积,提前终止干预。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手术前后降颅内压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在HPC过程中,H组随HPC次数增加,缺氧耐受时间由(4.20±1.09)min延长至(5.07±1.22)min(P0.05)。H组动脉血气显示PaCO2持续上升至(53.8±5.8)mm Hg(P0.05),而PaO2持续下降至(54±5)mm Hg,后回升到(59±5)mm Hg(P0.05)。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两组GOS≥4分。两组麻醉清醒时间、术后使用降颅内压药物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开颅患者进行HPC干预是相对安全的,能提高患者缺氧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