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04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74篇
  1篇
中国医学   2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李芳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2.
张秋香 《河北中医》2012,34(5):690-692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加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5例加巴氯芬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疗效和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的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按中风常规治疗,经CT、MRI区分为缺血与出血,分别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扩管。或止血、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71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两组病例均配合适当的康复治疗。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48.52%,显效率为16.18%,有效率为13.24%,总有效率为77.95%。治疗组痊愈率为57.75%,显效率为18.31%,有效率为15.50%,总有效率为91.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中风后偏瘫,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该研究还表明:中风后治疗时间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74.
目的:观察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偏瘫患者118例为调查对象,随机等分为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组加用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上肢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组偏瘫患者总有效率为88.14%,对照组偏瘫患者总有效率为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10 d、20 d、30 d,2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0 d、30 d时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组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阴通络汤联合针灸有助于提高中风恢复期阴虚血瘀型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观察和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结合康复踏车训练对卒中急性 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 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桥式训练、坐站训练、常规踝背屈 训练等,每日训练1次,每次45 min,每周训练5 d,训练2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 FES结合康复踏车系统训练,每次20 min,每周训练5 d,训练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功能性 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 结果 ①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 的FAC评分、下肢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 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踏车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卒中急性期患者下肢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火针配合活络固本汤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4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疗法组(对照组1)38例,每2日火针相关穴位1 次;益气活血疗法组(对照组2)32例,内服活络固本汤,每日2 次;火针疗法配合益气活血疗法组(治疗组)44例,每隔日火针相关穴位1 次,同时配合内服活络固本汤,每日2 次;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3种疗法的差异,同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得出相应的BI 和Fugl-Meyer 评分并加以对比.结果:4周后,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BI,Fugl-Mey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3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配合活络固本汤可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者功能障碍,二者具有协同效应,疗效确切,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疗)和联合组(n=53,tDCS+局部振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估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7.21±1.76)分比(9.47±2.13)分]、血清S-100β水平[(0.67±0.22)μg/L比(0.93±0.28)μg/L]均明显较tDCS组低(P<0.05);两组FMA、WMFT、MBI评分及血清NGF、NT-3水平均较治疗...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表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的肘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观察组双侧上肢及对照组一侧上肢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3 s峰值的均方根值(RMS);计算出协同收缩率(CR).统计分析观察组健侧、患侧上肢与对照组间RMS及CR的差异.结果 ①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RMS:观察组患侧上肢<健侧上肢<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IVC屈肘CR/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为22.48±8.78/34.38±19.27、观察组健侧上肢为17.53±7.81/18.18±7.98、对照组为12.41±5.06/13.66±3.73.MIVC屈肘C/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健侧上肢>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及健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均明显受损,且患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9.
目的观察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患肢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联合组(55例)。对照组予患者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数值、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肌肉活动指标[肱二头肌、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均方根值(RMS)]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MEP皮质潜伏期以及CMCT数值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s、Vd、Vm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腕屈肌的iEMG值和RMS值上升(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联合Bobath技术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增强患者患肢神经肌肉活动。  相似文献   
180.
深入回归中医学成长的环境,重新认识"中风病"。提出"中风病"的命名属于取象比类;是"四大"之"风"的异常;古人知其病位在"脑";从阳气的异常变动和元气不足的角度探讨"中风病"的病机;指出修复"脑神"以恢复机体功能是"中风康复"的方向;特定的肢体活动可以引导阳气脱离"归并",回复至偏瘫侧;调神、调气、调形是"中风康复"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