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4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30篇 |
综合类 | 57篇 |
预防医学 | 63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广州市部分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知识认识、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选择广州部份居民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调查。[结果]调查563人,显示调查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一般,平均为59.75±22.88分。不同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有差异,以年轻、文化程度高、商业和学生职业的人群掌握更多食品安全知识。58.6%的人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担忧和警惕。普遍认为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对失信企业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电视节目和科普海报是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半数以上居民对目前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担忧,居民对食品安全掌握一般,需要加强对高年龄、低学历和农民等人群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42.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调整政策取向,引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0月,在广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发生HAP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HAP前8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严重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1.8%,溶血葡萄球菌全部耐甲氧西林。结论广州地区HAP耐药严重,必须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6.
47.
48.
目的:了解2008-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趋势,为结直肠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州市肿瘤登记处2008-2015年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计算发病例数、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世界标化发病率(世标率)、年均增长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对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值)。 结果:2008-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率61.48/10万,其中男性66.18/10万,女性56.66/10万;中标率25.73/10万,其中男性29.03/10万,女性22.63/10万;世标率34.83/10万,其中男性39.48/10万,女性30.54/10万。2008-2015年,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以6.49%的速度上升,男性上升速度为8.23%,女性上升速度为4.55%,男性快于女性。调整年龄结构后,上升速度变缓,以每年0.28%的速度上升,男性上升速度为1.84%,而女性为下降趋势,APC值为-1.73%。 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结直肠癌的综合防控工作,提高早诊早治水平。 相似文献
49.
背景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医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发扬中医药在人民健康维护和促进上独特作用,而目前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况尚不明确。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知晓情况、信任度及采用行为情况,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2年4—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结合地理位置(广州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经济等因素选择广州市4个行政区域12个街道的652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获取中医\"治未病\"知识的途径、对中医\"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652位社区居民中,67.79%(442/652)了解中医\"治未病\",77.91%(508/652)信任中医\"治未病\"服务,69.63%(454/652)的社区居民曾接受过中医传统理疗,仅有6.59%(43/652)的社区居民过去一年接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次数超过4次。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广州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χ2=9.218)、户口性质(χ2=19.356)、婚姻状况(χ2=2.490)、职业(χ2=17.889)、医疗保险付费方式(χ2=13.5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口性质(非农业、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是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OR=2.646、5.593、10.502)。 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认知程度(67.79%)及信任度(77.91%)相对较高,但实际服务的接受次数不足,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非农业转居民户口的社区居民信任度较高,农业户口的信任度较低。应在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并针对特定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社区居民培养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习惯。 相似文献
50.
H.W. Huang D. Liu J.M. Hu S.Y. Xu S.M. Zhuo Y.G. Liu M. Zhao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18,50(10):3128-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