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5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25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Kirby-Bauer法检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2001年版NCCLS标准判断。结果321株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3.9%;不动杆菌属占17.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2.5%,3种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共占83.8%;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8.3%~87.3%,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不动杆菌属耐药率为14.3%~78.5%,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为37.5%~82.5%,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头孢他啶,其他均存在较高耐药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复苏因子蛋白对休眠结核杆菌的复苏作用,探索对休眠结核杆菌的最佳复苏方案。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复苏因子蛋白的7H9液体培养基培养休眠结核杆菌H37Rv,分别在第6天、第11天、第16天、第30天检测培养物的OD值、并取10μL培养液涂于7H11平板培养、抗酸染色。结果低浓度组合有最佳复苏效果,高浓度复苏因子组合抑制体眠结核菌复苏。低浓度复苏因子A和高、低浓度的复苏因子B、C、E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苏促进作用,复苏因子D和高浓度的复苏因子A均无复苏作用。重复试验结果相同。结论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蛋白对结核杆菌有复苏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年3月至2004年6月诊断为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所有病例。结果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主要分布于感染科、血液科和ICU:前三种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结论 感染科、血液科和ICU是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高发科室;革兰阴性菌出现多重耐药且耐药水平增高,应重视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防治,开展常规产酶菌的检测,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G-)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4年1-6月从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327株G-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应用WHO NET 5.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7株G-杆菌分类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2.8%)、铜绿假单胞菌(16.8%)、克雷伯菌属(12.8%)、不动杆菌属(8.0%)和肠杆菌属(6.7%)。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71株(21.7%),其中大肠埃希菌59株,克雷伯菌属12株;产ESBLs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5%)明显低于哌拉西林(89.7%)。327株菌对复方磺胺甲唑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4.7%和80.9%;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8%。呼吸道标本分离菌以铜绿假单胞菌(37株)为主,除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稍低(8.1%)外,对其他绝大多数抗菌药耐药率均>40%。结论检出的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多重耐药。在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时应首选复方β-内酰胺类抗菌药及亚胺培南,慎用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我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ceftazidime , CAZ)的耐药现状,为临床遏制细菌对头孢他啶耐药性提供帮助. 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2 779株病原菌对CAZ的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不动杆菌属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CAZ的耐药率分别由2001年的3%、13%、14%、14%、28%、11%上升到2004年的13%、36%、16%、22%、53%、57%. 结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CAZ的耐药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要严格限制该药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OXA型广谱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Bla)的主要基因型别及其流行情况.方法按照NCCLS 2001年标准筛选广州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ESBLs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和DNA测序法进行ESB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CTX-M1、CTX-M2、CTX-M9群和OXA的总阳性率在本地区临床分离的临床检测ESBLs阳性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分别为9.96%、0、35.5%和1.6%,同时检出≥两种ESBLs基因的菌株数64株,阳性率为5.9%;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CTX-M型ESBLs的具体型别,包括CTX-M-3、CTX-M-22、CTX-M-9、CTX-M-14、CTX-M-17、CTX-M-18、CTX-M-21、CTX-M-24、TOHO-2和TOHO-3,其比例分别为3.23%、3.7%、4.99%、3.32%、2.21%、3.69%、2.95%、4.43%、1.85%和1.48%;其中以CTX-M-9和CTX-M-24阳性率较高;在本地区只检出1种OXA型Bla-OXA-2/PSE-2(1.38%,15/1084);另外,还检出了8株无法具体归类的CTX-M-9型ESBLs,占0.74%;CTX-M型基因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占42.8%和36.3%,而OXA基因则主要分布于铜绿假单胞菌中,占80%.结论本地区CTX-M类ESBLs也较为常见,其中尤以CTX-M-9和CTX-M-24为主,暂无CTX-M2群ESBLs,可能存在1种或多种新的CTX-M型ESBLs.  相似文献   
108.
2003-2007年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变迁与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调查近5年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ICU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并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3位的为不动杆菌属39.1%、铜绿假单胞菌20.9%及大肠埃希菌14.7%;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7%、28.3%和42.9%;近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升高(58.0%);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亚胺培南对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保持强大的抗菌活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仍最低19.4%;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50.0%,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5年中耐药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非发酵菌在ICU革兰阴性杆菌中占有较高比例,亚胺培南(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9.
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百日咳菌液所致大鼠急性感染性脑水肿脑组织内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注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种氧化还原酶在脑组织内均出现多个局灶性酶活性减弱区,内毒素预处理组比注菌组酶活性强,提示急性感染性脑水肿时,脑组织内三种氧化还原酶活性均减弱,内毒素预处理对脑水肿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