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0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31.
黄仰模  田黎 《中医药学刊》2010,(9):1814-1815
探讨《金匮要略》对痛风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因素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嗜酒是痛风病的病因之一;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痛风病的重要病因病机;正气不足是痛风病的主要病因病机;祛风寒湿热是痛风病的主要治法;利小便祛湿法是痛风病常用治法;微汗法以治痛风病;补肾以治痛风病;补气养血以治痛风病;外治法以治痛风病。  相似文献   
73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7月~2008年3月我们院经治62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秋水仙碱;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然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改善血尿酸、缓解急性期症状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结论: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痛风的办法能够改善痛风症状,并且减少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33.
高尿酸血症370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调查夏季和冬季门诊及住院病人血液生化组合检测,对高尿酸血 症进行分析。方法 对6767例含有血尿酸等9项相关项目的生化组合检测和临床诊断进行筛查分析。结果 血尿酸增高者370例,占总检测血尿酸数的5.64%。其中男性311人,占7.6%;女性59人,占2.2%;男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19 ̄86岁,平均(55.4±18.1)岁。单纯血尿酸升高的43例,占11.6%。伴有肝肾  相似文献   
734.
We report a case of gouty tophus of the patella, a rare lesion, which was evaluated us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This modality, which uses a combination of an amino-acid analog emitter, l-[3-18F]-alpha-methyl tyrosine (FMT), which neglects malignancies, and a glucose analog emitter, 18F-fluoro-2-deoxy-d-glucose (FDG), which neglects benign lesions, simulating the radiographic findings, may be useful for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gouty tophus occurring in patella partita, including detection, differentiation from malignant tumors, and possible pathogenetic diagnosis. Received: April 12, 2001 / Accepted: July 11, 2001  相似文献   
735.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痛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胜  刘汉芳 《河北中医》2004,26(9):700-70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7例冠心病并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与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对照组在规范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常规服用别嘌呤醇、秋水仙碱 ,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或激素。治疗组除以上方法外还加用中药制剂川芎嗪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痛风总有效率为 85 .7% (36 4 2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6 0 .0 % (15 2 5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均值为 (36 .5± 5 .8)h ,对照组为 (4 2 .5± 6 .5 )h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 3年内复发率为 19.0 % (8 4 2 ) ,对照组复发率为 4 4 .0 % (11 2 5 )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心绞痛改善率 ,治疗组为 88.1% (37 4 2 ) ,对照组为 6 4 .0 (16 2 5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血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改善率、消化道反应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并痛风可作为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736.
目的探索宝石能谱成像(GSI)评价痛风患者双膝关节尿酸盐沉积规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痛风患者行双膝关节GSI扫描,分析双膝尿酸盐沉积分布规律,同时统计分析尿酸盐与周围各组织定量分析指标:有效原子序数(Eff-Z)、能谱曲线斜率、尿酸(钙)[UA(ca)]含量、钙(尿酸)[CA(ua)]含量及UA(ca)/CA(ua)值。结果 32例患者均检测到尿酸盐,分布于213处沉积区,且内外侧副韧带处(74/213,21.13%)>交叉韧带(35/213,16.43%)>股四头肌肌腱(18/213,8.45%)。尿酸盐Eff-Z、曲线斜率、UA(ca)含量、CA(ua)含量和UA(ca)/CA(ua)值分别为8.10±0.26、1.06±0.55、(1260.30±50.65)mg/cm3、(18.93±6.26)mg/cm3和68.31±24.96,与周围骨皮质、肌肉、骨松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尿酸盐在膝关节周围易沉积于受力较大的肌腱及韧带处。GSI多参数分析有助于尿酸盐的定性诊断,UA(ca)/CA(ua)值对尿酸含量变化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737.
738.
痛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乐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3):211-211,213
对31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及35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比较。结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滤过指数(IF)分别为0.39±0.07和0.34±0.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20±0.02(P均<0.01)。提示:痛风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血循环中尿酸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39.
顽痹从痰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的顽痹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具有缠绵难愈、历节肿痛、骨节蹉跌等特点,治疗上颇为棘手。顽痹之所以经久不愈、深入骨骱,多责之于“伏、顽之痰为患”。在“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指导下,于治疗风湿药中酌配剔痰祛积之品如白芥子、白附子、白僵蚕、制南星、皂刺、竹沥等,可显增强疗效,有效地抑阻病情发展,消除或缓解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740.
正患者,男,43岁。因发现左膝关节肿块4年,左下肢活动受限半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大量饮酒史。2006至2012年,左膝红肿疼痛间歇性发作,每年2次,曾在外院诊断为痛风,期间不规则服用碳酸氢钠片及苯溴马隆片,症状缓解,近几年未发作。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膝内上方出现一鹌鹑蛋大小的肿块,无明显疼痛,未予特殊处理,后肿块逐渐增大,至2013年发现肿块大小增至约5 cm×5 cm。201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