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8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2396篇
综合类   32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71.
972.
前言:儿童及青少年骨折是创伤骨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诊治具有特殊性。目前我国专业的小儿骨科医师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二线城市,很多成人骨科医生兼任儿童骨折的处理。从儿童骨折的诊治特点出发,为骨科医生讲述儿童骨折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广大骨科医生能经历必要的小儿骨科专业培训,并提倡小儿骨科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7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去卵巢大鼠骨折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针刺组,D组为尼尔雌醇组,除A组为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行"去卵巢手术",以建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术后3个月,4组动物均于左侧股骨中段建立闭合骨折模型,然后,各组分别按既定方案进行治疗处置:A组及B组每周每只大鼠灌服0.9%生理盐水3 mL;C组针刺左后肢的"环跳""后三里""阳陵泉""委中",每天1次;D组每只大鼠予尼尔雌醇溶液0.6 mL/100 g体重灌胃(尼尔雌醇浓度:0.2 mg/mL),每周1次.分别于骨折造模术后第7、14、21和28 d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骨痂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C组和D组的骨折愈合进程快于B组;各组骨痂均有BDNF、TrkB表达,时间主要在骨折后7 d和14 d,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A、C、D、B组.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痂中BDNF、TrkB的表达减少,而针刺治疗能增加其表达,加快骨折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974.
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患者接受同期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切口行颧骨复合体截骨复位,并采用钛网或个性化颅骨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双眶轴位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3~7 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颞部轻度塌陷,其余患者颅面部基本对称,颅面部畸形基本消失.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的治疗应以颧骨体的准确复位作为手术成功的关键,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7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基数逐渐增大,因骨脆性增加及骨量流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是OVCF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穿刺后置入球囊,在骨折椎体内扩张,使椎体高度部分恢复,同时在椎体内形成一个空腔,在相对低压力下进行骨水泥灌注,恢复椎体高度与强度...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探讨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行带线锚钉联合骨隧道缝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带线锚钉联合骨隧道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B?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  相似文献   
977.
生命质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正逐渐替代疾病的传统评价指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椎体成形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生活质量的评价已成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热点.本文介绍了生命质量的概况,着重阐述了其在骨质疏松症领域及在椎体成形治疗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现状.  相似文献   
978.
In this report we analyse a case of ischiatic tuberosity avulsion.A 15-year-old patient who came to our first aid department two days after a football match accident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nd exam...  相似文献   
979.
《Chirurgie de la Main》2013,32(5):287-291
Middle phalanx neck fracture is an unusual injury. In order to prevent malunion and stiffness, a surgical treatment is usually recommended. Owing to the distal localization of th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is demanding. Open reduction can further damage the soft tissues and the bone itself, resulting in stiffness or condylar necrosis. The bulk of plate and screw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extensor apparatus and transarticular or cross K-wires may damage the joint surfaces or ligaments. An intramedullary pinning technique is reported minimizing these pitfalls. The technique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by two clinical cases with good result.  相似文献   
980.
鼻内镜下早期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勇  程学仕  黄学勤 《安徽医药》2019,23(8):1632-1634
目的 探讨早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病人作为治疗组,行早期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骨折 闭合性复位术;选取同期该院31例不愿意行鼻内镜手术的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病人作为对照组,行骨折闭合性复位术。对病人术前及术后鼻腔通气及鼻腔外观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鼻中隔穿孔、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鼻腔外观(2.35±0.66)分及鼻腔通气(2.26±0.51)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3.06±1.24)分、(3.19±1.9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2.640,P=0.007、0.01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方法不增加手术风险。结论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病人采取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骨折闭合性复位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骨折复位术,可同时解决鼻中隔骨折和鼻骨复位,减少手术危险性,避免了鼻中隔的二次手术,具有可行性、实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