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8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2396篇
综合类   32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4,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或逆行穿入克氏针,再加抽出钢丝加强撕脱骨块固定的方法。术后撕脱骨折全部解剖复位。4周拔除克氏针,6周拔出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5例,优良率达100%。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能有效治疗锤状指畸形,手术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评估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及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筛选3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切开组,每组15例。微创组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组采用“L”形外侧扩大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拍摄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记录相关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 微创组及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9个月和19.9个月。切开组有2例发生皮肤切缘表皮坏死。两组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术后微创组B?hler角平均13.1°±3.8°,Gissane角平均28.1°±7.8°;切开组B?hler角平均14.9°±4.3°,Gissane角平均26.2°±8.2°。末次随访时,微创组AOFAS和VAS评分分别为(91.2±15.9)分和(1.7±1.3)分;切开组分别为(82.4±14.7)分和(1.9±2.1)分;SF-36评分微创组[(79.5±12.1)分]优于切开组[(70.2±12.4)分]。微创组4例、切开组15例出现不同程度距下关节僵硬。结论 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方法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采用经跗骨窦间隙有限切开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及距下关节僵硬率低。  相似文献   
133.
双入路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例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9 ~52岁,平均35.3岁.按Euler等分型方法将肩胛颈骨折分为:解剖颈骨折3例,外科颈骨折10例(A型7例,B型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5 mm重建钛板和螺钉固定.通过肩胛骨前位X线片测量肩胛盂成角和盂极角(GPA).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和Herscovici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6~ 37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接近解剖复位2例.术后7~9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肩胛盂成角(27.1°)与GPA(36.2°)均较术前(55.1°、17.1°)有所改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9.6分(54 ~ 95分),其中优9例,良3例,差1例;Herscovici功能评分平均为14.7分(12~16分):优8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无肩胛上动脉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1~57岁,平均38.6岁。对其X线、CT、手术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感染及术中血管神经损伤,1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影像学评价,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12例,复位不满意2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复杂髋臼骨折合并症多,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准确复位、可靠内固定可提高疗效,最大限度恢良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5.
张涛  李海峰  何勍  阮狄克 《中国骨伤》2013,26(6):453-456
目的:比较髌骨固定针联合张力带钢丝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髌骨固定针及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42例。髌骨固定针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6~65岁,平均43.6岁;克氏针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2~58岁,平均41.5岁。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根据Bstman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根据Bstman评价标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P=0.407)。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0,P=0.000),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900,P=0.064;t=0.612,P=0.544)。结论: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但髌骨固定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6.
黄晖  庄小强  白宇  陆生林  方旭 《中国骨伤》2013,26(11):893-896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小切口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置于皮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13足),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6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无切口皮肤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BiJhler角由术前(11.19±5.69)°提高至术后(30.13±7.52)°:Gissane角由术前(108.31±10.35)°提高至术后(118.99±8.94)°。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8足,良3足,可2足。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效果确切,固定牢固,可早期手术,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SandersII、III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总结地震灾害所致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 方法 2013年4月21日至27日共收治12例地震伤所致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伤员,男5例,女7例;年龄33~85岁(平均54.8岁).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A型4例,ⅢB型3例.2例患者合并同侧膝关节闭合性骨折,3例患者合并内、外踝骨折.1 1例患者在急诊行清创、HoffmannⅡ型组合式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l例患者伤后5d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期手术后下肢力线偏离、关节对应关系不佳及伴有踝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二期外固定支架调整. 结果 11例行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患者中,4例下肢力线恢复满意,7例下肢力线恢复不满意.4例患者因软组织损伤较轻,拟近期更换内固定时直接调整下肢力线;另3例患者软组织损伤严重,且伴有内外踝骨折、踝关节脱位,行二期外固定支架调整术.此3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下肢力线恢复满意,关节对应关系良好. 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以快速、有效处理地震灾害中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对于地震伤员,应尽可能一次将骨折复位及下肢力线固定好.对于复位不良者,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因转运而影响治疗和最终功能.  相似文献   
138.
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复兔桡骨缺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评价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v-hBMP-2)基因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诱导成骨活性及修复长骨干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1)抽取兔骨髓行BMSCs培养,经Adv-hBMP-2转染后分别行免疫沉淀加Western印迹法和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及von Kossa染色,并行裸鼠肌内诱导成骨试验。(2)修复兔桡骨缺损:15只兔30侧、1.5cm的骨缺损分为Adv-hBMP-2转染BMSCS加珊瑚及胶原载体组、β半乳糖苷酶(Adv-βgal)转染BMSCs加载体组、未转染BMSCs加载体组、载体组和未治疗组,术后行X线、组织学检查。结果 (1)Adv-hBMP-2组BMSCs表达hBMP-2,其ALP活性升高,并有钙结节形成,裸鼠肌内注射后有异位成骨。(2)在兔桡骨缺损处,Adv-hBMP-2转染组有明显骨痂形成,5个组的愈合率分别为4/5、2/5、2/5、0/5、0/5。结论 Adv-hBMP-2基因转染的BMSCs是修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19例骨盆骨折并发盆腔大出血休克的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8-46岁,平均28岁。术前血压为(40-90)/(0-60)mmHg(1mmHg=0.133kPa) ,急诊行出血动脉和(或)髂内动脉主干栓塞术,其中2例伴有脾破裂患者同时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外科处理,结果 15例患者可见明显的对比剂外溢,出血动脉内髂内动脉主干3例,臀上动脉5例,阴部内动脉或闭孔动脉7例,2例表现为髂内动脉分支中断,2例血管造影未见明显阳性表现。全部19例均在1h内完成栓塞治疗,术后24h内全部患者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90-120)/(60-90)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1例于血压稳定后膀胱直肠手术修补时死亡,3例于72h内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骨盆骨折大出血的1种安全,迅速,有效的急救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140.
胸腰椎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胸腰椎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症体、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分析其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8-56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111例,T127例,L6例。11例为爆裂型暴折,3例为骨折脱位。其中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余8例对症处理,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4例于伤后6个月-4年行胸腰椎MRI检查时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空洞开头呈洞形6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3例。患者常出现以下症状;疾痛(78.6%,11/14)、下肢肌力减退(64.3%,9/14)、下肢痉挛性增加(42.9%,6/14)、感觉丢失或减退(42.9%,11/14)、下肢运动协调能力降低(14.3%,2/14)、自主神经症状(7.1%,1/14)等。结论 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稳定后一段时间,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等新的神经症状应高度怀疑脊髓空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