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98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2396篇
综合类   32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目的:设计用于跟骨骨折的可调式三角形外支架,并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支架安装在3根横穿跟骨结节、胫骨下端、第1楔骨的克氏针的肢体两侧,通过调节支架的支撑杆长度使克氏针作用于跟骨结节,使跟骨的Bohler角和其前后径得到恢复,辅以手法复位,达到恢复跟骨形状的目的。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临床治疗34例,男30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6.7岁;Bohler角-5°~15°,平均13.5°。其中SanderⅡ型2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4年,平均25个月。Bohler角恢复至30°~40°,平均32.5°。Maryland评分由术前平均(24.76±15.0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3.26±16.81)分,按Maryland标准评定,优8例,良21例,可3例,差2例。结论:用于跟骨骨折的可调式三角形外支架具有方法简便、复位好、再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纠正Bohler角和恢复跟骨前后径效果确实,是治疗跟骨骨折早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的疗效。方法:1995年6月至2007年10月收治24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28~58岁,平均35.4岁。伤后到就诊时间0.5~12h。右侧15例,左侧9例;闭合伤22例,开放性创伤2例。均在入院后5h内采用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整复固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6~60个月,采用Kenwright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结论:急诊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显露清楚,复位固定容易,对距骨血运破坏小,是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降低距骨坏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通过对骨折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分析, 评价不同部位骨密度对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 191例患脆性骨折的女性患者来自2000~2004年青岛市区五家医院的骨科.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同时测量191例患者的仰卧正位腰椎2至4椎体BMD(g/cm~2),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BMD(g/cm~2)处骨密度,与当地同性别峰值骨量进行比较.结果 各部位骨质疏松诊断率L_2是最高的,经卡方检验,L_2预测价值大于L_3、L_4、及WARD三角区,但与NECK及G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用的骨密度测定部位中,L_2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24.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与常规手术比较,探讨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二踝骨折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设计手术组(A组)12例,常规手术组(B组)12例.A绀手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计算机模拟、快速成型与个体化标本预手术.比较两组的切开暴露时间、复位与固定时间及手术疗效优秀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两组切开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102);A组手术复位与固定时间为(45.43±9.38)min,低于B组(58.61±12.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8,P<0.05);A组于术疗效优秀率为83.3%,B组手术疗效优秀率为66.7%.结论 计算机快速成型辅助个体化技术可提高三踝骨折手术效率与精确度.  相似文献   
125.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总结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病历资料完整、受伤至手术时间在60 d以内,并获得随访的8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35例,其中B1型17例,B2型11例,B3型7例;C型48例,其中C1型34例,C2型9例,C3型5例.66例患者伴有合并伤.25例伴有骶骨骨折:1区5例,2区16例,3区4例.合并髋臼骨折23例.12例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行急诊抢救.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伤情分别采用单纯前环固定(17例)、单纯后环固定(29例)及前后环同时固定(37例)治疗.最终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和Harris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2.0 d(0~51 d).结果 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其余8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3年(1.0~7.1年)随访.术后82例患者Majeed评分平均87.5分(51~100分),其中优54例,良2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7%;Harris评分平均91.1分(50~100分),其中优59例,良17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为92.7%.合并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的17例患者,14例效果优良.19例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11例基本恢复,5例不完全恢复,3例无恢复.医源性神经损伤10例,9例完全恢复,1例不全恢复,仍残存足踝背伸力弱.3例发生内固定失效. 结论 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合并严重腰骶丛神经损伤、固定失效及合并髋臼骨折会影响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锻炼、负重与石膏固定6周两种方法 对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用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根椐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早期活动组和石膏固定组,按照纳入标准两组均选择50例患者.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根椐AO内固定原则对踝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根椐不同的分组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包括Olerud及Tegner评分、骨折后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有无关节疼痛、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早期活动组46例患者获平均20.3个月(14~27个月)随访.石膏固定组45例患者获平均21.4个月(13~27个月)随访.Olerud评分均达到"好",早期活动组评分平均为(87±21)分,略高于石膏固定组[(79±1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早期活动组和石膏固定组术后12个月Tegner评分分别为(8.4±2.3)、(8.1±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早期活动组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7.7±1.8)周,而石膏固定组为(11.5±3.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活动组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石膏固定组中有1例出现假关节.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及回到骨折前的工作岗位,早期活动组花费时间为(9.2±1.9)周,比石膏固定组[(10.4±1.7)周1提前约1周(P=0.47). 结论 术后达到坚强内固定且有较好依从性的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采用早期活动及负重等功能锻炼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组织皮瓣移植一期固定与重建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1年2月至2007年10月收治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6~52岁,平均26.8岁.按Gustilo分型均为Ⅲ型,其中胫骨骨折累及长度11~17 cm,平均15.6 cm;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3 cm~20 cm×9 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组织皮瓣一期同时修复与重建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胫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移植组织全部成活,皮瓣弹性、色泽良好,所有患者获得5个月~7年(平均3.5年)随访.移植腓骨与胫骨平均在1.8个月时有骨愈合征象,术后3.5~4.5个月形成良好的骨性愈合并恢复行走功能.无骨不连及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 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地对胫骨重度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进行修复与重建,实现一期骨折固定与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观察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30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5年以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4例,女16例;年龄16~67岁,平均38.8岁;左侧21例,右侧9例.按Riseborough-Radin分型,Ⅲ型14例,Ⅳ型16例.采用经尺骨纵轴垂直平面截骨18例,尖端在远端的多平面"V"形截骨6例,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形截骨4例,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经骨折入路.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结果 进行评价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60~115个月,平均78.9个月.肘关节平均屈115.67°,伸-15.33°;Mayo评分为60~100分,平均86.83分,优14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6.67%.尺骨鹰嘴截骨延迟愈合1例.低能量和高能量损伤患者Mayo评分平均为89.55分和79.38分;Riseborough-Radin Ⅲ型和Ⅳ型患者的Mayo评分平均为90.71分和83.44分;对三种截骨方法 进行Mayo评分,经尺骨纵轴垂直平面截骨平均为86.39分,尖端在远端的多平面"V"形截骨平均为91.67分,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平均为90.00分.结论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满意,截骨方法 对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对比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58例.采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7.3±11.3)岁.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39.3±10.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伤17例,挤压伤3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Majeed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3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Majeed功能评价:经皮重建钢板组优9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86.1%;经皮骶髂螺钉组优10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疗效相当,但经皮重建钢板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无神经及血管损伤风险,且术中透视少.  相似文献   
130.
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oonrad-Morrey型半限制型假体全肘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8年4月采用Coonrad-Morrey半限制型假体治疗肘部疾患30例(31肘),其中新鲜肱骨髁间骨折18例,髁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或骨折不愈合9例,类风湿性肘关节炎(RA)2例(3肘),骨性关节炎(OA)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7~78岁,平均66岁.结果 20例(21肘)获得随访,均为骨折患者,平均随访35个月(12~52个月),术前因疼痛无法判断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术后MEPS评分平均为84分;21肘中,6肘优(28%),11肘良(52%),2肘可(10%),2肘差(10%).优良率80%.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针-针系统"失效,1例术后切口迟延愈合,1例尺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2例异位骨化.结论 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肘关节损伤可解除疼痛、恢复稳定性及改善活动范围.对于老年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及骨折不愈合,严格选择病例,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