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8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的患者,比较麻醉深度指数(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无手术刺激条件下监测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ASA Ⅰ或Ⅱ级患者20例,手术种类不限,诱导插管前以异丙酚TCI镇静,靶浓度从0.5 μg/ml开始,输注5 min后递增,递增梯度为0.5 μg/ml, 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为0分后5 min停止,试验中监测并记录患者CSI及BIS,每间隔20 s 行改良OAA/S评分,记录TCI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每变化0.1 μg/ml时的数值及时间。计算CSI 及BIS预测不同改良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结果 CSI及BIS与改良OAA/S评分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患者在不同改良OAA/S评分时的镇静深度均表现出较高的Pk值(Pk>0.9),且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语言反应消失时的BIS05与CSI05、BIS50与CSI50、BIS95与CSI95分别为79.2与74.9、69.2 与65.9、59.2与56.8。意识消失时的BIS05与CSI05、BIS50与CSI50、BIS95与CSI95分别为73.6与65.2、57.1 与54.8、40.6与44.3。结论异丙酚TCI镇静时CSI同BIS一样能够较好的反映患者的镇静深度变化,CSI监测用于观察患者语言反应消失和意识消失的能力优于BIS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期间熵指数对意识状态变化的预测效果及年龄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ASA Ⅰ或Ⅱ级腹部手患者29例,分为成年组和老年组,采用异丙酚效应室(Ce) 靶浓度分阶段实施TCI,清醒镇静(OAA/S)评分评价意识状态变化,当Ce达到6.0μg·ml-1后气管插管,记录给药前即刻(基础值)达到各靶浓度阶段,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1、2、3、4、5、 10min反应熵(RE)、状态熵(SE)、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通过预测概率评价熵指数对意识状态的预测效果。结果随着异丙酚Ce增加,RE和SE逐渐降低,RE和SE数值间差距缩小。与基础值比较,成年组Ce 2.0μg·ml-1时,RE和SE降低(P<0.01),老年组Ce 1.5μg·ml-1时,RE降低(P< 0.01),Ce 2.0μg·ml-1时SE降低(P<0.01)。患者意识消失时Ce:成年组(2.0±0.5)μg·ml-1,老年组 (1.4±0.4)μg·ml-1。RE和SE对于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分别是成年组:0.774和0.779,老年组:0.735 和0.725。当Ce达到3.0μg·ml-1以上,老年组RE和SE高于成年组(P<0.01),TCI期间两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与基础值比较,老年组Ce 2.5μg·ml-1和成年组Ce 3.0μg·ml-1时,血压降低(P<0.01)。气管插管即刻两组RE均轻度升高。结论异丙酚TCI期间,熵指数能预测意识状态的变化,且对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预测效果相当。RE对于意识状态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所致肢体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地震挤压伤后的病情判断、挤压综合征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汶川地震后挤压伤、挤压综合征患者66例,挤压伤18例、挤压综合征48例.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倒塌房屋及重物压砸伤.对患者年龄、性别、受挤压时间、肢体受累及情况、获救后的心率、尿液颜色、血钾、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检查结果,以及肢体治疗情况和最终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1)挤压伤18例21肢,其中单侧下肢(小腿)11例11肢,单侧上肢(前臂)4例4肢,一侧上肢合并一侧下肢(小腿)2例4肢,双前臂1例2肢;挤压综合征48例76肢,单侧下肢24例24肢,一侧上肢合并一侧下肢7例14肢,双侧下肢11例22肢,双下肢合并一侧上肢4例12肢,双上肢2例4肢.(2)挤压伤患者受挤压时间平均7.6h,挤压综合征患者平均16.4h.(3)2例挤压伤患者出现尿液颜色浅红色,32例挤压综合征患者出现褐色尿.(4)挤压综合征患者肢体累及数量高于挤压伤患者.(5)挤压综合征患者血钾、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水平较挤压伤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场救援过程中或获救后可以通过对患者受挤压时间、累及肢体数、尿液颜色以及血钾、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结果,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和帮助制定治疗方案.对指导地震等灾害性突发群体损伤事件的救治和提高患者救治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坏死面积比例在预测股骨头塌陷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在预测股骨头塌陷中的价值。方法测量9例(15髋)股骨头坏死标本的坏死面积比例,同时根据MRI计算该9例患者的坏死面积比例,两者进行比较。对8例(16髋)行2次及以上MR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第一、二次MRI上股骨头坏死面积比例的相关性。两次MR检查间隔平均18.9个月。根据27例(38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计算坏死面积比例及坏死指数,并进行随访。对发生坏死塌陷的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和坏死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标本和MRI上的坏死面积比例为63.23%±10.16%和63.60%±7.7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MRI计算出的坏死面积比例与标本测量所得的坏死面积比例一致。第一、二次MRI上的坏死面积比例分别为52.37%±19.91%和51.70%±21.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不随病程的延长而变化。在38髋早期坏死的股骨头中,有28髋塌陷,10髋未塌陷,塌陷与未塌陷患者的ARC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是否塌陷与其分期无关。坏死面积比例与坏死指数的相对危险度为1.043和1.020,表明坏死面积比例更能准确预测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是否塌陷。结论股骨头的坏死面积比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是否塌陷。  相似文献   
15.
马国芳  王小娜  王昕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12-2416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作为签约服务的提供主体,基于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如何科学地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是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目的 预测“2+X”家庭医生团队发展情况,探索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情况,为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新疆城镇人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新疆统计年鉴》。2018年新疆城镇人口数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研究于2019年进行,依据2011—2017年上述数据,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估2019—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及2018—2025年家庭医生团队相关卫生技术(卫技)人员数。计算2011—2025年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情况。观察每3 000服务人口的标准下和每2 000服务人口的标准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数及“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结果 预测2019—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逐年增长,从2019年1 317.39万人增至2025年1 706.42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逐年增长,由2019年的3 083人增至2025年3 268人;注册护士数逐年增长,由2019年3 256人增至2025年3 940人。以“2+X”家庭医生团队模式最低配置标准组建家庭医生团队,预测2018—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渐增多,且2025年理论上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技人员能够组建3 268个团队。2011—2016年注册护士数低于职业(助理)医师数,直到2017年有所改善,医师与护士比达1∶1.02,并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趋势较慢,预测2020年可达1∶1.08,2025年可达1∶1.21。由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结果可知,2011—2025年新疆城镇人口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每3 000服务人口数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82%;以每2 000服务人口数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标准,2018年“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为48%,理论上到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人口覆盖率为38%。结论 2018—2025年“2+X”家庭医生团队数量逐渐增多,但依据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服务2 000人口的标准,未来新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需求量很大,距实现辖区服务人口全覆盖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需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人才培养,组建提高型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家家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基于白蛋白胆红素指数(ALBI)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手术患者中期死亡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金华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市广福医院接受HCC根治性手术的533例患者,提取术后生存情况等资料。训练组纳入407例患者,验证组纳入126例患者,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组样本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HCC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基于ALBI分级的预测模型后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使用ROC曲线和预测模型校准图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方便临床使用。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80 U/L及以上、肿瘤最大径5 cm及以上、门静脉癌栓形成、ALBI分级2级为HCC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预后指数(PI)=0.550×ALT+0.512×ALBI分级+0.872×肿瘤最大径+1.377×门静脉癌栓。利用验证组样本评价模型预测能力,该模型预测患者术后12、36、60个月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872、0.814、0.810(均P < 0.01),预测结果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53、0.976、0.994。以36个月死亡风险区分能力与经典HCC分期模型比较,基于ALBI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14,优于ALBI(AUC=0.683)、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UC=0.713)、意大利肝癌计划评分(AUC=0.689)、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UC=0.645)、肿瘤TNM分期(AUC=0.612)(P < 0.05或P < 0.01)。结论: 丙氨酸转氨酶80 U/L及以上、肿瘤最大径5 cm及以上、门静脉癌栓形成、ALBI分级2级为HCC根治性手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ALBI分级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CC根治性手术患者中期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肿瘤风险预测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意义重大。但随着医疗大数据的产生,传统的统计预测方法逐渐无法满足需求,有必要尝试开展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在肿瘤预测领域的应用。目的 探讨支持向量机与XGboost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在成年人群肿瘤患病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1-2015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以我国12个地区(黑龙江、辽宁、湖南、山东、贵州、江苏、广西、湖北、河南、北京、上海和重庆)城乡成年(≥18岁)常住居民为对象,经过数据清理,最终纳入19 410人为本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2∶1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筛选策略,在训练集上分别建立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XGboost肿瘤患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进行验证。通过比较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模型预测肿瘤患病风险的性能。结果 19 410例研究对象中,被诊断为肿瘤患者262例(1.35%)。训练集(n=12 919)中含有174例肿瘤患者,测试集(n=6 491)含有88例肿瘤患者。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XGboost在测试集中预测成年人群患肿瘤的正确率分别为72.96%〔95%CI(71.86%,74.04%)〕、99.54%〔95%CI(99.34%,99.69%)〕、70.05%〔95%CI(68.92%,71.16%)〕,AUC分别为76.75%〔95%CI(72.35%,81.14%)〕、86.32%〔95%CI(81.64%,91.00%)〕、79.03%〔95%CI(74.96%,83.10%)〕。支持向量机、XGboost预测成年人群患肿瘤的AUC与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19、-2.138,P值分别为0.012、0.032);XGboost预测成年人群患肿瘤的AUC低于支持向量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1,P=0.037)。结论 支持向量机相较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成年人群肿瘤患病风险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AUC等指标较好,而XGboost未见明显优势,但考虑到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操作的便捷性和可解释性优势,建议在肿瘤风险预测方面,采用支持向量机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糖尿病足(DF)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目前,缺乏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指标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层的研究。因此,筛选出一个精确地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指标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趾臂指数(TBI)对DF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2月-2016年9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无心脑血管疾病的DF患者197例。根据TBI,分为N-TBI组(TBI≥0.7,n=107)、L-TBI组(0.5≤TBI<0.7,n=41)、EL-TBI组(TBI<0.5,n=4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BMI)、糖尿病(DM)病程、既往史(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血脂指标、药物应用情况,随访36个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TBI对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19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5±7.9)个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7%(27/197),死亡率为5.1%(10/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0.7〔OR(95%CI)=11.034(3.486,34.922)〕是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TBI组、L-TBI组、EL-TBI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5.24、32.81、30.56个月,三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事件的风险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因素后,与N-TBI组比较,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4.749(1.199,18.804),EL-TBI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HR(95%CI)为10.495(3.210,34.313)。结论 TBI可作为预测D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且随着TBI的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基于白蛋白胆红素指数(ALBI)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手术患者中期死亡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金华医院、金华市人民医院、金华市中医医院、金华市广福医院接受HCC根治性手术的533例患者,提取术后生存情况等资料。训练组纳入407例患者,验证组纳入126例患者,两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训练组样本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HCC患者术后死亡风险的临床危险因素,建立基于ALBI分级的预测模型后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使用ROC曲线和预测模型校准图评估预测模型的价值;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方便临床使用。 结果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80 U/L及以上、肿瘤最大径5 cm及以上、门静脉癌栓形成、ALBI分级2级为HCC根治性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据此建立预测模型,预后指数(PI)=0.550×ALT+0.512×ALBI分级+0.872×肿瘤最大径+1.377×门静脉癌栓。利用验证组样本评价模型预测能力,该模型预测患者术后12、36、60个月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872、0.814、0.810(均 P < 0.01),预测结果的拟合优度( r 2)分别为0.953、0.976、0.994。以36个月死亡风险区分能力与经典HCC分期模型比较,基于ALBI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14,优于ALBI(AUC=0.683)、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UC=0.713)、意大利肝癌计划评分(AUC=0.689)、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UC=0.645)、肿瘤TNM分期(AUC=0.612)( P < 0.05或 P < 0.01)。 结论丙氨酸转氨酶80 U/L及以上、肿瘤最大径5 cm及以上、门静脉癌栓形成、ALBI分级2级为HCC根治性手术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ALBI分级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CC根治性手术患者中期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