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72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5篇
  2篇
中国医学   129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判定心功能为Ⅲ级或Ⅳ级的63例CHF患者,按2: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中药汤药(由党参、麦冬、丹参、葶苈子等组成)口服,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15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1.43%,有效率为21.47%,总有效率为92.90%;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32±0.04与0.48±0.07(P<0.001);左室短轴缩短率[ΔFS(%)]分别为(19.29±2.23)%与(27.10±4.10)%(P<0.001);左室舒张期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分别为(15.89±4.25)mm与(7.64±3.57)mm(P<0.001);E峰/A峰比值(E/A)分别为0.89±0.24与1.38±0.32(P<0.01);心力衰竭各指标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益气活血法对CHF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2.
穴位体表电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治疗三叉神经痛。通过体表电极对穴位施加刺激,刺激频率为2/100Hz变频方波,刺激部位以双侧合谷为主穴,第一支配患侧“阳白”和“下关”;第二支配患侧“四白”和“颊车”及手背“落枕”穴;第三支配患侧“翳明”和“听会”。部分患者配合耳针治疗,治疗结果,28例中有7例痊愈(沾25%),显效、有效、无效各7例(各占25%)。我们的结果表明,穴位体表电刺激可以作为治疗三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体温及循环系统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9年8月选取在泰安市中医医院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入选病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30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取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加用,观察两组TEAS开始前(T0)、TEAS 30 min时(T1)、蛛网膜下腔麻醉完成后(T2)、手术切皮前(T3)、手术开始后1 h(T4)、手术结束时(T5)鼻咽温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鼻咽温度在T4、T5时点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波动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可促体温稳定,减轻循环波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通过患者背俞穴、募穴、原穴等特定穴位红外温度的组间比较研究与自身对照研究,观察贴敷法对冠心病的红外热成像及抑郁量表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皇姑区龙江社区冠心病志愿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20名,分为治疗组与健康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治疗组的温度特异性穴位;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抑郁量表(HAMD)分析治疗效应。结果与健康组相比,发现治疗组体表温度特异性穴位(P<0.05)心俞(左)、心俞(右)、大陵(左)、大陵(右)、膻中;在治疗后进行红外热成像的前后对照研究发现膻中、心俞穴有体表温度变化(P<0.05);治疗后,采用HAMD进行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背俞穴、募穴、原穴有红外温度低温表现。本研究的贴敷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心区体表代谢,贴敷方法还可以缓解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55.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学习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方法的前期课程,亦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临床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反复教授、巩固《经络腧穴学》中的相关知识点。本文结合使用不同版本的《经络腧穴学》教材进行教学的工作实际,从编写方式、内容、图示、学生反馈等方面,介绍在临床带教中使用该教材的心得体会。针对出版频次、插图绘制、排版、拼音标注及部分知识点细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编写和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自拟温肾健脾汤联合背俞穴针刺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硬皮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市中医医院针灸门诊的80例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用临床常规口服D-青霉胺治疗;试验组4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用自拟温肾健脾汤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和2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血清抗着丝点抗体转阴累积人数。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核抗体谱、血清抗着丝点抗体转阴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肾阳虚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采取自拟温肾健脾汤联合背俞穴针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增加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134篇文献,涉及177个针灸处方、88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1 20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腧穴依次是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脾俞、天枢、阴陵泉、太溪、肾俞、太白。常选用经脉为胃经、脾经、膀胱经,下肢及胸腹部腧穴使用较多,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合穴、募穴和交会穴,关联分析获得强关联腧穴配伍8组,其中足三里-三阴交居首位;聚类分析获得4个腧穴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多从脾论治,以调理脾胃功能为核心,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为核心腧穴,以辨证取穴为主,表里经配穴、远近配穴、前后配穴多种配穴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8.
陈晓冬  修英 《光明中医》2021,36(1):140-142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结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心悸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在大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的80例老年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临床传统的方法治疗;试验组40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结合情志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畏寒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悸患者来说,耳穴压豆结合情志护理对其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心悸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9.
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接受点穴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无新的出血或梗死。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FuglMeyer(FMA)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一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60.
Excess activation and expression of 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 channels (BKCa channels)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delayed neuronal death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lectroacupuncture can regulate BKCa channel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ut the precise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rat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odel rats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of 1 mA and 2 Hz atShuigou (GV26) for 10 minutes, once every 12 hours for a total of six times in 72 hours. We found that i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ats, ischemic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were mitigated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Moreover, BKCa channel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were reduced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noticeably improved. These changes did not occur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a non-acupoint (5 mm lateral to the left side of Shuigou). Thus, our ifndings indicate that electroacupuncture atShuigou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rats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BKCa channel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Additional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huigou acupoint has functional speciif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