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3篇
  免费   1765篇
  国内免费   1631篇
耳鼻咽喉   1209篇
儿科学   223篇
妇产科学   223篇
基础医学   972篇
口腔科学   465篇
临床医学   2233篇
内科学   6439篇
皮肤病学   163篇
神经病学   480篇
特种医学   4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741篇
综合类   327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71篇
眼科学   224篇
药学   1369篇
  25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221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1104篇
  2021年   1317篇
  2020年   1164篇
  2019年   977篇
  2018年   960篇
  2017年   833篇
  2016年   1087篇
  2015年   1089篇
  2014年   2020篇
  2013年   1792篇
  2012年   1503篇
  2011年   1629篇
  2010年   1278篇
  2009年   1191篇
  2008年   1230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1004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681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减少全麻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后麻醉苏醒期导尿管所致的患者躁动。方法将182例全麻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不留置导尿管)和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每组各91例。比较两组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例数、患者术后恢复原有排尿型态时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原有排尿型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期躁动、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手术不留置导尿管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不仅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排尿,还能显著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膈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并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7 年7 月至2018 年9 月接受右肝切除术的84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不同方案,分为两组:A组(n=45)采用常规引流方案,即术中采用氩气电刀游离肝脏且肝癌切除后不常规对拢缝扎膈肌创面,膈下留置双套管一根;B组(n=39)采用改良引流方案,在留置膈下双套管之外,另外留置膈下单腔管一根。比较两组肝硬化情况、肿瘤大小、肝门阻断时间以及膈下积液发生和处理情况。结果 A组较B组术后膈下积液发生率及微创穿刺率明显升高[60%(27/45) vs 7.7%(3/39),48.9%(22/45) vs5.1%(2/39),均P<0.01]。结论 采用氩气电刀游离肝脏且不常规对拢缝扎膈下创面,留置双套管并附加留置膈下单腔管,能较好地预防术后膈下积液的发生;对于已形成的膈下积液,膈下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总结肝脏恶性上皮样血管周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carcinoma,PEComa)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探讨PEComa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肝脏恶性PEComa患者临床资料,均在腹部B超、上腹部增强CT检查之后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并密切随访。结果 6例患者中女5例,男1例,多因上腹部疼痛就诊,且血清学检查基本正常。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肝脏单发性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CT平扫期表现为低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减轻。肿瘤位于左肝4例、右肝2例,大小为(7.1 cm×6.3 cm×5.7 cm)~(21.0 cm×18.0 cm×11.9 cm)。6例均行肝部分切除术,R0切除,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示,病灶由不同比例的血管、上皮样细胞及巨核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SMA、CD34、HMB45、Vimentin表达阳性。本组6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8个月(6~52个月),存活2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转移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肝脏恶性PECo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肝脏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增强CT检查有利于肝脏恶性PECom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行根治性肝脏肿瘤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术后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95.
背景与目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为胆总管结石。目前国内主流观点认为,对于发病早期的ABP应尽早进行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诊疗,然而,近期的文献及指南表明ERCP联合EST并非适用于所有的ABP患者。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ERCP联合EST治疗ABP的临床价值及其临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因ABP收治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取保守治疗,另60例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72 h内实施ERCP联合EST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整体分析结果显示,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CRP恢复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患者,ERCP联合EST治疗在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CRP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均P0.05);但对于不伴急性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均无明显优势(均P0.05)。无论是整体分析还是亚组分析,ERCP联合EST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治疗费用(均P0.05),而两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ERCP联合EST治疗ABP相比保守治疗而言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伴有急性胆管炎的ABP效果确切;但对于不伴胆管炎的ABP,ERCP联合EST治疗较保守治疗并无明显优势,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临床中需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建议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62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6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在呕吐、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切口及盆腔感染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应用情况。方法选择62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先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平卧位后进行针刺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并发症、手术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更小、临床效果更好。结论针刺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性阑尾炎切除术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七氟醚结合地佐辛在食管癌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与我院90例患者需进行食管癌切除手术。以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食管切除术。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前进行七氟醚结合地佐辛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则在手术前使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效果为优者占比73.33%(33/45),优良率为86.67%(39/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23/45),71.11%(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186.34±15.16)mim,术毕清醒时间为(4.13±0.54)min;对照组麻醉时间(136.38±13.16)mim,术毕清醒时间为(6.15±0.76)min,观察组麻醉时间长于对照组,术毕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七氟醚结合地佐辛在食管癌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不仅可明显提升麻醉效果,还可减少术毕清醒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经腹根治术,研究组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转移率、复发率、3年随访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基于患者病症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ET-DCR)中缝合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患者85例9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当双眼均为泪囊炎时,确定右眼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左眼为另一组)对照组(不缝合)和观察组(缝合)。所有患者均随访超过12个月。比较两组治愈率和肉芽组织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1.25%(39/48)(χ^2=5.3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有14.00%(7/50)、对照组有31.25%(15/48)患者吻合口周围发生肉芽组织增生(χ^2=4.19,P<0.05)。结论应用缝合技术的ET-DCR可减少肉芽组织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特别是对小泪囊患者可能存在特别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