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9篇 |
免费 | 293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篇 |
儿科学 | 91篇 |
妇产科学 | 1325篇 |
基础医学 | 556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704篇 |
内科学 | 135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514篇 |
特种医学 | 49篇 |
外科学 | 169篇 |
综合类 | 930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73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12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158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209篇 |
2019年 | 181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57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381篇 |
2013年 | 535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81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90篇 |
2007年 | 267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 分析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泰州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孕足月经阴道分娩者30例(瘢痕子宫组),并收集同期孕足月自然临产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例(初产组)及经产妇30例(经产组),比较分析三组产妇的产程特点、新生儿结局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瘢痕子宫组分娩成功率90%(27/30)。瘢痕子宫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初产组(P<0.05)且均长于经产组(P<0.05);而第三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1 min评分、产妇产后住院时间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组的产后2 h、24 h出血量,多于初产组及经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经产组产后2 h出血量多于初产组(P<0.05),而两组产后24 h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需严格把握试产标准,产程中须严密监测,并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69-72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进行硬膜外镇痛对产程时间的影响和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165例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范围为2016年3月~2019年2月,按照产妇入院顺序分为活跃组、潜伏组和自然组,每组55例,活跃组产妇进行活跃期硬膜外镇痛,潜伏组产妇进行潜伏期硬膜外镇痛,自然组产妇进行自然分娩。观察三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妇的分娩状况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采用Apgar评分判断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潜伏组产妇的宫口扩张速度明显快于活跃组和自然组,潜伏期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活跃组和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组和潜伏组产妇的缩宫素使用率分别为50.91%和45.45%,明显高于自然组18.18%,产妇器械助产率分别为25.45%和30.91%,明显高于自然组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跃组和潜伏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分别为9.09%和7.27%,明显低于自然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的顺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10 min和40 min,自然组产妇的VAS评明显高于活跃组和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潜伏期对产妇进行硬膜外镇痛可以缩短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加快宫口扩张,减轻产妇的疼痛,提高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IEB)镇痛模式中罗哌卡因的分娩镇痛效果及最适宜浓度。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龙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IEB镇痛的健康初产妇120例,按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075%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1%罗哌卡因)、高浓度组(0.125%罗哌卡因),每组各40例。记录3组产妇在镇痛前、镇痛后1~7h、分娩时及分娩后1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评估3组产妇椎管内麻醉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记录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罗哌卡因总量、舒芬太尼总量、缩宫素使用情况、总满意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后随产程进展,3组产妇的VAS均逐渐升高,其中低浓度组VAS相对较高;3组中除镇痛后1h外的其他时间点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3组VAS均达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1~7h,中浓度、高浓度组中Bromage评分1分的产妇占比均高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中Bromage评分0分的产妇占比低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及分娩后1h,高浓度组Bromage评分1分的产妇占比高于低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程时间、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使用缩宫素患者占比、总满意度、新生儿出生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0.1%罗哌卡因联合0.4μg/ml舒芬太尼的IEB镇痛模式可达到起效时间短、疼痛感觉阻滞完全、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少的目的,且不影响产程时间、宫缩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还减少了硬膜外用药的总量,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新产程模式下剖宫产和产钳术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分娩结局的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住入院的103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 其中以产钳分娩的60例孕妇为研究组,53例以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为对照组,评估其分娩结局,分析两种分娩方式对孕产妇的影响。采用χ2 检验比较剖宫产及产钳分娩两组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时、产后感染、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III度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切口预后不良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产时发热、产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66%(1/60)、1.66%(1/60)、3.33%(2/60),χ2 值分别为(4.514 和5.698、4.826,P值分别为 0.040 和 0.020、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32%(6/53)、13.20%(7/53)、15.09%(8/53)],但是研究组会阴III度裂伤、宫颈裂伤、阴道裂伤、发生率为分别为[15.00%(9/60)、13.33%(8/60))、(11.66%(7/60)),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53)、1.88%(1/53)、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切口预后不良的比例分别为[5(8.33%)、4(6.66%)],略低于对照组[(6(11.32%)、4(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86、0.233,P 值均>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可明显降低产时、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软产道裂伤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但同时需要注意软产道裂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许向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2):184-185
为探讨未产妇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本次妊娠前有药物流产史的妇女 12 8例与同期有人工流产史妇女 2 46例及无流产史的妇女 2 5 8例进行比较 ,随访妊娠分娩结局。结果表明 :因胎盘原因所产生的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和先兆流产、早产发生率药物流产组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 (P <0 .0 1) ,与无流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产后出血发生率 ,药物流产组亦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 (P <0 .0 5 ) ,与无流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未产妇女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时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无流产者相比未见增加 ,与人工流产者相比 ,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实施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共5 769例。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的2 829例产妇归为研究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824例采用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提出的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2 9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779例采用原产程标准进行干预和管理。对两组的剖宫产率、手术指征构成比、阴道试产成功率、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指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52.7%(1 490/2 829),低于对照组(57.7%,1 696/2 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阴道试产的产妇中,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3.4%(1 339/1 824),高于对照组(69.9%,1 244/1 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23.4%,348/1 490)、胎儿宫内窘迫(19.0%,283/1 490)、社会因素(11.3%,168/1 490)是研究组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1.0%,356/1 696)、社会因素(16.2%,275/1 696)、瘢痕子宫(14.5%,246/1 696)是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瘢痕子宫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5.8%(86/1 490)vs 7.5%(127/1 696)]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及社会因素是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研究组和对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176/485)vs 37.2%(199/535),P>0.05];但研究组社会因素[26.6%(129/485)vs20.9%(112/535)]及头位胎方位异常[17.3%(84/485)vs 12.5%(67/535)]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产程时限异常构成比低于对照组[8.9%(43/485)vs 14.8%(7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道深度裂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新产程标准时需强调规范产程管理,遵循个体化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促胎肺成熟药物地塞米松、EGF、TRH对母、胎组织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建立孕兔宫内感染模型,分别用地塞米松、EGF、TRH联合先锋霉素V治疗,通过光镜观察母、胎组织的感染程度,检查孕兔和胎仔的存亡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治疗组胎肺和胎盘的感染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和/或EGF治疗组,子宫感染程度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地塞米松治疗组孕兔发生早产和胎儿死亡的数量明显多于EGF治疗组,TRH治疗组的胎儿早产和死亡率明显高于EGF治疗组和对照组,母兔死亡仅见于TRH组。结论 在宫内感染时,地塞米松治疗可加重母、胎组织感染,引起胎儿早产或死亡,TRH也具有加速早产和导致母、母胎死亡的副作用,而EGF不加重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68.
李文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0(4):24-25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风险关系。方法 :应用头位分娩评分法对 135例足月单胎头位难产初产妇进行评分 ,按评分分组处理。结果 : ≤ 8分 ,剖宫产率 10 0 % ,新生儿窒息率 16 7%。 9分 ,10分 ,11分3组分娩方式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3组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评分≤ 9分者应放宽剖宫产指标 ,评分 10分者应作短期试产。评分 >10分者大胆试产 ,阴道分娩不因评分低而增加新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69.
耳针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耳针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 8例正常足月初产妇临产后取耳穴、子宫穴、神门穴、交感穴、内分泌穴针刺镇痛 ,同时以 6 0例足月妊娠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 ,不采取任何方法进行镇痛。记录 2组镇痛效果及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的数值。结果 :耳针能协调子宫收缩、减轻疼痛、缩短产程 ,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均无影响。结论 :耳针用于分娩镇痛安全、简便、有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70.
肝癌与乳癌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癌与乳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以及这两种情绪障碍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肝癌组、乳癌组、非癌性疾病对照组各 6 5例进行评定。结果 :抑郁发生率 :肝癌 43 0 8% ,乳癌 2 0 % ,对照组 9 2 3%。焦虑发生率 :三组分别为 2 4 6 2 %、40 %、13 6 %。两组癌症抑郁、焦虑均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肝癌、乳癌患者与非癌患者相比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 ,在抑郁、焦虑情绪表达上 ,两组癌症亦有差异。提示合理的针对性心理干预在癌症的控制及生存质量提高上其意义是毫无置疑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