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58篇
  免费   3757篇
  国内免费   1613篇
耳鼻咽喉   377篇
儿科学   501篇
妇产科学   857篇
基础医学   2394篇
口腔科学   316篇
临床医学   4621篇
内科学   4734篇
皮肤病学   704篇
神经病学   1604篇
特种医学   9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014篇
综合类   822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805篇
眼科学   984篇
药学   18094篇
  38篇
中国医学   4407篇
肿瘤学   2769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82篇
  2022年   1348篇
  2021年   1745篇
  2020年   1527篇
  2019年   1379篇
  2018年   1600篇
  2017年   1645篇
  2016年   1819篇
  2015年   1886篇
  2014年   4249篇
  2013年   4508篇
  2012年   4264篇
  2011年   4655篇
  2010年   3420篇
  2009年   3048篇
  2008年   2923篇
  2007年   2856篇
  2006年   2500篇
  2005年   2100篇
  2004年   1601篇
  2003年   1366篇
  2002年   1106篇
  2001年   949篇
  2000年   786篇
  1999年   740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462篇
  1996年   378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50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80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169篇
  1984年   172篇
  1983年   101篇
  1982年   108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80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69篇
  1976年   70篇
  1975年   7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3H-胸苷酸掺入法对选择前列腺癌化疗方案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选择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RPC)的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3H-胸苷酸(3H-TdR)掺入法检测了20例HRPC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HRPC对单药的体外敏感性依次为足叶乙苷(VP16)>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雌二醇氮芥(EMP)>长春花碱(VLB)>顺铂(DDP);二药联合可使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依次为EMP加VP1 6、5-FU加ADM>EMP加VLB>5-FU加DDP三药联用抑瘤作用更强,EMP加VLB加APM、5 FU加ADM加DDP>EMP加VLB加DDP.结论3H-TdR掺入法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对HRPC以联合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2.
辽宁产东亚钳蝎毒镇痛作用与脑内中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立体定位、核团内注射与电解损毁核团技术及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以猫丘脑后核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为内脏痛指标,观察向尾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杏仁内侧核内注入东亚钳蝎毒及在电解损毁3个核团前后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的变化。在损毁诸核之前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单位诱发放电,损毁诸核之后诱发放电减弱或消失,这与辽宁产东亚钳蝎毒注入诸核团中的作用相一致。表明蝎毒的作用部位与上述核团有关,更进一步证明蝎毒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43.
两种靶控方法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总被引:71,自引:4,他引:67  
目的 比较靶控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人,年龄18~65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靶控血浆浓度组(P组)和效应室浓度组(E组)。设定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靶浓度分别为4 μg/ml和2 ng/ml。观察给药后意识消失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s)的变化。术中调整两药靶浓度保持AAIS低于20。记录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和睁眼时间和AAIs的恢复。结果 E组意识消失的时间[(0.45±0.10)min]明显短于P组;此时两药的用量也明显高于P组。两组均能引起明显的低血压,但降低程度相似,且均未见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AAIs在意识消失时P组为41±22;E组49±16:但插管时均在20以下。术中血液动力学保持较低水平(P<0.01)。两组的插管评分、麻醉质量评分相似。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Aldrate评分及手术结束时疼痛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靶控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输注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靶控效应室诱导时间更短,且无明显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观察葛根素冻干粉针(麦普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冻干粉针4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电图12导联中ST段下降导联数(NST)及12导联中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心绞痛患者6~18个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冻干粉针剂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应用简单、监测方便,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5.
阿奇霉素和鱼腥草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点滴阿奇霉素和鱼腥草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研究 ,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 5~ 10mg/kg ,每日 1次 ,加鱼腥草 1~ 3ml/ (kg·d) ,每日 1次静脉滴注 ,疗程 5~ 7d。对照组选用头孢拉定 5 0~ 10 0mg/ (kg·d)加利巴韦林 10mg/ (kg·d)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疗程 5~ 7d。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72 .5 %和 89.8% ,而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4 5 .3%和 73.6 % (P <0 .0 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5 %和 10 .8% (P >0 .0 5 )。结论 阿奇霉素加鱼腥草静脉滴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采用权重配方法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的优化配伍方案。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1~55岁。诱导药物的低效量和足量分别确定为咪达唑仑0.02、0.06mg/kg,芬太尼2、6μg/kg,异丙酚0.5、1.5mg/kg。根据权重配方法,将病人随机分配至3种药物不同剂量组合的6个配伍组(n=10)。连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各组依次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和罗库溴铵0.6mg/kg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即刻、异丙酚注入后1、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BIS、MAP及HR。按权重配方法的剂量优化原则评判复合药效,分析各组份药的重要程度及相互作用的性质。结果以BIS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s、异丙酚1.0mg/kg配伍时,异丙酚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具有相加性作用;以MAP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配伍时,异丙酚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具有协同性作用,异丙酚与芬太尼具有相加性作用;以HR为评价指标,当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0mg/kg配伍时,芬太尼为主药,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具有协同性作用。结论腹腔镜手术病人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诱导在维持镇静方面为相加作用,在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方面为协同作用;优化配伍方案为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异丙酚1.5mg/kg。  相似文献   
147.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3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 ,将 6 1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加用醒脑静组 (治疗组 ) 31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 30例 ,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 ,有效 15例 ,总有效率 87.10 % ;对照组治愈 5例 ,有效 16例 ,总有效率 70 .0 % ,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从时效关系看 :治疗组对意识障碍的起效时间〔(72 .0 0± 33.94 )小时〕明显快于对照组〔(117.71± 34.70 )小时 ,P<0 .0 1〕,表现为促醒时间短 ,意识恢复正常快 ,并能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从改善原发病症状、体征及血气指标看 :治疗组在改善头痛、失眠、多语、幻觉、谵妄、狂躁及喘憋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对降低 Pa CO2 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具有开窍醒脑、行痰通瘀、镇静止痉和清热解毒等功效 ,是防治肺性脑病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使输液疗法中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也是对有限药物资源的维护。方法:对用四类抗感染药物出现不良反应91例患者行减慢输液速度、平卧、松解领扣、按合谷穴、心理护理、保暖、进饮食等处置。结果:91例药物不良反应,有89例顺利完成输液治疗,2例无效,更换药物。结论:有责任感,加强观察护理及时发现患者反应前驱症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会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9.
淋巴丝虫病为东南亚、西太平洋及南太平洋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此为慢性病,丝虫之成虫寄生于淋巴管或淋巴结,长达10-18年之久,致淋巴循环受阻塞而形成象皮病。根据微丝蚴在人体末梢血液之出现时间,分为日间和夜间之周期型与亚周期型。媒介多达40余种。防治方法主要赖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预期以现有的药物可于2020年消灭全球之淋巴丝虫病。本将班氏丝虫、马未丝虫及旁汶丝虫发现之经过,微丝蚴定期性,病媒蚊种及防治原则,作了相当完整的综述。笔曾在中所提及的多数国家实地防治丝虫病。  相似文献   
150.
In an attempt to clarify the role of 5-hydroxytryptamine (5-HT) in the discriminative stimulus properties of MK 212 (6-chloro-2[1-piperazinyl]pyrazine),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trained to discriminate 0.5 mg/kg of this compound from saline. While the putative 5-HT agonists fenfluramine and m-chlorophenylpiperazine (MCPP) mimicked MK 212 in a dose-related manner, 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LSD), 8-hydroxy-2(di-n-propylamino)tetralin (8-OHDPAT), 5-methoxy-N,N-dimethyltryptamine (5-MeODMT), quipazine, Ru 24969, and 1-(m-trifluoromethylphenyl)piperazine (TFMPP) failed to substitute completely. The 5-HT1/5-HT2 antagonists BC 105, metergoline, and methysergide completely blocked the MK 212 cue, while the selective 5-HT2 antagonists ketanserin and pirenperone, the dopamine antagonists haloperidol and spiperone, and the beta-noradrenergic antagonist propranolol were without effect. The substitutions of fenfluramine and MCPP for MK 212 support a role for 5-HT in the MK 212 cue; however, the lack of substitution of many other 5-HT agonists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complete antagonism by 5-HT1/5-HT2 but not by selective 5-HT2, antagonists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that 5-HT1 receptors mediate the stimulus properties of MK 212.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support this hypothesi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role of 5-HT and other neurotransmitters in the stimulus effects of MK 212.Port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Committee on Problems of Drug Dependence Satellite Session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Interested in Drugs as Reinforcers and the Society for the Stimulus Properties of Drugs) in Baltimore, MD (1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