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5篇
  免费   1340篇
  国内免费   415篇
耳鼻咽喉   458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188篇
基础医学   938篇
口腔科学   1316篇
临床医学   1154篇
内科学   1493篇
皮肤病学   1422篇
神经病学   382篇
特种医学   5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022篇
综合类   213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83篇
眼科学   3509篇
药学   839篇
  8篇
中国医学   359篇
肿瘤学   33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782篇
  2020年   631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514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885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869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842篇
  2007年   827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461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301篇
  1997年   288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93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罗栋强  王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348-1350
目的:比较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疗效。方法:近视性散光行LASEK治疗的患者84例(168眼),LASIK治疗的患者92例(184眼),根据散光分为Ⅰ组(散光-0.25~-1.75D)、Ⅱ组(散光-2.0~-3.75D)和Ⅲ组(散光-4.0~-5.75D),随访6mo观察两术式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CVA)、散光度、裂隙灯检查、眼压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6moⅢ组中裸眼视力(UCVA)≥1.0者LASEK占78.6%,LASIK占50.0%,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61,P<0.05);残余散光度LASEK为-0.43±0.35D,LASIK为-0.72±0.46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24,P<0.02);Δsimk值LASEK为0.60±0.39D,LASIK为0.86±0.47D,两术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49,P<0.05)。结论:LASEK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效果,与LASIK相比其安全性、预测性更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波前引导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比较性研究,将拟行LASIK的青壮年近视患者48名(96眼),其中,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26名(52眼),随机分为波前引导组和传统组,分别检查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高阶像差,并比较术前戴角膜接触镜组(contactlens,C组)与未戴组(non-contactlens,N组)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结果无论是传统组还是波前引导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安全指数、有效指数和对比敏感度增加倍率等方面C组与N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组和波前引导组术后总高阶像差和各高阶像差RMS值(RMSh和RMS3~6值)均较术前增加,平均增加约1倍。传统组中术后RMSh和RMS3~6值增加倍率和下降比例C组与N组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时RMSh值增加倍率分别为1.28倍、1.17倍。引导组中术后RMSh、RMS3~5值增加倍率C组均明显高于N组(P<0.05),术后6个月时RMSh值增加倍率分别为1.58倍、0.77倍(P<0.05),N组术后不同时间RMSh、RMS3~5值下降比例均高于C组。术后6个月时,RMSh值下降比例C组与N组分别为9.1%和22.7%。结论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影响波前引导LASIK对高阶像差的矫正,而对传统LASIK术后高阶像差影响不明显。术前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行波前引导LASIK应慎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使用Moria M2微型角膜刀,90μm深度一次性切割头和德国ALLEGRETTOWAVETM Eye-Q准分子激光机对98例195眼近视病人施行矫治手术.按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89眼(-6~-12.875)D,Ⅱ组106眼(-1.25~-5.875)D,术后随访3m以上.结果 术中制瓣良好,出现薄角膜瓣1例,未出现瓣碎裂、游离瓣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d181眼(92.82%)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m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最佳矫正视力的I组为84眼(97.67%),Ⅱ组为97眼(91.51%).195眼中共5眼(2.56%)出现-1.25D~-2.75D的回退.术后3m角膜地形图曲率(38.37±1.88)D和散光(-0.82±0.69)D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平均高阶像差均方根为(0.24±0.08)较术前增大.结论 Moria M2"90"微型角膜刀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行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与普通球面切削的视力、Q值和像差差异,探讨非球面切削对提高视觉质量的作用。方法高度近视眼病例56例(112眼)分为两组,分别行非球面切削(52眼)与普通球面切削(60眼),对两组术后10d,1、3、6个月的视力、Q值以及术后6个月的像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均可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普通球面切削组术后各时期Q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非球面切削组术后10d、1个月Q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3个月、6个月Q值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各时期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球面切削组像差增加又明显高于非球面切削组(P〈0.05)。结论使用非球面切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高阶像差增加的问题,对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5.
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临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以来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的病历(包括外院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患者34例64眼,男18例,女16例,年龄18~35岁,手术前等值球镜为-3.50~-14.00D,发病时间为术后6~28d。结果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普通型、上皮水肿型、层间积液型、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型、角膜扩张型。其中普通型46眼,其临床仅表现为高眼压;上皮水肿型4眼,除高眼压外,裂隙灯检查可见全角膜上皮水肿;层间积液型2眼,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层间有积液,角膜中央测出为低眼压,但从周边测可发现眼压升高;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型4眼,其特点为高眼压,裂隙灯检查可见类似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表现,皮质类固醇治疗加重病情,降眼压治疗有效;角膜扩张型8眼,临床表现为高眼压,角膜地形图可发现角膜扩张。结论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前瞻性研究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W)治疗近视临床效果。方法将球镜-8.00D以下,柱镜0.00D-3.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6例72眼行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ORK-W),对照组30例(60只眼)行常规LASIK。观察术后1m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波面像差中的慧差、球差及总像差均方根RMS增加值,对比敏感度的改变,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和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角膜波面像差(慧差、球差、均方根RMS)的增加均较对照组明显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也明显的好,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波面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ORK-W)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增加,尤其减少慧差增加效果更明显,明显改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总结Nd:YAG激光治疗前壁与角膜内皮相贴的虹膜囊肿的经验。方法对5例前壁与角膜内皮相贴的虹膜囊肿进行YAG激光经前房角镜反射爆破治疗,破坏囊肿的完整性。结果5例虹膜囊肿均萎缩,无复发。结论Nd:YAG激光经前房角镜反射治疗前壁与角膜内皮相贴的虹膜囊肿是一种安全、方便、快捷、损伤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532nm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辅以营养神经中西药物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末在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采用532nm绿激光眼底光凝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CSC204例(209眼)为激光组,仅采用药物治疗的CSC47例(48眼)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眼底情况和视力变化。随访时间≥3月。结果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72眼(81.3%)和198眼(94.7%);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临床治愈分别为12眼(25%)和30眼(62.5%)。激光组在治疗后1个月(χ2=63.01,P<0.001)和3个月时(χ2=40.52,P<0.001)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激光组治疗后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9±0.33和0.97±0.13,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7±0.3有明显提高(u=10.7,P<0.01和u=16.3,P<0.01);对照组治疗1月和3月时平均视力分别为0.70±0.28和0.82±0.23,也均较治疗前平均视力0.55±0.32有明显提高(u=2.44,P<0.05和u=4.75,P<0.01),但治疗后1月和3月时激光组的平均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u=4.31,P<0.01和u=4.36,P<0.01)。激光组眼底光凝治疗后2周时155眼黄斑区水肿消退(74.1%),治疗后4周时192眼黄斑区水肿消退(91.9%);7眼进行了补充光凝;随访3~18个月,眼底检查未提示复发。对照组在治疗后6~9月复发10例(20.8%)。结论眼底激光光凝术治疗CSC操作简便且疗效确切,少有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波长为532nm的绿激光在屈光间质透过率高,易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而被黄斑部叶黄素吸收少,在眼内和视网膜内散射更低,所以该波长激光也常被用来治疗视网膜裂孔,较其他波长的眼底激光治疗器更为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999.
崔靖  颜华 《天津医药》2007,35(1):37-39,F0003
目的:探讨应用氪离子激光建立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CNV形成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雄性BN大鼠25只,从中随机选取1只大鼠(2只眼)为空白对照,不进行激光光凝;其余24只大鼠48只眼作为实验组,行视网膜光凝。氪离子激光光凝后3、7、14、21、28及56d分别随机抽取4只实验组大鼠(8只眼),行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组织病理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经FFA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光凝后第7天光凝斑部位开始出现荧光素渗漏(59%)。21d荧光素渗漏达高峰(84%);21d后荧光素渗漏稳定。光凝后7-21dCNV最大中央厚度显著增加,21d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应用氪离子激光建立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安全有效,成模时间短,持续时间长,成模率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经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105例(111侧)输尿管结石行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直径0.6~2.4cm,平均(1.3±0.4)cm,结石合并息肉12侧。分析钬激光碎石术碎石时间、结石粉碎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05例(111侧)输尿管结石一次手术结石粉碎率92.79%(103/111),其中下段结石97.77%(44/45),中段结石95.00%(13/14),上段结石80.77%(21/26);结石排净时间3~60d,平均(18.5±12.5)d,手术时间10~90min,平均(30.4±12.5)min,术后住院时间1~7d,平均(3.1±1.7)d。一次碎石不成功8例中,下段1例为输尿管开口狭窄无法置入输尿管镜而改行开放手术,中段2例为输尿管息肉部位出血视野不清,给予消炎止血治疗3d后二次碎石成功,上段5例失败者其中2例为输尿管严重扭曲而改行开放手术,另外3例均为结石移位入肾内,留置双J管后行ESWL治疗。术后高热5例,予以抗生素治疗3~7d后治愈。无穿孔、狭窄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高效、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输尿管狭窄、扭曲、术中出现结石移位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