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2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273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081篇
内科学   304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22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424篇
综合类   506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844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98篇
  3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12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一套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后的长期影响评价提供评价工具。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回顾确定指标框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专家函询问卷。经两轮专家函询,根据指标筛选的原则、标准以及专家对指标体系的意见,形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第一、二轮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超过0.78。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低于0.16,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在0.14~0.41,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最终确定了环境卫生、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3个维度,共22个国家卫生城市影响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关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后的长期影响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992.
王欣欣  朱珠  栾伟 《现代预防医学》2022,(20):3747-3752
目的 构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价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5月,采用文献研究法、焦点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筛选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开展3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回收率为100%、100%、93.4%,专家权威系数为0.82、0.82、0.8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95~0.211、0.095~0.149、0.159~0.200。所有专家的所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均小于0.1。最终确立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共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39 个。结论 构建的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的评价指标专家咨询意见趋于一致,内容科学、合理,今后需进一步在老年人群中开展实证工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际入院及住院日适宜性评价标准,结合我国三级综合医院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构建具备一定适用性以及时效性的三级综合医院有效住院日识别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搭建识别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专家研讨会确定最终的三级综合医院有效住院日识别指标体系。结果23名咨询专家的权威度为0.835,第二轮专家咨询的意见协调系数为0.311,经专家研讨会讨论,确定三级综合医院有效住院日识别指标体系共计27个指标,其中包括7个医疗服务指标、7个护理/生命支持服务指标、13个患者状况指标。结论可以从医疗服务、护理/生命支持服务和患者状况3个方面来识别有效住院日,通过主动规避无效住院日来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加快三级综合医院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与优序图法建立医院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复习法及焦点小组讨论法确定初始指标供专家筛选,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考核指标,应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一套包含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的科研绩效指标体系。结论研究建立了一套科研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以本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基础,医院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确定科技绩效考核目标及具体的考核条目,促进医院科技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分析在线问诊患者特征和代理患者提问等现象的特点,发现在线医疗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抓取丁香医生平台在线问诊服务的医患交流文本等信息,结合线下医院数据,通过文本挖掘、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不同于线下医院老年患者居多,丁香医生平台以青壮年用户为主,代问比例为26.74%,与患者年龄呈U型关系;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平台青年和中老年患者数量均有下降趋势。结论:中老年患者主要通过亲友代问参与在线问诊,且整体使用率较低;在线医疗社区存在较严重的用户流失问题,应深入发掘目标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留存率和活跃度。  相似文献   
996.
正结直肠癌的诊疗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报道腹腔镜结肠切除术距今已有30余年,随着多项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公布,结直肠癌手术也进入了微创时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结直肠癌手术的标准术式。近年来,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理念更新较大,完全腹腔镜消化道重建、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和经肛术式等技术发展迅速。在开展各类新术式中,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价和监测提供工具.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为理论框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方法收集评价证据,由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初步拟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4.85%与96.43%,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与0.869,协调系数分别为0.099~0.163,0.096~0.135.结论 构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过程严谨,具有可靠性,权重分配合理,可用于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建立北京地区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北京地区肾内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循证筛选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对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及面对面讨论.结果 构建了 26项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100%,权威系数为0.80和0.81,第2轮专家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2~0.22,协调系数为0.26~0.52.结论 构建的肾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可用于肾内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生态圈及确定其权重,为促进住院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构建护理安全生态圈,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检验其逻辑一致性.结果 最终确定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生态圈包括一级指标5项,即人员素质及能力(权重0.3611)、仪器设备(权重0.1801)、药品卫材管理(权重0.1274)、组织管理(权重0.2357)和组织环境(权重0.0957),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62项.各级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及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均<0.10.结论 构建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生态圈全面、系统,可有效指导护士的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和维护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IntroductionPatient expectations of an osteopathic consultation can influence their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osteopathic management. Throughout an osteopathic consultation practitioners' may use manual therapy (MT) and/or non-manual therapy (NMT). Currentl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patient's expectations and preferences of osteopathic manage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patients' expectations of their management within an osteopathic consultation, specifically in terms of the ratio of MT and NMT.MethodsNew patients to the Victoria University student osteopathic clinic were invited to complete a 5 question likert survey about their previous osteopathic experience; body region to be treated, and the expected ratio of MT to NMT during the consultation.ResultsOverall, Of the 161 participants, 85.7% expected a ratio of 75:25 or 50:50 MT to NMT (Q3), while 49% of participants were ‘extremely likely’ to ‘likely’ to attend a solely NMT consultation, if it were best practice for their condition (Q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identified between responses to Q3 or Q4 when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revious osteopathic consults, or gender. There was a positive,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Q3 and Q4.Conclusion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expected their osteopathic consultation to consist mostly of MT. This study enhances osteopaths’ understanding of patient expectations,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he formulation of improved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plan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strategies on how to best align patient expectations of management with the broader evidence b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