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0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44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08篇
妇产科学   197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1853篇
内科学   1089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1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3387篇
预防医学   680篇
眼科学   117篇
药学   1489篇
  32篇
中国医学   974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54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640篇
  2010年   555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评价根据年龄断层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水平联合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PTE)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肺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下肢DVT组和伴非高危PTE组。分析两组患者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阳性比例、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诊断伴非高危PTE风险的价值。结果入组475例患者中单纯下肢DVT组346例(72.8%),伴非高危PTE组129例(27.2%)。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诊断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3(95%CI=0.497~0.610)、0.724(95%CI=0.670~0.779)、0.698(95%CI=0.645~0.750)、0.751(95%CI=0.701~0.802)、0.727(95%CI=0.678~0.777)。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AUC均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Wells评分AUC大于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修正Geneva评分。结论调整阈值的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对下肢DVT伴非高危PTE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恶性疟疾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为临床了解病情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 36例外周血涂片镜检阳性恶性疟疾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恶性疟疾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疟疾患者D-二聚体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恶性疟疾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同期门诊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COPD稳定组),分别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轻及中度组、重度及极重度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COPD稳定组和AECOPD组Fib、D-D的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ECOPD组Fib、D-D的结果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P〈0.01),3组间Fib、D-D的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亚组内重度及极重度组患者的Fib、D-D分别高于组内轻度及中度组(P〈0.01)。AECOPD组轻度及中度亚组的Fib、D-D高于COPD稳定组轻度及中度亚组(P〈0.05);AECOPD组重度及极重度亚组患者的Fib、D-D结果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重度及极重度亚组(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Fib、D-D的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增高。检测D-D、Fib水平有助于了解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蒲双清片中咖啡酸及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A:乙腈,B:0.5%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值为3.14 )[0~13min (A∶B=12∶88 ) ,13~35min (A∶B=25∶75)],流速:1.0mL·min-1 ,检测波长 320nm,进样量:10μL.盐酸小檗碱在148 ~740μg(r=0.9996)、咖啡酸在1-20μg(r=0.999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4%(RSD=0.81%)、99.45%(RSD=1.18%).本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可用于连蒲双清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喜得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小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原位杂交变化的影响,并探讨NMDA受体原位杂交变化特征及喜得镇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喜得镇溶液灌胃,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药物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P<0.01),其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喜得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mRNA水平正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Gln)对进行肠外营养(PN)的早产儿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儿科进行PN的早产儿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将16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PN)和Gln组(PN+Gln),每组80例。检测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D-乳酸、血氨浓度、院内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各项临床资料、治疗后生长发育及代谢情况均无明显差异。Gln组于治疗后1、2周CD3+和CD4+的T淋巴细胞、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2周内院内感染和NEC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氨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谷氨酰胺能够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和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体外抗肿瘤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AH)体外抗肿瘤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方法MTT法观察体外GAH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法(ELISA)观察GAH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的影响。结果GAH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对HepG-2、LS-17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GAH具有有丝分裂原样的作用,能够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IL-2。结论GAH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